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层面的虚假新闻。
第1题:
新闻敏感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它体现了下列环节中的()。
A新闻采访
B新闻编辑
C新闻写作
D新闻作品研究
E新闻事件发生
第2题:
在中国,具有新闻登载资格的商业网站不能()。
第3题:
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第4题:
新时期的虚假新闻出现的新特点有()。
第5题:
虚假失实新闻在新闻伦理层面的表现形式有()。
第6题:
守门的过程应该分为新闻采集和()两个过程
第7题:
什么是新闻敏感,他对于新闻采写的作用?
第8题:
第9题:
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与采访对象合谋策划虚假报道
记者为了个人名气炮制虚假新闻
惯性思维导致典型报道的失真
信息源造假,无法识别
第10题:
新闻观
同行竞争
新闻伦理
新闻采编
第11题:
第12题:
新闻采访
新闻编辑
新闻写作
新闻作品研究
新闻事件发生
第13题:
简述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对研究新闻作品的意义?
(1)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记者是如何根据一定的报道目的,深人凋查研究,认识客观事物,寻找和挖掘新闻题材的;
(2)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新闻文体的特点和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表现手法和技巧,更好地把握评价新闻作品的标准和要求;
(3)能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一篇新闻作品从事实,经报道者的采访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的全过程,从而减少研究、评析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获得主动权,更好地按新闻规律、新闻采写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做好对新闻作品的评析、研究工作。
略
第14题:
新闻采编层面的虚假失实新闻产生的原因有()。
第15题:
虚假新闻可以从()角度来理解。
第16题:
“纸箱馅包子”的案例属于()层面的虚假新闻。
第17题:
新闻传播自由,不包括()。
第18题:
新闻法规和新闻政策、新闻伦理的关系?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新闻事实
记者采写的稿件
报刊资料
采访对象
第21题:
商业炒作、编造新闻
为了个人名利而策划虚假新闻
为求典型、任意拔高
新闻敲诈、丢失客观
第22题:
创办媒体的自由
采写新闻的自由
播报新闻的自由
揭露隐私的自由
第23题:
新闻知识
新闻采写
新闻编辑
新闻伦理
第24题:
媒体机构在新闻采编流程管理上的漏洞
记者应该加强自身内在修养
一味抢新闻时效性导致的虚假失实新闻
媒体行业不需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