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发展阶段是从()年开始至今的。

    • A、2000
    • B、1993
    • C、1997
    • D、1995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简述中国税收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夏、商、周时代的贡、助、彻,是我国税收的雏形。《孟子〃腾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夏王朝的贡赋分为两种:一种是王室对其所属部落以及用武力征服的部落所强制征收的土贡。另一种是平民因耕种土地而向贵族或王室的贡纳。到了商代,贡法演变为助法,后者是与井田制相联系的一种力役课税制度。及至周代,助法进一步演变为彻法,每户农奴或平民耕种的土地,在收获之后,要以其中一定的产量交纳给王室。国家以贡、助、彻形式征收土地产物,既有税的因素,又有租的成份,具有租税不分的性质。
    到了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了“初税亩”,开始对私田按亩征税,才正式确立起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意义上的税收制度。
    从税收的历史可以看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税收,大都经历了一个由自愿贡纳到强制课征,再到立宪征收的逐渐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始终是课税的主体,国家政治权力对税收的约束力也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最终形成国家至高无上的课税权。

  • 第3题:

    西方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包括()

    • A、MRP
    • B、MRPII
    • C、ERP
    • D、会计信息化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中国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启动阶段是信息化与()的融合。

    • A、专业化
    • B、工业化
    • C、精细化
    • D、标准化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简述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1、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引入: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在心理卫生领域开始出现。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重新成立,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以此为标志,心理卫生运动开始了向教育界的发展,从而对学校心理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心理卫生得以恢复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的高等学校获得了最早的重视和发展。1982 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成立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989年,上海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学会,该协会是全国最早以推广、研究、普及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宗旨的专业性学术团体,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学者走出国门,到海外系统学习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国外与港台的学者也陆续到内地讲学,推动了大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十分活跃,各种学术组织纷纷成立。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也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教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规定。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许多高校和中小学都系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200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4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2002年9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 第6题:

    简述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雏形期(夏-春秋):
    A.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以穴居、半穴居为主,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以干阑式建筑为主
    B.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C.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2、发展期(战国-南北朝):
    A.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
    B.魏晋民族文化融合,佛道普及,寺观大盛。
    3、成熟期(隋-宋):
    A.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建筑风格雄浑壮丽,舒展大度
    B.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为主
    C.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
    4、总结期(元-清):
    A.规模小于前朝,但序列更丰富、分布更广、数量更多
    B.官方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精细富缛
    C.民间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大大充实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
    D.1840年后,中国现代新建筑体系

  • 第7题:

    简述新中国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建立法律监督机关即人民检察院以外,在行政系统内还设置了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建立了行政监察制度。大体来说,建国后的行政监察制度经历了:(1)新中国监察制度的确立阶段;(2)监察体系与制度的调整和废弛阶段;(3)监察制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 第8题:

    单选题
    西方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包括()
    A

    MRP

    B

    MRPII

    C

    ERP

    D

    会计信息化阶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审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审计信息化的产生是审计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等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54年,美国就首次将工资计算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实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和管理领域。此后,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在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很早就对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信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审计信息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需求外,从审计工作自身的角度来看,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在原因:一方面,在电子数据处理(EDP)的初期,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无法或是很少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即使审计,也多是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另一方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是由于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查错防弊为主发展到经营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同时,由外部审计向内部审计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为()阶段。
    A

    “会计电算化”研究和试验

    B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

    C

    “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融合

    D

    “会计信息化”向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雏形期(夏-春秋):
    A.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以穴居、半穴居为主,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以干阑式建筑为主
    B.商代出现较具规模的城池和宫殿建筑
    C.周代开始用瓦盖屋顶,以版筑法为主,已具一定法则
    2、发展期(战国-南北朝):
    A.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
    B.魏晋民族文化融合,佛道普及,寺观大盛。
    3、成熟期(隋-宋):
    A.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建筑风格雄浑壮丽,舒展大度
    B.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寺,陵墓,园林为主
    C.宋代官方颁布《营造法式》,内容与秩序有了官方规范
    4、总结期(元-清):
    A.规模小于前朝,但序列更丰富、分布更广、数量更多
    B.官方建筑完全定型,结构简化而装饰性加强,精细富缛
    C.民间建筑与少数民族建筑大大充实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
    D.1840年后,中国现代新建筑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国GCP历程。


    正确答案: 1998年卫生部定稿批准,
    1999年SDA颁布执行,
    2003年9月1日SFDA修订后再颁布执行。

  • 第14题:

    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包括()

    • A、MRP
    • B、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
    • C、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
    • D、会计信息化阶段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简述审计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审计信息化的产生是审计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等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早在1954年,美国就首次将工资计算用电子计算机加以实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进入了会计和管理领域。此后,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在不断拓展。世界各国的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很早就对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和实务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信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审计信息化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需求外,从审计工作自身的角度来看,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在原因:一方面,在电子数据处理(EDP)的初期,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缺乏,无法或是很少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本身进行审计,即使审计,也多是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另一方面,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是由于审计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查错防弊为主发展到经营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同时,由外部审计向内部审计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发展。

  • 第16题: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一)初创阶段(1949~1965年)
    (二)成长阶段(1966~1980年)
    (三)全面发展阶段(1981至今)

  • 第17题:

    简述亚洲发展中国家因政情不同造成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


    正确答案: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很不相同。少数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它们的报业是以共产党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如朝鲜、越南。多数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政情不同,报业发展历程也有差别:
    ⑴有些国家独立后政局基本平稳,没有大的反复。它们的报业发展比较持续连贯,一般为政党报纸和商业报纸并存。如新加坡、印度等。
    ⑵有些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甚至有大的反复,它们的报业难以持续发展,常随政局变化而大起大落。如菲律宾、黎巴嫩。
    ⑶有些国家长期处于高度集权或专制统治状态下,它们的报业受到严格的控制,报纸全为官方或执政党所办,即使有民办报纸也受到严格的监督。如缅甸。

  • 第18题:

    简述会计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 第19题:

    简述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历程中的3个时期。


    正确答案: ①引进和开创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②适应和发展时期:1986—1993年间
    ③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1993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会计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中,会计的发展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亚洲发展中国家因政情不同造成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

    正确答案: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很不相同。少数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它们的报业是以共产党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如朝鲜、越南。多数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政情不同,报业发展历程也有差别:
    ⑴有些国家独立后政局基本平稳,没有大的反复。它们的报业发展比较持续连贯,一般为政党报纸和商业报纸并存。如新加坡、印度等。
    ⑵有些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甚至有大的反复,它们的报业难以持续发展,常随政局变化而大起大落。如菲律宾、黎巴嫩。
    ⑶有些国家长期处于高度集权或专制统治状态下,它们的报业受到严格的控制,报纸全为官方或执政党所办,即使有民办报纸也受到严格的监督。如缅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
    (1)应用需求单一
    (2)软件功能单一
    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
    (1)应用需求多元化
    (2)软件功能不断增加
    会计信息化阶段(21世纪)
    (1)应用需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
    (2)软件功能:集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不包括()
    A

    MRP

    B

    会计电算化初级阶段

    C

    会计电算化发展阶段

    D

    会计信息化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