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
第1题:
第2题: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例如: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
略
第3题:
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论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1)情景交融。具体方式是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实景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但要由实境得来。
(3)生命律动。具体表现为表诚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
(4)韵味无穷。指意境中蕴含的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略
第4题:
论述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第5题:
论述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的形成因素和特征,及其与现代主义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第6题:
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请你论述设计艺术与心理学结合的意义
第7题:
论述卢梭创作的艺术特征及文学史上的艺术地位?
第8题:
论述艺术设计与纯艺术的情感特征的区别,并举2个列子说明。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论述艺术意象的主要特征。
①虚拟性——虚拟性是现实性的反面,意象一经物态化和物化进入艺术品中,便成为艺术意象,也就同时进入了非现实的层次。意象可以任意的编造和虚构,有时甚至可以违背现实的常情常理,意象的这种非现实性就是虚拟性;
②感性——感性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性和具体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直接感知意象的存在,这就是意象的感性特征;
③想象性——审美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意向和想象将‘意’与象‘融合一体而构成的,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不同于普遍的直观表象和传统的人工表象或单纯的回忆表象,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特征;
④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情感与’意‘有密切联系,是艺术家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艺术意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略
第13题:
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
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略
第14题:
论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不平衡的表现。
(1)从艺术形式来看,某种艺术形式的巨大成就,只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反而会停滞或衰落。
(2)从整个艺术领域来看,文学的高度发展有时不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时期,而是出现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时期。
略
第15题:
试论述中国动画艺术特征。
第16题:
论述传说的艺术特征。
第17题:
论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第18题:
论述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19题:
举例论述儿童诗的艺术特征。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