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重商主义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也是()

    • A、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 B、自由贸易政策
    • C、保护贸易政策
    • D、超保护贸易政策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试评价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学说。


    正确答案: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
    基本观点:1对古典贸易理论提出批评:<1>指出“比较成本说”忽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只注重交换价值,不注重生产能力的形成,因而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不利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独立;<2>批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的特点,认为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取决于该国当时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及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经济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1原始为开化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时期4农工业时期5农工商时期);<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部分限制,保证国家经济利益,从而保证个人持久利益(举例风力与人力对森林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保护对象与保护时间:1农业不需要保护2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3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遭遇国外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期限,如果在此期限内,被保护的产业始终发展不起来,那就放弃保护
    保护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额关税的方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少量进口关税的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评价:1、李斯特对保护政策必要性、阶段性和具体措施的阐述使贸易保护理论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确立了它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牢固地位。其“生产力论”将汉密尔顿提出的保护工业特别是“幼稚工业”的意义上升到了发展生产力和维护民族利益的高度,撇开了保护政策维持国内市场、保持国内价格等一些表面的作用,使之服务于发展国内生产力的长远目标,从而抓住了落后国家发展致富的关键所在,表现出非凡的远见和强烈的务实精神。“国家经济学”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本质,着眼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反映了它们的实际要求。他这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2、尽管存在种种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李斯特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体系归根结底还是不科学的。他把政治经济学归结为国家经济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义,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说”,从表面现象出发,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变迁,而撇开了生产关系这个根本因素,因此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变化的真实情况。

  • 第3题:

    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论与重商主义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尽管凯恩斯对重商主义大加赞扬,但是它与重商主义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二者的共同点
    ①无论是重商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认为,国际收支会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因而需要重视国际收支或贸易收支,通过政府的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向发展。
    ②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还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都不是对选定产业的贸易保护,而是对经济总体的贸易保护,因此在这里,贸易保护不是工业发展政策或产业发展政策的选择,或产业政策的延伸,而是保持经济运行的经济政策。
    ③无论凯恩斯主义还是重商主义,都强调保护贸易的货币意义,即都认为保护贸易实际上有利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是二者对货币的理解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将货币看成是干预经济的政策工具,即通过降低利率刺激国内经济,而重商主义是将货币看成是一种财富的积累,从而有利于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
    (2)二者的不同点
    ①他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重商主义从商业资本的利益出发,试图通过贸易保护,实现商业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从而是商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凯恩斯主义从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出发,试图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二者重视贸易保护机制的作用过程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试图通过贸易保护,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总需求,同时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使利率水平下降,以鼓励私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的机制比较直观,就是贸易保护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进而是国内货币财富的增加,继续贸易保护,国内的货币财富继续增加。
    ③二者主张实行贸易保护的时限性不同,重商主义从增加财富的目标出发,主张采取持久性的贸易保护,而凯恩斯主义从刺激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出发,主张适度、选择时间的贸易保护,即只有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或国内经济处于萧条的时期,才可以实行贸易保护。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也可以说是“萧条经济下的贸易保护论”。

  • 第4题:

    试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①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
    ②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③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④该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⑤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

  • 第5题: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 A、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 B、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 C、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
    • D、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 A、一般保护理论
    • B、超保护理论
    • C、战略性贸易理论
    • 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

    正确答案: 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①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论与重商主义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尽管凯恩斯对重商主义大加赞扬,但是它与重商主义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二者的共同点
    ①无论是重商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认为,国际收支会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因而需要重视国际收支或贸易收支,通过政府的干预使之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向发展。
    ②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还是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都不是对选定产业的贸易保护,而是对经济总体的贸易保护,因此在这里,贸易保护不是工业发展政策或产业发展政策的选择,或产业政策的延伸,而是保持经济运行的经济政策。
    ③无论凯恩斯主义还是重商主义,都强调保护贸易的货币意义,即都认为保护贸易实际上有利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但是二者对货币的理解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将货币看成是干预经济的政策工具,即通过降低利率刺激国内经济,而重商主义是将货币看成是一种财富的积累,从而有利于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
    (2)二者的不同点
    ①他们各自的出发点不同,重商主义从商业资本的利益出发,试图通过贸易保护,实现商业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从而是商业经济规模的扩大。而凯恩斯主义从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出发,试图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二者重视贸易保护机制的作用过程是不同的。凯恩斯主义试图通过贸易保护,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增加总需求,同时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使利率水平下降,以鼓励私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的机制比较直观,就是贸易保护导致国际收支顺差,进而是国内货币财富的增加,继续贸易保护,国内的货币财富继续增加。
    ③二者主张实行贸易保护的时限性不同,重商主义从增加财富的目标出发,主张采取持久性的贸易保护,而凯恩斯主义从刺激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出发,主张适度、选择时间的贸易保护,即只有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或国内经济处于萧条的时期,才可以实行贸易保护。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也可以说是“萧条经济下的贸易保护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重商主义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也是()
    A

    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B

    自由贸易政策

    C

    保护贸易政策

    D

    超保护贸易政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是()。
    A

    自由贸易理论

    B

    超保护贸易理论

    C

    关税同盟理论

    D

    内部化理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主张多出口、少进口,以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这种思想属于()。
    A

    贸易保护主义

    B

    贸易自由主义

    C

    重商主义

    D

    凯恩斯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早期的观点是禁止货币外流,而晚期则是奖出限入。而A、B、D项则是从保护政策和手段的角度阐述如何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 第12题:

    单选题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A

    一般保护贸易理论

    B

    超保护贸易理论

    C

    战略性贸易理论

    D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属于自由贸易理论。

    • A、重商主义
    • B、比较成本学说
    • C、绝对成本学说
    • D、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E、超保护贸易理论

    正确答案:B,C

  • 第14题: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是一种()

    • A、一般保护贸易理论
    • B、超保护贸易理论
    • C、战略性贸易理论
    • D、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理论依据?


    正确答案: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灵活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为核心,以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为政策基点,把对外贸易和国内就业结合起来,创立了保护就业理论,其追随者又充实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观点,从宏观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差额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张国家干预,实行奖出限入的政策,最终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
    ①投资乘数原理:认为一国投资量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客观存在一种依存关系,由投资而引发的国民收入变动往往几倍于投资量的变动,其倍数的大小则取决于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
    ②对外贸易乘数原理:一国出口和进口的波动会对国民收入的变动产生倍数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将几倍于出口与进口的变动量。

  • 第16题: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理论是()。

    • A、自由贸易理论
    • B、超保护贸易理论
    • C、关税同盟理论
    • D、内部化理论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主张的出发点与李斯特的出发点是否相同?


    正确答案: 不同。凯恩斯主义贸易保护是对垄断工业的保护,而李斯特的贸易保护是对幼稚工业的保护。

  • 第18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⑴语言是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一同产生的。首先,自然环境的变化迫使古代类人猿改变营巢而居的生存方式,他们从树上移居到地面,为满足生存的需要,他们集群而居,结队觅食。其次,劳动使类人猿的手脚有了分工,他们逐渐利用前肢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利用后肢直立行走,这迈出了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一步。再次,类人猿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这也为后来制造工具奠定了基础。另外,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这一人类特有的劳动标志促使了思维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客观上又促进了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的产生。
    ⑵劳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需要与可能。首先,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类的祖先们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一些对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劳动方法的建议,这时人类的祖先要想达到协作的目的必须用语言进行交际。劳动提供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其次,劳动不仅决定了人类创造语言的需要,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①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须的声音材料。
    ②劳动锻炼和完善了人类的听觉器官。
    ③劳动促进了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产生。

  • 第19题:

    问答题
    试对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①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用以说明发达国家如何通过实施保护贸易政策,实现国内充分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以保持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领先地位。
    ②对外贸易乘数揭示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以及各主要变量,如投资、储蓄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指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③从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没有多少新意,与其他理论相比更侧重于政策方面,即理论的实用性,因而成为发达国家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④该理论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连锁反应,一国的奖出限入势必会招致其他贸易伙伴国的报复,从长期看,会对一国经济与贸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⑤对外贸易差额对一国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世界总进口值增加的条件下才能成行。否则依靠降低出口价格来维护出口扩张的做法无法长期对国民经济增长奏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

    B

    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

    C

    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

    D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马克思主义语言起源学说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⑴语言是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一同产生的。首先,自然环境的变化迫使古代类人猿改变营巢而居的生存方式,他们从树上移居到地面,为满足生存的需要,他们集群而居,结队觅食。其次,劳动使类人猿的手脚有了分工,他们逐渐利用前肢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利用后肢直立行走,这迈出了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一步。再次,类人猿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这也为后来制造工具奠定了基础。另外,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这一人类特有的劳动标志促使了思维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客观上又促进了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的产生。
    ⑵劳动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需要与可能。首先,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类的祖先们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一些对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劳动方法的建议,这时人类的祖先要想达到协作的目的必须用语言进行交际。劳动提供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其次,劳动不仅决定了人类创造语言的需要,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①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须的声音材料。
    ②劳动锻炼和完善了人类的听觉器官。
    ③劳动促进了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产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凯恩斯主义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凯恩斯主义贸易理论是对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假定各国总处于贸易平衡状态的修正.凯恩斯主义认为,净出口属于总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进口则会收缩国民经济。因此,凯恩斯主义提倡国家干预国际贸易,大力推动出口,抑制进口,保持外贸顺差。因此,凯恩斯主义又被叫作“新重商主义”。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这就要求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具扩展性和侵略性。该时期内,外贸政策从自由贸易政策和幼稚工业保护政策过渡到了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支持这种超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凯恩斯主义的超贸易保护理论。1936年他出版了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奠定了当代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贸易保护观点,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提出的是(  )。
    A

    最佳关税论        

    B

    幼稚产业论

    C

    战略性贸易政策    

    D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


    正确答案: B
    解析: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提出了贸易保护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