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05年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核算资料如下:当期增加值1800亿元,支付劳动者的工薪和实物报酬6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0亿元,支付失业保险10亿元,利息收入1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和可支配净收入。

题目

假设2005年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核算资料如下:当期增加值1800亿元,支付劳动者的工薪和实物报酬6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0亿元,支付失业保险10亿元,利息收入1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和可支配净收入。


相似考题
更多“假设2005年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核算资料如下:当期增加值1800亿元,支付劳动者的工薪和实物报酬6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0亿元,支付失业保险10亿元,利息收入1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和可支配净收入。”相关问题
  • 第1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试计算可支配总收入。


    正确答案: 可支配总收入=总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49+[0-(5+4+65)]=375(亿元)

  • 第2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试计算总原始收入余额。


    正确答案: 总原始收入余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84+(28-63)=449(亿元)

  • 第3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原始收入余额。


    正确答案: 总原始收入余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84+(28-63)=449(亿元)

  • 第4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


    正确答案: 可支配总收入=总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49+[0-(5+4+65)]=375

  • 第5题: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正确答案:1300亿元

  • 第6题:

    已知企业增加值2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17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2亿元,国库券的利息收入3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补贴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0.1亿元。试计算该企业的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正确答案:企业的原始收入=280-170-10+2+3-20=85(亿元)
    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原始收入+转移性净收入=85-30-5-0.1=49.9(亿元)

  • 第7题:

    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48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3000亿元;政府购买:96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正确答案:(1)资本消耗补偿(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5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4800-500=4300(亿元)
    (2)NX=GDP-C-I-G=4800-3000-800-960=40(亿元)
    (3)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所以T=BS+G=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元)

  • 第8题:

    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入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部门。


    正确答案:企业

  • 第9题:

    问答题
    根据统计资料,计算GDP,NDP,NI,PI(个人收入)及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净投资150亿元;净出口30亿元;储蓄18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金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80亿元。

    正确答案: (1)GDP=个人消费支出+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50+50+200+30=930(亿元)
    (2)NDP=GDP-折旧=930-50=880(亿元)
    (3)NI=NDP-企业间接税=880-75=805(亿元)
    (4)PI=NI-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805-50-100-150+100=605(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假设2005年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核算资料如下:当期增加值1800亿元,支付劳动者的工薪和实物报酬6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2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0亿元,支付失业保险10亿元,利息收入15亿元,固定资本消耗100亿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和可支配净收入。

    正确答案: (1)企业部门总营业盈余=1800-(600+10)-(100-2)=1092(亿元);
    (2)企业部门原始总收入=1092+15-200=907(亿元);
    (3)企业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907+0-300=607(亿元);
    (4)企业部门可支配净收入=607-100=507(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5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200亿元,支付生产税1000亿元,生产补贴100亿元,则其营业盈余是()。

    正确答案: 1300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试计算总原始收入余额。

    正确答案: 总原始收入余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84+(28-63)=449(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净收入;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正确答案: (单位:亿元)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
    (2)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940+1.2=941.2
    (3)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941.2+0.5=941.7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883.2+0.5=883.7

  • 第14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试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960-387-(92-3)=484(亿元)

  • 第15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960-387-(92-3)=484(亿元)

  • 第16题:

    计算题: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人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


    正确答案: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人净额=345+<38-42)=341(亿元)
    可支配总收人=原始收人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十(0-7-3-43)=288(亿元)

  • 第17题:

    某国有如下资料:   (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  (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  要求: (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  (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正确答案: (1)解:A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B.国民总收入
    从初次分配的角度计算=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
    从再分配的角度计算=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自国外转移收入—对国外转移支出)=50000-(-30)=5003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①=47000-12800=34200(亿元)
    ②=50030-12800=3723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总投资=14000+(-30)-11000=2970亿元

  • 第18题:

    根据统计资料,计算GDP,NDP,NI,PI(个人收入)及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净投资150亿元;净出口30亿元;储蓄180亿元;资本折旧50亿元;政府转移支付100亿元;企业间接税75亿元;政府购买200亿元;社会保险金150亿元;个人消费支出500亿元;公司未分配利润100亿元;公司所得税50亿元;个人所得税80亿元。


    正确答案:(1)GDP=个人消费支出+净投资+折旧+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50+50+200+30=930(亿元)
    (2)NDP=GDP-折旧=930-50=880(亿元)
    (3)NI=NDP-企业间接税=880-75=805(亿元)
    (4)PI=NI-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805-50-100-150+100=605(亿元)
    (5)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亿元)

  • 第19题:

    计算题:已知报告期住户部门的如下统计资料:可支配总收入为5800亿元,最终消费支出为2830亿元,实物社会转移收入73亿元,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总计为1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为5亿元,住房等非金融资产投资支出为180亿元,银行存款增加2240亿元,股票和债券投资增加530亿元,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170亿元。计算住户部门的总储蓄。


    正确答案: 住户总储蓄=住户可支配总收入+对住户养恤基金净权益变化的调整-住户最终消费支出=5800+10-2830=2980(亿元)

  • 第20题:

    计算题: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正确答案: 财产收入净额=10-35+200-5-800-8-15=-653(亿元)

  • 第21题:

    问答题
    已知有关报告年国民经济资料如下:国内生产总值94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58亿元,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1.2亿元,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额0.5亿元。试计算报告年的以下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2)国民总收入; (3)国民净收入;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正确答案: (单位:亿元)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940-58=882
    (2)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940+1.2=941.2
    (3)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941.2-58=883.2
    (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941.2+0.5=941.7
    (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883.2+0.5=883.7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国内生产总值:4800亿元;总投资:800亿元;净投资:300亿元;消费:3000亿元;政府购买:960亿元;政府预算盈余:30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正确答案: (1)资本消耗补偿(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500(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4800-500=4300(亿元)
    (2)NX=GDP-C-I-G=4800-3000-800-960=40(亿元)
    (3)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所以T=BS+G=30+960=990(亿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4300-990=3310(亿元)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关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 有关收入分配、支出资料: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800亿元,其中支付劳动报酬300亿元,上缴生产税10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10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50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40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8亿元,支援灾区捐款5亿元,上缴所得税40亿元。 资料二: 有关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资料:资本形成总额38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亿元。 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正确答案: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380/347=109.5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96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87亿元,上缴生产税92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3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63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2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4亿元,上缴所得税65亿元。试计算可支配总收入。

    正确答案: 可支配总收入=总原始收入余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49+[0-(5+4+65)]=375(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