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从肠内排出体外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第1题:
第2题:
粪便从肠内排出体外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足够的饮食量
B正常的排便反射
C肠蠕动功能正常
D肠道内肌肉张力正常
E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正常
第3题:
下列哪项不是排便需具备的条件()
第4题:
下述各项均为发生便秘的可能因素,但除外().
第5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钾离子的生理功能。()
第6题:
正常的排便功能靠( )
第7题:
膳食纤维的主要功能有()。
第8题:
外括约肌的随意控制
内、外括约肌的协同作用
完整的神经反射弧
直肠的收缩运动
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
第9题:
足够的肠内容物
适当的腹压
正常的肠蠕动
正常的排便反射
排便肌肉功能正常
第10题:
摄食多
肠蠕动减慢
肠道肌肉张力减低
饮水少
排便反射消失
第11题:
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维持血管的张力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主要在细胞内
第12题:
肠道内益生菌增加
肠内环境变号,肠蠕动正常
pH值下降
肠功能紊乱
第13题:
服用镇静剂易出现便秘的主要机制是()。
A进食量少
B肠蠕动减弱
C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减弱
D肠道内肌肉张力减弱
第14题:
经常灌肠病人出现便秘的主要机制是()。
A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减弱
B肠道内肌肉张力减弱
C排便反射减弱
D肠蠕动减弱
第15题:
服用药物引起便秘的原因是()。
第16题:
便秘的发生机制包块下列哪几项()
第17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第18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钾离子的生理功能()。
第19题:
刺激肠道蠕动,缩短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
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增加粪便量及排便次数
为正常存在于大肠内的菌群提供发酵底物
第20题:
足够的饮食量
正常的排便反射
肠蠕动功能正常
肠道内肌肉张力正常
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正常
第21题:
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减弱
肠道内肌肉张力减弱
排便反射减弱
肠蠕动减弱
第22题:
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维持血管的张力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第23题: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摄食量不足者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伴肝肾衰竭者
短肠综合征病人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
重症胰腺炎治疗3~4周后应用肠内营养
以上均不是
第24题:
进食量少
肠蠕动减弱
参与排便的肌肉功能减弱
肠道内肌肉张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