()不属于中国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内容。A、中国价格改革采取了“调放结合、先调后放、逐步开放”的方式B、从1992年开始,中国价格改革基本转向全面开放C、中国价格改革经历了由双轨到单轨的过程D、1978年以前,中国的商品价格几乎由政府控制

题目

()不属于中国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内容。

  • A、中国价格改革采取了“调放结合、先调后放、逐步开放”的方式
  • B、从1992年开始,中国价格改革基本转向全面开放
  • C、中国价格改革经历了由双轨到单轨的过程
  • D、1978年以前,中国的商品价格几乎由政府控制

相似考题
更多“()不属于中国处理国内外市场价格关系的内容。A、中国价格改革采取了“调放结合、先调后放、逐步开放”的方式B、从1992年开始,中国价格改革基本转向全面开放C、中国价格改革经历了由双轨到单轨的过程D、1978年以前,中国的商品价格几乎由政府控制”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国导游服务经历的三个时期分别是( )。 A.民国以前 B.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C.新中国成立以前 D.改革开放以后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影响明年中国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依然较多,其中包括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原油价格上涨将带动其他产品价格上扬,进而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加大,对国内市场价格造成一定压力等。明年将在石油价格、电价、水价、天然气价格、煤炭价格及土地价格等六大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影响明年中国市场价格波动的因素较多
    B.明年中国贸易摩擦将增多
    C.明年中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
    D.原油价格上涨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答案:C
    解析:
    本段文字的中心在最后一句话,即明年中国将推进价格改革。而前面所介绍的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为后一部分内容服务的。故选C。

  • 第3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你认为两次“开放”有何区别?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区别:
    ①背景不同: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
    ②基础不同:前者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后者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③前提不同:当今开放,是在独立自主,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旧中国这一点无从谈起。
    两次开放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第4题:

    中国社会开放的多层次是指形成()的梯次开放格局。

    • A、由北到南
    • B、由内到外
    • C、由南到北
    • D、由东到西
    • E、由外到内

    正确答案:C,D,E

  • 第5题:

    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影响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C、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 D、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中国近代几乎所有的进步运动都包含开放国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

    • A、集权主义
    • B、地方分权主义
    • C、均权主义
    • D、财政联邦主义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的步骤。

    • A、沿海地区的首先开放
    • B、沿周边地区的全线开放
    • C、沿江地区和其他内地的纵深开放
    • D、全中国全面开放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多选题
    中国社会开放的多层次是指形成()的梯次开放格局。
    A

    由北到南

    B

    由内到外

    C

    由南到北

    D

    由东到西

    E

    由外到内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引起的理论是 ( )
    A

    价格改革说

    B

    结构说

    C

    体制转轨说

    D

    人口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有一个重大的突破,即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标志着()。
    A

    中国开始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B

    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

    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D

    中国开始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正确答案: 传统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试图改变和突破政府间关系格局,从“放权让利”到“分税制”,逐步扩大地方权力,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自治能力。()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4题:

    从17世纪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科技强国之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会同中西;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救国

  • 第15题:

    中国社会学从产生到现在,大体上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 A、新中国成立前
    • B、新中国成立后
    • C、改革开放前
    • D、改革开放后

    正确答案:A,D

  • 第16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正确答案:传统模式

  • 第17题: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治理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等级控制模式,这种政府间关系模式称为()。

    • A、市场模式
    • B、传统模式
    • C、集权模式
    • D、分权模式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试说明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发生的时间,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次封闭:明朝后期到1840年。
    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需求不大;明朝中期以来,倭寇和西方殖民势力骚扰海疆,威胁中国安全;清政府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的抗清势力,也严禁沿海人民下海;
    第一次开放:19世纪中期。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促使其疯狂对外侵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退,成为英国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第二次封闭:1949年到1978年。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长期实行封锁、包围、扼杀的敌对政策;50年代末,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提出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要求,被中国拒绝,中苏关系恶化;文革中,我国外交工作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缺乏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联系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次开放:1978年以来。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向国际化、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 第19题: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 C、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多选题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的步骤。
    A

    沿海地区的首先开放

    B

    沿周边地区的全线开放

    C

    沿江地区和其他内地的纵深开放

    D

    全中国全面开放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我国导游服务经历的三个时期分别是()。
    A

    民国以前

    B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C

    新中国成立以前

    D

    改革开放以后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C

    坚持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许多学者提出了下列哪些颇具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成因说? ( )
    A

    体制转轨说

    B

    结构说

    C

    人口说

    D

    价格改革说

    E

    政策失误说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