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在理论取向上,旧经济社会学,研究者注重的是微观层面,中观(工作团体)和宏观(经济结构)层面被视为行为的外部条件,或者是行为的副产品。新经济社会学,研究者强调的是中观经济结构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
(二)在研究主题上,旧经济社会学讨论的是人际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社会分层、团队的团结等,他探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掘劳动者的生产潜能;新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行为者何以是社会行为者的一分子,经济行为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的建构起来的。
(三)在研究方法上,旧经济社会学中个案研究、参与观察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在新经济社会学中,解释性方法成为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四)在研究成果应用上,旧经济社会学被视为“管理社会学”,其目标是直接用来指导企业对劳动者的监督,改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管理,因此也被称为“奶牛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
(五)在对待相关学科—特别是正统社会学—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更为不恭敬。
更多“简述新经济社会学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的区别。


    正确答案: 首先,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与新经济社会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强调经济制度是内在的市场经济机制自然形成(效率和进化);新经济社会学则将经济制度视为一种社会建构,是外在的社会结构嵌入经济的结构。格兰诺维特把路径依赖发展理论应用于对组织和制度形式的研究上,并认为,通过社会网络对资源的动员,经济制度得以建构起来,而这种建构本身受到以前的背景—社会、政治、市场、技术等的历史发展的限制。
    其次,新经济社会学深入地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同主题——市场、企业、工业组织、契约等,提出具有充分解释力的社会学理论。
    再次,新经济社会学超越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将以往的社会学命题,如信任、合作、认同、服从等引入经济制度研究;同时,又挖掘以往社会学忽略的经济现象,如货币、拍卖、金融市场、保险制度等。
    总之,在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共识下,新经济社会学主要从关系网络、人口生态学、制度组织理论、能动理论、政治一文化等方法、理论切入来研究经济制度。

  • 第2题:

    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经济社会学”这个概念主要是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
    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取向上——强调中观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
    其次,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更关注经济行动者何以是社会行动者的一分子,经济行动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地建构起来的。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随着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者对宏观结构和宏观过程的关注程度的上升,解释性方法很快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完全放弃,但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越来越少。
    第四,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
    最后,在对待相关学科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已经突破传统社会学的领域,他们思考的问题包括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学核心命题的东西,如生产、消费、交换等,而且他们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取代经济学的解释”。

  • 第3题:

    试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网络理论。它所关注的是网络在经济众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例如:
    ①格兰诺维特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商业群体“的概念,意指通过某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联系的企业的集合。
    ②巴特的”结构洞“理论,指出网络中的个体仅与部分个体存在直接联系,而与其他个体不存在直接联系时,网络中就会出现断裂现象,就像是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一样,这就是结构洞,占有结构洞多的人就更具有网络方面的优势。
    2)文化理论。扎勒泽就曾批评网络理论把经济生活单纯建构在网络结构上的不可靠性。扎勒泽从文化的视角出发,主要对如下问题进行了研究:道德与市场,生命保险,儿童的社会价值,以及货币的社会意义。在扎勒特看来,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货币本身也有着社会与文化的含义,它是不断被不同社会关系网络和不断变化的意义系统塑造和重塑的。
    3)组织理论。许多研究者对经济组织的结构很感兴趣。例如:
    ①艾科斯所提出的”维企业“理论提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某种以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经济组织方式。
    ②弗里格斯等人则向在组织研究领域中影响巨大的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发出挑战。
    ③巴特围绕”资源依赖“主题所做出的研究,认为某个组织学依赖于它所处的环境来获取资源。

  • 第4题:

    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以下()学术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

    • A、理性选择社会学
    • B、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 C、社会经济学
    • D、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
    • E、交易费用经济学

    正确答案:A,C,D,E

  • 第5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正确答案: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
    面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扩张,很多社会学家撰文声讨这种“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学者们对各自学科的反思,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层次交流。
    (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随着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交流的深入,许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育新经济社会的渊薮。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结果便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概括起来,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理性选择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 第6题:

    新经济社会学在文化领域里的贡献,就是对非市场领域的经济现象的强调,这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家研究“经济”的新局面。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正确答案: (一)社会网络:社会结构的“资本化”
    所谓“社会网络”,就是“同事、朋友和更普遍的联系”,是“联结行为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一个稳定的社会网络或多或少都有社会资源嵌入其中,这就是有助于行为者实现工具性行为的“社会资本”。
    (二)组织:对传统的扬弃
    在与其他学科的深入交流过程中,新经济社会学的思想理论与组织理论的交流沟通频繁,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在于就是对传统组织理论的扬弃,增加了组织理论对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解释力。
    (三)文化:更深的嵌入
    在新经济社会学的文化论中,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是文化观点应用于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性言论和具体案例研究中。文化的另一贡献是主张对非市场领域的经济现象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新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新经济社会学在文化领域里的贡献,就是对非市场领域的经济现象的强调,这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家研究“经济”的新局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

    正确答案: ①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取向上,研究者强调的是中观经济结构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
    ②在研究主题上,新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行为者何以是社会行为者的一分子,经济行为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的建构起来的;
    ③在研究方法上解释性方法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④在研究成果应用上,新经济社会学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
    ⑤在对待相关学科——特别是正统经济学——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更为不恭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以下()学术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
    A

    理性选择社会学

    B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C

    社会经济学

    D

    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

    E

    交易费用经济学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新经济社会学”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由于在概念与方法上提出了()。
    A

    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提出

    B

    提出了“嵌入”概念

    C

    美国社会学学会年会采用了这个称谓

    D

    为了区别于旧经济社会学

    E

    引入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经济社会学”这个概念主要是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
    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首先体现在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取向上——强调中观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
    其次,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更关注经济行动者何以是社会行动者的一分子,经济行动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地建构起来的。
    再次,在研究方法上,随着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者对宏观结构和宏观过程的关注程度的上升,解释性方法很快成了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虽然从整体上来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完全放弃,但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描述越来越少。
    第四,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
    最后,在对待相关学科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已经突破传统社会学的领域,他们思考的问题包括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学核心命题的东西,如生产、消费、交换等,而且他们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取代经济学的解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意义。


    正确答案: 1)从其研究的方法论来看,新经济社会学所使用的网络方法介乎社会科学研究的两大方法之间,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2)从其所处的学术源流来看,新经济社会学家最初是以社会网络分析家的身份出现的,后来又借助于网络分析而创造了一个经济社会学流派。这无疑为学术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3)新经济社会学成为了一个对经济生活的社会学研究的里程碑,推动着社会学的发展。

  • 第14题:

    比较分析经济学、社会学和经济社会学三者理论体系的异同和关系。


    正确答案: 经济学与社会学在行为分析、交换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分析上具有相似性;而在行为理论的性质、经济性交换与社会性交换和系统与均衡三个方面分析上具有区别性。
    从相似性上说,其一,两者均以行为理论是理论的基础,从逻辑上推导从学科的中心概念。其二,社会学和经济学一样,都研究通过相互行为实现的欲望满足问题。其三,市场经济体系这一整体概念.是以作为社会事实的价格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系统论,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经济学和社会学在系统理论上是一致的。
    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明显差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经济学和社会学在行为理论作为理论的性质上,是基本上不同的。其次,经济学和社会学对交换的理解范围,即通过交换而满足的欲望性质和对被交换的商品的性质的理解根本不同。最后,在建立系统时,经济学是机械论的,社会学是有机论的、功能主义的。
    在方法论上,经济社会学作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两者的研究方法,采用了折中的方式,取两家所长,构成了自己特殊的研究方法: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2)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坚持调查研究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5题:

    试述新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两大方向。


    正确答案: 1)第一个发展方向——社会学色彩较浓的经济学研究。从这一方向来看,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前者脱胎于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学,以加尔布斯等人为代表;后者则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以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这一学派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制度,强调制度与结构因素在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从制度和结构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它以”制度“为核心,对企业组织、财产权利、国家、意识形态等政治、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2)第二个发展方向——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它对以前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学进行了批判,并重点研究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阶级冲突与统治关系。如:沃勒斯坦提出了自己的“世界体系论”。沃勒斯坦认为,自16世纪以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原是封闭与孤立的社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一体系之中,结果少数的核心国家把它们外部的一大片地区变为边陲,形成了一个世界性区域分工作系,分为“核心”、”半边陲“、”边陲“三个国家等级,各自履行着不同的经济职能。
    以上两个方向的发展缓慢地推动着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 第16题:

    “新经济社会学”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由于在概念与方法上提出了()。

    • A、格兰诺维特于1985年提出
    • B、提出了“嵌入”概念
    • C、美国社会学学会年会采用了这个称谓
    • D、为了区别于旧经济社会学
    • E、引入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B,E

  • 第17题:

    论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三个命题。


    正确答案: 1)作为一种社会行动的经济行动。
    ①韦伯在《经济与社会》这一经典著作中,划分出三种行动类型:受习惯支配的行动、受感情支配的行动以及为实现目的选择最有效的手段的行动。并且,任何理性行动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因为它必须考虑到他人的相应行动,并作出调整。
    ②波特斯认为,经济行动是限定于社会情境之中的。
    首先,个人经济行动受到社会价值观的指引与制约。
    第二,个人在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也夹杂着对他人的赞同、个人地位及权力的渴望,这些都与其他社会成员有关。
    第三,即使是不受限制的对经济收益的追求,也必然受到建筑在社会互动之上的互惠性期望的限定。
    2)经济行动的社会定位。
    ①嵌入是各类经济交易都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限定,这种社会结构决定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果。
    ②格兰诺维特还对“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作了区分。”关系性嵌入“是指经济行动者嵌入于个人关系之中,而”结构性嵌入“则指许多行动者嵌入于其中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关系性嵌入中,各种规则性的期望、对相互赞同的渴求、互惠性交换等是经济行动者所面对的主要社会因素,在结构性嵌入中,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交换与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而许多其他行动者也在这一社会结构中发生作用。
    3)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①威廉姆森认为,某种经济制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削减交易费用。
    ②格兰诺维特就对”社会建构“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发。他的理论分析是建立在三种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社会学中关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的概念;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性“理论;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社会网络概念。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述新经济社会学发展的两大方向。

    正确答案: 1)第一个发展方向——社会学色彩较浓的经济学研究。从这一方向来看,主要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前者脱胎于凡勃伦的旧制度经济学,以加尔布斯等人为代表;后者则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以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这一学派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制度,强调制度与结构因素在社会经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从制度和结构方面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它以”制度“为核心,对企业组织、财产权利、国家、意识形态等政治、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
    2)第二个发展方向——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学。它对以前以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学进行了批判,并重点研究了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的阶级冲突与统治关系。如:沃勒斯坦提出了自己的“世界体系论”。沃勒斯坦认为,自16世纪以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原是封闭与孤立的社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这一体系之中,结果少数的核心国家把它们外部的一大片地区变为边陲,形成了一个世界性区域分工作系,分为“核心”、”半边陲“、”边陲“三个国家等级,各自履行着不同的经济职能。
    以上两个方向的发展缓慢地推动着经济社会学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的区别。

    正确答案: 首先,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与新经济社会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强调经济制度是内在的市场经济机制自然形成(效率和进化);新经济社会学则将经济制度视为一种社会建构,是外在的社会结构嵌入经济的结构。格兰诺维特把路径依赖发展理论应用于对组织和制度形式的研究上,并认为,通过社会网络对资源的动员,经济制度得以建构起来,而这种建构本身受到以前的背景—社会、政治、市场、技术等的历史发展的限制。
    其次,新经济社会学深入地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同主题——市场、企业、工业组织、契约等,提出具有充分解释力的社会学理论。
    再次,新经济社会学超越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将以往的社会学命题,如信任、合作、认同、服从等引入经济制度研究;同时,又挖掘以往社会学忽略的经济现象,如货币、拍卖、金融市场、保险制度等。
    总之,在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共识下,新经济社会学主要从关系网络、人口生态学、制度组织理论、能动理论、政治一文化等方法、理论切入来研究经济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网络理论。它所关注的是网络在经济众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例如:
    ①格兰诺维特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商业群体“的概念,意指通过某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联系的企业的集合。
    ②巴特的”结构洞“理论,指出网络中的个体仅与部分个体存在直接联系,而与其他个体不存在直接联系时,网络中就会出现断裂现象,就像是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一样,这就是结构洞,占有结构洞多的人就更具有网络方面的优势。
    2)文化理论。扎勒泽就曾批评网络理论把经济生活单纯建构在网络结构上的不可靠性。扎勒泽从文化的视角出发,主要对如下问题进行了研究:道德与市场,生命保险,儿童的社会价值,以及货币的社会意义。在扎勒特看来,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货币本身也有着社会与文化的含义,它是不断被不同社会关系网络和不断变化的意义系统塑造和重塑的。
    3)组织理论。许多研究者对经济组织的结构很感兴趣。例如:
    ①艾科斯所提出的”维企业“理论提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某种以关系网络为基础的经济组织方式。
    ②弗里格斯等人则向在组织研究领域中影响巨大的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发出挑战。
    ③巴特围绕”资源依赖“主题所做出的研究,认为某个组织学依赖于它所处的环境来获取资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论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三个命题。

    正确答案: 1)作为一种社会行动的经济行动。
    ①韦伯在《经济与社会》这一经典著作中,划分出三种行动类型:受习惯支配的行动、受感情支配的行动以及为实现目的选择最有效的手段的行动。并且,任何理性行动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因为它必须考虑到他人的相应行动,并作出调整。
    ②波特斯认为,经济行动是限定于社会情境之中的。
    首先,个人经济行动受到社会价值观的指引与制约。
    第二,个人在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中,也夹杂着对他人的赞同、个人地位及权力的渴望,这些都与其他社会成员有关。
    第三,即使是不受限制的对经济收益的追求,也必然受到建筑在社会互动之上的互惠性期望的限定。
    2)经济行动的社会定位。
    ①嵌入是各类经济交易都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限定,这种社会结构决定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果。
    ②格兰诺维特还对“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作了区分。”关系性嵌入“是指经济行动者嵌入于个人关系之中,而”结构性嵌入“则指许多行动者嵌入于其中的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关系性嵌入中,各种规则性的期望、对相互赞同的渴求、互惠性交换等是经济行动者所面对的主要社会因素,在结构性嵌入中,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交换与更大范围的社会结构的关系,而许多其他行动者也在这一社会结构中发生作用。
    3)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
    ①威廉姆森认为,某种经济制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削减交易费用。
    ②格兰诺维特就对”社会建构“的概念作了进一步阐发。他的理论分析是建立在三种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社会学中关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的概念;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性“理论;社会网络分析中的社会网络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正确答案: (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
    面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扩张,很多社会学家撰文声讨这种“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学者们对各自学科的反思,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层次交流。
    (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随着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交流的深入,许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育新经济社会的渊薮。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结果便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概括起来,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理性选择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新经济社会学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

    正确答案: (一)在理论取向上,旧经济社会学,研究者注重的是微观层面,中观(工作团体)和宏观(经济结构)层面被视为行为的外部条件,或者是行为的副产品。新经济社会学,研究者强调的是中观经济结构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
    (二)在研究主题上,旧经济社会学讨论的是人际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社会分层、团队的团结等,他探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掘劳动者的生产潜能;新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行为者何以是社会行为者的一分子,经济行为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的建构起来的。
    (三)在研究方法上,旧经济社会学中个案研究、参与观察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在新经济社会学中,解释性方法成为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四)在研究成果应用上,旧经济社会学被视为“管理社会学”,其目标是直接用来指导企业对劳动者的监督,改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管理,因此也被称为“奶牛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
    (五)在对待相关学科—特别是正统社会学—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更为不恭敬。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