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数据记录时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何具体要求?”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总体”和“国外”应该怎样界定?“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是怎样表述的?其要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总体”和“国外”的区分是建立在“常住经济单位”和“非常住经济单位”这两个范畴之上的。换句话说,一国的所有常住单位构成相应的“国民经济总体”,简称“经济总体”或“总体”;而所有与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或存在经济联系的非常住单位之集合则构成“国外”。
    由于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核算,故国民经济核算的重心应放在“经济总体”上。这被概括为如下“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为主体,着重考察其全部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据以进行的各种资源条件。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只有在与所论经济总体发生经济交易或资产负债等关系时,才被纳入核算范围,并构成相应的“国外部门”。

  • 第2题:

    国民经济核算中有关记录时间和计价标准的原则与企业会计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记录时间上,权责发生制规则在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中都被广泛地运用,但是,宏观与微观两种核算对于这一规则的具体运用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主要通过设置专门的“预提”或“待摊”费用等账户,部分地贯彻权责发生制规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权责发生制要求对再生产各环节的有关流量统一按经济交易实际发生或经济权益实际形成的时间进行完整记录。
    计价标准上,在国民核算中,对于经济存量(主要是资产负债存量)也必须按现行市场价格估价。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存量通常是按“原始价格”或“历史成本”计量的。原始价格实际上也就是有关的资产负债形成之时的现行市场价格,但由于存在价格变动,若以原始价格计量核算期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存量,却是在以往的许多不同时间形成并累积下来的有关资产负债的原始价格之总和,至多只能说明某一经济主体为取得有关资产所累计开支的费用。由于前后计价标准不统一,这样得到的存量总额在经济分析上是缺乏实际意义的。为此,就必须按统一的“重置价格”(即资产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进行存量核算,这要求对不同时间形成的资产(负债)进行重估价。

  • 第3题:

    试比较“合并”与“加总”这两种数据汇总方式。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要求采用何种方式汇总数据?


    正确答案: 在国民核算中,所谓“合并”是指:对于同一组机构单位(可以分别是机构部门、子部门或国民经济总体),将它们彼此之间的各种收入分配流量、金融交易流量相互抵销,只反映它们与系统(或子系统)外部的流量。合并的作用在于,忽略给定的一组机构单位内部的流量、凸现对外部的流量,而不同层次上的合并则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譬如,以金融流量数据为例,在国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外的金融往来;而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则可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所谓“加总”则是指: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各种收入分配流量、金融交易流量数据保留下来,不予抵销,借以完整地反映系统内、外部的经济流量的总规模。譬如,以金融流量数据为例,如果要系统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金融市场的规模或结构,数据汇总就不宜采用合并的方式,那样将会损失部分有用信息,而应采用加总的方式。
    在国民核算中,适当的合并固然可以简化核算数据、突出中心问题,但作为基础数据库的国民核算体系,应更多地采用加总的方式汇总数据。

  • 第4题: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大模式之间有何主要区别?又有何共性?


    正确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MPS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这就是所谓的“限制性生产”观念。据此,全部社会产品都是由物质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因此,MPS只须着重考察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即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物质产品的使用构成和具体去向,等等。MPS的基本核算方法就是一般的经济指标和平衡表方法。这套平衡表的核心内容是有关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一些关键指标,各种平衡表之间除了经济指标内涵的关联性之外,不存在复式簿记体系所要求的严格核算对应关系。
    相对于MPS而言,SNA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人类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活动都是生产活动;换言之,生产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提供物质产品,而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这使得SNA的生产范围与MPS大不相同,它囊括了所有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这些部门分布于三大产业十分广阔的活动领域内。以此为基础的SNA不仅生产核算范围不同于MPS,而且整个核算结构也明显区别于MPS,两者的这一差异是根本性的。
    (2)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这些都大大扩充了SNA的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3)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尽管MPS适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也不应将其一概否定。事实上,MPS在国民核算发展过从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诸如对国民经济按经济类型划分的方法、将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纳入国民核算的思想,以及在国民核算中率先编制、运用物资资料平衡表或综合物资平衡表的经验(这构成了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的雏形),都对现代的国民核算乃至SNA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能将MPS说得一无是处。

  • 第5题:

    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原则是()原则。


    正确答案:所有权

  • 第6题: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社会在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构成。社会在生产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经济循环账户则按国民经济账户和部门账户两个层次设置。

  • 第7题:

    填空题
    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基本原则是()原则。

    正确答案: 所有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流量和存量计价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何具体要求?

    正确答案: 为了保证宏观层面的统计框架逻辑严谨和核算数据协调一致,国民经济核算必须遵循统一的计价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计价原则是,尽可能地按核算期的现行市场价格对有关的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进行估价。具体讲,对于各种经济交易,如产出、消耗、消费、资本形成和证券交易等,原则上应采用实际交易时的市场价格核算其流量。即使是生产出来但尚未出售的产品,也应比照相应商品的现行市场价格进行适当估价。其他如易货贸易、实物报酬、实物转移等非货币交易也应作类似方式的处理。一些内部交易,如企业自制固定资产以及自给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等,若没有可资比照的市场价格,也可按照生产它们所需的成本费用估价。至于政府等非营利部门提供的非市场服务,通常并未直接收取相应的费用,且没有可资参照的市场价格,通常只能以其活动过程的实际费用作为估价标准。对于各种非交易流量,如地下资源的经济发现和消失、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撤销等,其估价方式可以采用流量项目本身的标价,也可参照类似交易的市场价格,或专门测算其个别价格。对于经济存量(主要是资产负债存量)也必须按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要素中,属于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的要素有()。
    A

    核算概念

    B

    核算原则和分类标准

    C

    指标体系

    D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系

    E

    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比较“合并”与“加总”这两种数据汇总方式。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要求采用何种方式汇总数据?

    正确答案: 在国民核算中,所谓“合并”是指:对于同一组机构单位(可以分别是机构部门、子部门或国民经济总体),将它们彼此之间的各种收入分配流量、金融交易流量相互抵销,只反映它们与系统(或子系统)外部的流量。合并的作用在于,忽略给定的一组机构单位内部的流量、凸现对外部的流量,而不同层次上的合并则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譬如,以金融流量数据为例,在国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外的金融往来;而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则可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所谓“加总”则是指: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各种收入分配流量、金融交易流量数据保留下来,不予抵销,借以完整地反映系统内、外部的经济流量的总规模。譬如,以金融流量数据为例,如果要系统地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中金融市场的规模或结构,数据汇总就不宜采用合并的方式,那样将会损失部分有用信息,而应采用加总的方式。
    在国民核算中,适当的合并固然可以简化核算数据、突出中心问题,但作为基础数据库的国民核算体系,应更多地采用加总的方式汇总数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大模式之间有何主要区别?又有何共性?

    正确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并为正确研究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MPS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这就是所谓的“限制性生产”观念。据此,全部社会产品都是由物质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因此,MPS只须着重考察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即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物质产品的使用构成和具体去向,等等。MPS的基本核算方法就是一般的经济指标和平衡表方法。这套平衡表的核心内容是有关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的一些关键指标,各种平衡表之间除了经济指标内涵的关联性之外,不存在复式簿记体系所要求的严格核算对应关系。
    相对于MPS而言,SNA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观念组织核算的。它认为:人类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活动都是生产活动;换言之,生产的本质不在于是否提供物质产品,而在于是否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这使得SNA的生产范围与MPS大不相同,它囊括了所有生产“货物”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这些部门分布于三大产业十分广阔的活动领域内。以此为基础的SNA不仅生产核算范围不同于MPS,而且整个核算结构也明显区别于MPS,两者的这一差异是根本性的。
    (2)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这些都大大扩充了SNA的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3)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显著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尽管MPS适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也不应将其一概否定。事实上,MPS在国民核算发展过从中也有其重要的历史贡献,诸如对国民经济按经济类型划分的方法、将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纳入国民核算的思想,以及在国民核算中率先编制、运用物资资料平衡表或综合物资平衡表的经验(这构成了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分析的雏形),都对现代的国民核算乃至SNA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能将MPS说得一无是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国民经济核算中有关记录时间和计价标准的原则与企业会计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记录时间上,权责发生制规则在国民经济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中都被广泛地运用,但是,宏观与微观两种核算对于这一规则的具体运用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主要通过设置专门的“预提”或“待摊”费用等账户,部分地贯彻权责发生制规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权责发生制要求对再生产各环节的有关流量统一按经济交易实际发生或经济权益实际形成的时间进行完整记录。
    计价标准上,在国民核算中,对于经济存量(主要是资产负债存量)也必须按现行市场价格估价。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存量通常是按“原始价格”或“历史成本”计量的。原始价格实际上也就是有关的资产负债形成之时的现行市场价格,但由于存在价格变动,若以原始价格计量核算期某一时点的资产负债存量,却是在以往的许多不同时间形成并累积下来的有关资产负债的原始价格之总和,至多只能说明某一经济主体为取得有关资产所累计开支的费用。由于前后计价标准不统一,这样得到的存量总额在经济分析上是缺乏实际意义的。为此,就必须按统一的“重置价格”(即资产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进行存量核算,这要求对不同时间形成的资产(负债)进行重估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比较“取总额”与“取净额”这两种数据汇总方式。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一般要求采用何种方式汇总数据?


    正确答案: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取总额”与“取净额”这两种数据汇总方式,是就某个单位(部门)自身的情况,或者,任意两个单位(部门)之间的情况而言的。以国民核算中的金融数据为例。在“取总额”的情形下,某个单位(或部门)同一项金融工具的资产方与负债方是被分别记录的,并且,同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增加与减少也被分别记录、不予抵销。“取净额”则是将同一项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增加与减少相抵后记录为净增加。
    比较而言,取净额的方式会损失许多有用的金融交易信息,而取总额的方式则能够提供更为详尽、完备的核算数据。但是,由于国民经济核算通常是从宏观角度来搜集和组织各种数据资料的,有些金融流量往往还需要利用资产负债存量来加以推算,因此,某种程度的取净额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SNA的做法是,仅对于部分金融交易或其他经济交易流量,采用取净额的方式记录有关数据。常见的情形如,把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增加与减少相抵后分别记录“金融资产的净获得”与“金融负债的净发生”,把生产税与政府对生产者的补贴(负的生产税)相抵后记录“生产税净额”,把存货的增加与减少相抵后记录“存货变动”,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固定资本消耗(负的固定资本形成)相抵后记录“固定资本形成净额”,等等。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在给出取净额结果的同时,列示被“轧差”的原数据。例如,在“净出口”之下列出“出口”和“进口”。

  • 第14题: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 A、记录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法
    • B、数据归集采用帐户和平衡表
    • C、记录时间采用现金收付制
    • D、估价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 E、改道、分解、合并和取净值等特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A,B,E

  • 第15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流量和存量计价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何具体要求?


    正确答案: 为了保证宏观层面的统计框架逻辑严谨和核算数据协调一致,国民经济核算必须遵循统一的计价原则。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计价原则是,尽可能地按核算期的现行市场价格对有关的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进行估价。具体讲,对于各种经济交易,如产出、消耗、消费、资本形成和证券交易等,原则上应采用实际交易时的市场价格核算其流量。即使是生产出来但尚未出售的产品,也应比照相应商品的现行市场价格进行适当估价。其他如易货贸易、实物报酬、实物转移等非货币交易也应作类似方式的处理。一些内部交易,如企业自制固定资产以及自给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等,若没有可资比照的市场价格,也可按照生产它们所需的成本费用估价。至于政府等非营利部门提供的非市场服务,通常并未直接收取相应的费用,且没有可资参照的市场价格,通常只能以其活动过程的实际费用作为估价标准。对于各种非交易流量,如地下资源的经济发现和消失、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撤销等,其估价方式可以采用流量项目本身的标价,也可参照类似交易的市场价格,或专门测算其个别价格。对于经济存量(主要是资产负债存量)也必须按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 第16题: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
    • 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
    • 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
    • D、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 E、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正确答案:A,B,C,D,E

  • 第17题: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具体应注意哪些具体要求?


    正确答案: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证各期统计指标数值的可比性。具体要求:时期长短应相等、总体范围应统一、指标内容应统一、计算要素应统一。

  • 第18题:

    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核算范围、分类、账户划分等,依据的重要原则是()原则。


    正确答案:市场

  • 第19题:

    问答题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确定数据记录时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有何具体要求?

    正确答案: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经济数据的记录时间。
    该原则要求以权益的形成或责任的发生为准,依据应收应付的原则记录核算资料。具体说,就是:一种经济价值(或权益)一旦被创造出来,或者被转换、转移、交换、消耗以致发生了变化,就应该对其进行核算,并且应该在经济价值(或权益)实际发生变化的时刻记录有关的资料。权责发生制所要求的记录时间与实际经济活动或交易发生的时间相一致;而且,依据权责发生制还可对各种非货币流量进行适当核算。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内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一条重要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层涵义包括()。
    A

    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

    B

    国民经济核算的法律

    C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D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系

    E

    国民经济核算组织机构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A

    记录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法

    B

    数据归集采用帐户和平衡表

    C

    记录时间采用现金收付制

    D

    估价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E

    改道、分解、合并和取净值等特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新体系由社会在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账户两部分构成。社会在生产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经济循环账户则按国民经济账户和部门账户两个层次设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A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

    B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

    C

    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

    D

    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

    二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