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实
第1题:
据涂尔干对社会事实这一概念的界定,简述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
第2题: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具有哪几个特点?
第3题:
社会事实
第4题:
迪尔凯姆指出,解释社会事实基本原则是()。
第5题: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应该研究()
第6题:
迪尔凯姆的理论核心是关于社会事实的概念。他把社会事实分为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类,他侧重的是()的社会事实,如集体意识、集体表象和社会潮流等。
第7题:
教育事实研究范式认为社会现象存在客观性,不能还原为个体事实,强调应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因而,推崇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育功能以及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研究,注重宏观的实证研究
第8题:
在社会学研究史中,注重社会事实,推重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的人是孔德、韦伯等人。
第9题: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10题:
第11题:
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
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坚持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方法
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源与功能混同起来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社会事实可以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
第14题:
社会事实是什么?
第15题:
涂尔干将社会事实划分为物质事实和非物质事实,各包括哪些?
第16题:
()把决定行为的全部事实分为三种:准物理事实(心目中的自然环境)、准社会事实(心目中的社会环境)、准概念事实(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
第17题:
人们了解社会事实的活动是()。
第18题:
社会事实的特性是什么?
第19题:
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以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规范—--个体事实作为研究路径,并偏重社会事实的是韦伯。
第20题: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程度相当。
第21题:
非物质
非文化
物质
文化
第22题: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