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前,西方银行业有分业发展,也有兼业经营的,法律并没有严格限制:经济危机之前,英国银行分业经营的多,因为其工业革命早,企业积累的资金多,证券业比较发达,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比其他国家少;德国因为工业革命晚,企业积累资金少,企业对银行依赖多,因此允许银行从事信托业和证券业以便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形成德国式的全能银行;日本在银行兼营信托与证券业方面,法律也是比较松动的;
2、1929年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兼营银行倒闭较多,分业经营银行倒闭较少,因此西方国家开始限制银行兼营其他金融业,比较典型的是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格拉斯—斯第格尔法案》,该法案将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开,美国当时通过该法案的目的是防止金融业的垄断,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减少证券市场的投机活动;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经济需要恢复,需要资金投入,证券市场的恢复也需要银行的参与,银行通过各种途径兼营信托业和证券业的情况多起来,法律也随之改变,允许适度兼营;
4、现在,西方银行直接或间接兼营其他行业比较普遍,银行可以从事信托业、大额存单中间商业务、国库券交易业务、信用卡业务、信托基金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新的金融工具使原来的法律难以适应,使得银行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发展,与此相适应,金融监管也在完善,逐渐从分业监管,按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增强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代表性的法律变化是美国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它废止了《格拉斯—斯第格尔法案》对分业经营的一些严格限制。
更多“简述西方国家银行分业经营的历史”相关问题
  • 第1题: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 )的金融体制。

    A.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B.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C.交叉经营、混业监管

    D.分业经营、交叉监管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为防止金融机构的过度竞争,防范金融风险,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实行了( )体制。

    A.分业经营,集中监管

    B.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C.混业经营,集中监管

    D.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正确答案:B

  • 第3题:

    试述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并论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混 业经营的两种主要模式?


    答案:
    解析:
    分业经营优点: (1)分业经营专业性技能更强,有利于跟客户保持长期联系; (2)分业经营为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银行集闭内部的竞争和协调困难; (3)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的自身及客户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资金投放到高风险活动上。 (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经济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分业经营的缺点: (1)对某些必要性竞争业务员有一定抑制性; (2)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等公司之间缺乏优势互补; (3)在世界上缺乏竞争性。 混业经营优点: (1)增强了商业银行在金融

  • 第4题:

    根据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经验,从根本上保证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专业上胜任本职工 作,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下良好基础的制度是( )。
    A.外部监管制度 B.中央银行制度
    C.分业经营制度 D.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答案:D
    解析:
    。本题反映的是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对于银行业发展的作用。题干 要求的是从业人员在专业上胜任本职工作,与人员素质方面有关,而与此有关的只有D选项, 它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方面都做了规定,能为银行稳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操作风险。外部监管制度是从外部对银行进行监管,从而提供监督措施,减少银行风 险。中央银行制度是指设立中央银行,对金融业起到领导指导作用。分业经营制度则使得金 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提供专业服务。

  • 第5题:

    简述西方文学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是座巨大的思想、情感、智慧宝库,集中了西方人几千年来不同国家、民族理想和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在这部巨大的文学史册中,可发现和感受到生命跃动的火花闪烁不息,种族无意识的脉冲若隐若现,是一部心灵发展史、壮丽文学史。

  • 第6题: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分业限制


    正确答案: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①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
    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在我国境内,银行只能从事银行业务和向银行投资,即从事储蓄、贷款和转账结算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 第7题:

    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体制变迁的?对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背景及当前的发展变化趋势,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正确答案: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BigBang)”的计划,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这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
    目前世界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先后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金融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革。混业经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可以调剂银行各项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有助于经营稳定,分散风险;通过吸收资金的负债业务,可以使银行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获得大量长期资金来进行更多的业务活动,特别是长期信贷和投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很多银行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增强银行竞争地位。尽管混业经营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短时间内还很难打破,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应加大银证、银保间的合作,以弥补这一缺陷。
    (2)我国于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应该说这个体制在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市场基础的情况下还是很适应的。
    虽然就国际潮流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经营来看,银行的全能化趋势确在日益加强,分业向混业的转化日益加速。但这要求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自身的治理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达到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调控水平及金融监管体系的提高与完善;相关经济、金融法规的健全;证券市场乃至各类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臻成熟,等等。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这些条件我国现阶段仍在培育之中,尚未完全具备。因而,选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定位存款货币银行于职能分工型是有其原因的。
    当然,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与生俱来的桎梏也显而易见。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其利润来源渠道减少——主要限于存贷利差;同时则难于以多元化资产结构分散风险。过分地强调分业经营,也使我国的保险业发展相当缓慢,信托业从发展到现在则呈现萎缩的态势,金融中介机构多样性的发展也得不到鼓励,等等。总之,分业经营不仅使我国的金融机构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和国际竞争力,而且降低了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必须严格划分的凝固化了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我们应该一方面要求坚持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时松动管制,并支持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并逐步向综合经营的方向推进。

  • 第8题:

    简述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正确答案: 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中叶的政治学都可以称为古典主义政治学。其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以及近代的马基雅弗利、布丹、霍布斯、洛克、格劳秀斯、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政治学系(1887年)到20世纪中叶,是政治学的旧制度主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发展的兴盛期,行为主义政治学迅速崛起,它带动政治学研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研究理念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70年代以后,现代政治学进入到理性选择主义时期(或称“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
    从20世纪70-80年代,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西方政治学进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时期。罗尔斯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 第9题:

    简述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第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企业。
    第四、报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它发轫于封建社会末期并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扼杀或控制,但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上平经济的发展,报纸最终成长发展起来。

  • 第10题:

    单选题
    近几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业务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趋势。
    A

    分业经营

    B

    转向经营

    C

    单一经营

    D

    混业经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分业限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防止金融轨构的过度竞争,防范金融风险,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实行了( )体制。

    A.分业经营、集中监管

    B.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C.混业经营、集中监管

    D.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我国和美国的商业养老保险监管分别属于哪种模式?( )

    A.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B.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分业经营混业监管

    C.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分业经营混业监管

    D.分业经营混业监管,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根据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经验,从根本上保证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专业上胜任本职工作,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下良好基础的制度是(  )。

    A.外部监管制度
    B.中央银行制度
    C.分业经营制度
    D.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答案:D
    解析:
    在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没有取得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就没有在银行业找到工作的可能。这种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专业上胜任本职工作,从而为银行稳健经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此项工作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承担,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正确答案为D。

  • 第16题:

    近几年来,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业务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趋势。

    • A、分业经营
    • B、转向经营
    • C、单一经营
    • D、混业经营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处于()阶段。

    • A、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 B、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 C、分业经营、混业监管
    • D、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我国目前实行的银行业经营模式和监管模式是()。

    • A、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 B、分业经营、统一监管
    • C、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 D、混业经营、统一监管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我国和美国的商业养老保险监管分别属于哪种模式?()

    • A、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混业经营分业监管
    • B、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分业经营混业监管
    • C、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分业经营混业监管
    • D、分业经营混业监管,混业经营混业监管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实行的经营体制是()。

    • A、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 B、分业经营、混业管理
    • C、混业经营、分业管理
    • D、混业经营、混业管理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国家银行分业经营的历史

    正确答案: 1、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前,西方银行业有分业发展,也有兼业经营的,法律并没有严格限制:经济危机之前,英国银行分业经营的多,因为其工业革命早,企业积累的资金多,证券业比较发达,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比其他国家少;德国因为工业革命晚,企业积累资金少,企业对银行依赖多,因此允许银行从事信托业和证券业以便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形成德国式的全能银行;日本在银行兼营信托与证券业方面,法律也是比较松动的;
    2、1929年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兼营银行倒闭较多,分业经营银行倒闭较少,因此西方国家开始限制银行兼营其他金融业,比较典型的是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格拉斯—斯第格尔法案》,该法案将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开,美国当时通过该法案的目的是防止金融业的垄断,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减少证券市场的投机活动;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经济需要恢复,需要资金投入,证券市场的恢复也需要银行的参与,银行通过各种途径兼营信托业和证券业的情况多起来,法律也随之改变,允许适度兼营;
    4、现在,西方银行直接或间接兼营其他行业比较普遍,银行可以从事信托业、大额存单中间商业务、国库券交易业务、信用卡业务、信托基金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与此同时,不断出现的新的金融工具使原来的法律难以适应,使得银行在金融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发展,与此相适应,金融监管也在完善,逐渐从分业监管,按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增强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代表性的法律变化是美国1999年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它废止了《格拉斯—斯第格尔法案》对分业经营的一些严格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一些西方国家的金融业,近年来经历了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体制变迁的?对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实行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背景及当前的发展变化趋势,你又有怎样的看法?

    正确答案: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向坚持分业经营的美国、日本等国纷纷解除禁令,默许乃至鼓励其大中型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日本于1998年颁布了《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即被称为“金融大爆炸(BigBang)”的计划,允许各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代表分业经营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允许银行、保险公司及证券业互相渗透并在彼此的市场上进行竞争。这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
    目前世界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先后走上了混业经营的道路,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金融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变革。混业经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可以调剂银行各项业务盈亏,减少乃至避免风险,有助于经营稳定,分散风险;通过吸收资金的负债业务,可以使银行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获得大量长期资金来进行更多的业务活动,特别是长期信贷和投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很多银行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增强银行竞争地位。尽管混业经营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格局短时间内还很难打破,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应加大银证、银保间的合作,以弥补这一缺陷。
    (2)我国于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应该说这个体制在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市场基础的情况下还是很适应的。
    虽然就国际潮流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经营来看,银行的全能化趋势确在日益加强,分业向混业的转化日益加速。但这要求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比如,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自身的治理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达到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调控水平及金融监管体系的提高与完善;相关经济、金融法规的健全;证券市场乃至各类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臻成熟,等等。从这样的角度分析,这些条件我国现阶段仍在培育之中,尚未完全具备。因而,选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定位存款货币银行于职能分工型是有其原因的。
    当然,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与生俱来的桎梏也显而易见。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使其利润来源渠道减少——主要限于存贷利差;同时则难于以多元化资产结构分散风险。过分地强调分业经营,也使我国的保险业发展相当缓慢,信托业从发展到现在则呈现萎缩的态势,金融中介机构多样性的发展也得不到鼓励,等等。总之,分业经营不仅使我国的金融机构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和国际竞争力,而且降低了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必须严格划分的凝固化了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我们应该一方面要求坚持分业经营与分业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时松动管制,并支持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并逐步向综合经营的方向推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