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
第1题:
()比记者有更多的机会目睹新闻发生的现场情景,可以及时把新闻写成报道或提供新闻线索。
第2题:
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
第3题:
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新闻伦理?()
第4题:
下列哪些属于网络空间的新闻失德行为?()
第5题: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新闻传播侵犯姓名权?()
第6题:
记者对同事的哪些做法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第7题:
()是指记者和媒体通讯员,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发现、识别新闻和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察活动。
第8题:
作为一个图片编辑,必需()。
第9题:
我国报纸稿件的三种主要来源是()。
第10题:
某报社记者找到农业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张某,欲采访该支行服务“三农”的做法。张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第11题:
选择某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长期蹲点进行采访
将演播室搬到街道社区中,与居民互动完成节目录制
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使用平实、大白话进行报道
第12题:
只能是媒体
可能是媒体或记者张某
只能是记者张某
必须是媒体和记者张某
第13题:
某媒体刊发了本媒体记者张某采写的对某公民不利的报道。某公民欲状告该媒体。公民可以起诉?()
第14题:
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新闻伦理失范行为的产生?()
第15题:
记者在采访中收集和查阅的可能对报道新闻有用的种种材料,叫做()
第16题:
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第17题:
关于中建五局投稿的要求,错误的是()
第18题:
下列哪些案例属于新闻记者的采访中的不当行为?()
第19题:
通讯员是我国记者需经常接触的群体,记者的下列哪些做法有违职业伦理?()
第20题:
分布面广,往往最接近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事件一旦发生,他们往往成为最初就在新闻现场的目击者,能获取一手材料的是()
第21题:
报、刊编辑部的来稿范围有()
第22题:
改动别人的稿子须征得人家同意,别人不愿修改的内容不要强求
由同事提供大量素材的作品应署上同事的名字
采访别人所负责行业和部门范围内的新闻须事先同别人打招呼并征得同意
编辑部或别人要求保密的内容未经同意不要随意公开
第23题:
把握照片的新闻价值
认识影像价值的多样性
严守新闻报道的道德底线
提高政治修养避免犯符号性、常识性错误
协调摄影记者、通讯员、各部门合作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