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更多“什么是美育?”相关问题
  • 第1题:

    归纳起来,美育的内涵有()

    A美育是人格教育

    B美育是性格教育

    C美育是心理教育

    D美育是情感教育

    E美育是艺术教育


    A,D,E

  • 第2题:

    美育功能是什么?
    主要有两点:怡情养性、化性起伪。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
    怡情养性——美育是通过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调节,达到心理平衡、人格的完善,美育的方式是建立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的基础上的。人的精神领域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美育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审美对人的感化往往使人亲和,充满爱心。美育体现着以道制欲的原则。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美育可以纠正人的两个极端,即精野的极端和懈怠的极端,以道制欲有着相似之处。
    化性起伪——《乐记》把天地的阴阳化生视为宇宙间最大的乐。由此推及到音乐对人的感化,这种以情动人的音乐便是美育。从心理上讲,美育乃是养性的一种方式。养性是让人的感性生命顺其自然地得到发展,美育正是通过感性的方式对人的本性进行维护和滋养。荀子以“化性起伪”来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是在自然本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使人有崇高的精神境界。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使得人的本恶的兽性变成了人性。

  • 第3题:

    为什么说艺术审美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它一方面标志了一个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地有意识地要把人们的审美意识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来。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全面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上面,艺术美起着特别积极的重要作用。我们的感情,人品与希望都在艺术中得到陶冶形成。艺术教育虽不是审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4题:

    为什么美育是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美育之所以能够“泄导人情”,和美育的感性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能够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而逐渐唤醒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天日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尽情地抒发和表现。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有“审美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使审美主体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以及抒发,并不直接指向现实和社会,而是指向某个虚幻的对象和事件,从而可以避免对现实和社会可能带来的伤害。
    正是美育的上述特征,使美育在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方面,远远优越于德育和智育,成为“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 第5题:

    实施美育的三条主要途径是()

    A家庭美育

    B学校美育

    C社会美育

    D环境美育

    E生态美育


    A,B,C

  • 第6题:

    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正确答案:对于书法来讲,“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我们研究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高尚的人类,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书法本身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其艺术形式及健康的文字内容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情思进行陶冶,从而塑造更为美好的心灵,由美而至善。美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情感,是诱发而非强制、非说教。从接受者来讲,是一种创造,而非消极的接受,它是在极为浓厚、强烈的兴趣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的。书法美育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中,要从小给幼儿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从家庭成员到家庭陈设,要尽量使幼儿能感到书法线条的美。在学校,则应受到正确的书法指导,目前全国小学大都开书法课,这是书法美育普及的广泛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也应提倡书法美育,并逐步引向深入。要培养书法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至于社会的书法美育则更为宽广,可通过展览、组织书法学习班、书法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美育。组织者要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必迁就一般水准。书法艺术家有义务为提高民族的审美情操做出自己的贡献。

  • 第7题: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 第8题:

    问答题
    书法与“美育”有什么关系?如何进行书法美育?

    正确答案: 对于书法来讲,“美育”是书法的落脚点,我们研究书法与人的审美关系,研究书法本身,最终是使书法对人们起到美育作用,为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和高尚的人类,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书法本身的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其艺术形式及健康的文字内容都将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情思进行陶冶,从而塑造更为美好的心灵,由美而至善。美育的特点,是直接诉诸情感,是诱发而非强制、非说教。从接受者来讲,是一种创造,而非消极的接受,它是在极为浓厚、强烈的兴趣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的。书法美育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家庭中,要从小给幼儿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从家庭成员到家庭陈设,要尽量使幼儿能感到书法线条的美。在学校,则应受到正确的书法指导,目前全国小学大都开书法课,这是书法美育普及的广泛基础。从中学到大学也应提倡书法美育,并逐步引向深入。要培养书法教师,组织各种各样的书法活动。至于社会的书法美育则更为宽广,可通过展览、组织书法学习班、书法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社会美育。组织者要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作品,而不必迁就一般水准。书法艺术家有义务为提高民族的审美情操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美育?试述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正确答案: A.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促进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美育是进行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

    正确答案: 之所以说美育是进行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这是因为:
    (1)美育与趣味教育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趣味教育”是指针对人的趣味做的引导工作,即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层面引向人性的层面。由上面定义可知,趣味与人的感性有关,没有真情实感,就不可能产生趣味,因此,趣味的引导,也要从它的根基做起,即从感性做起。而美育就是一种感性教育,因此,美育同时也就是一种趣味教育。
    其次,趣味作为一种鉴赏力或美感,对它的引导与教化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审美鉴赏力的培养,而这正是一种狭义的审美教育。
    (2)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能很好地引导人的趣味
    首先,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主要是针对人的理性的,只能对趣味发生间接的作用,而无直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趣味教育当然首先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其次,它们常常对人的趣味起一种抑制的束缚的作用,使趣味不能展开,当然就更不能谈到它的发展了。
    综上所述,在引导、净化和提升人的趣味方面,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有其局限性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而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则是进行趣味教育的最佳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归纳起来,美育的内涵有()
    A

    美育是人格教育

    B

    美育是性格教育

    C

    美育是心理教育

    D

    美育是情感教育

    E

    美育是艺术教育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美育?它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美育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审美创造的培养。
    美育的功能:是陶冶情性,开启智力,以美储善,以美塑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美育与德育的区别是什么?
    ①德育是以锤炼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人的求善意志为指归;而美育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境界;
    ②美育是建立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的基础上的,而德育带有强制性;
    ③美育是由内而外,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而德育是从外在形态,对人们进行道德规范,通过理智的约束,是一种制止的方法。

  • 第14题:

    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
    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的人格。虽有儒、道、禅之别,但其美育思想在这一点却是一致的。
    ①孔子以“六艺”教学生,其中“乐”就是专门的美育课程。乐的美育方式是感化,即在个体的感性欲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符合于社会文化心理。乐化的目的是和谐,以此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
    ②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至和”,静心虚静,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过程就是主体涤荡心灵,完善自我,合天地之道,达人际之和的过程。由技入道的庖丁解牛,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观照和享受;
    ③禅宗更注重于自身的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从美育的角度说便是“自己感化自己”,从而使自己跃身大化,与宇宙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异常恬淡、宁静的心境,在不动声色中陶冶了人生,在审美中成就了人生。在具体方式上,禅宗注重渐修顿悟,就是始终不脱离感性,而又从具体感性中获得人格的飞跃。这种飞跃,这种个性解放,是浸泡在感性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结果。
    中国的儒、道、禅在美育思想上都采用了“化育”的方式。可见,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shenmzhut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美育正是以这种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 第15题:

    对于美育的性质,教材的观点是()

    A美育是艺术教育

    B美育是美的价值的教育

    C美育是情感教育

    D美育是生命教育


    C

  • 第16题: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是什么?
    美育的形象的重要性有三方面:
    第一,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动鲜明的美的形象,既无审美对象的产生,又无审美主体的形成,这样,就无法形成审美活动,美育活动也无从谈起。
    第二,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必要因素。因为美育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审美形象,无论从审美主体的各心理因素来看,还是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过程来看,审美形象总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成分。如果没有审美形象,审美活动就难以成为审美活动,美育活动也难以形成。
    第三,美育的形象是美育活动的目标。审美形象的发现与创造,恰好体现出受教者的审美观、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能力,因而审美形象同时也是美育活动的目标之一,它的形成往往成为美育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显著标志。

  • 第17题:

    什么是美育?试述美育的意义和任务。


    正确答案:A.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B.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促进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有怡情健身作用。

  • 第18题:

    什么是美育?


    正确答案: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 第19题:

    问答题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美育是一种化育?

    正确答案: 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世界,完善自我的人格。虽有儒、道、禅之别,但其美育思想在这一点却是一致的。
    ①孔子以“六艺”教学生,其中“乐”就是专门的美育课程。乐的美育方式是感化,即在个体的感性欲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符合于社会文化心理。乐化的目的是和谐,以此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
    ②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至和”,静心虚静,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过程就是主体涤荡心灵,完善自我,合天地之道,达人际之和的过程。由技入道的庖丁解牛,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观照和享受;
    ③禅宗更注重于自身的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从美育的角度说便是“自己感化自己”,从而使自己跃身大化,与宇宙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异常恬淡、宁静的心境,在不动声色中陶冶了人生,在审美中成就了人生。在具体方式上,禅宗注重渐修顿悟,就是始终不脱离感性,而又从具体感性中获得人格的飞跃。这种飞跃,这种个性解放,是浸泡在感性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结果。
    中国的儒、道、禅在美育思想上都采用了“化育”的方式。可见,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shenmzhut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美育正是以这种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美育是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正确答案: 美育之所以能够“泄导人情”,和美育的感性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能够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而逐渐唤醒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天日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尽情地抒发和表现。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有“审美距离”,这种距离的存在,使审美主体的感知和情感的激发以及抒发,并不直接指向现实和社会,而是指向某个虚幻的对象和事件,从而可以避免对现实和社会可能带来的伤害。
    正是美育的上述特征,使美育在宣泄人们内心过分强烈的心理能量方面,远远优越于德育和智育,成为“泄导人情”的最佳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实施美育的三条主要途径是()
    A

    家庭美育

    B

    学校美育

    C

    社会美育

    D

    环境美育

    E

    生态美育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美育?

    正确答案: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