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佛光寺大殿的造型特点及艺术成就。
第1题:
简要分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主要特点?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架建筑,是唐代建筑的典型实例。
(1)立面及体形面阔7间,四阿顶,体形舒展稳重雄浑。立面横向节奏为三个正方形(小—大—小,如图),竖向节奏为屋面﹕斗拱﹕柱(含台基)=2﹕1﹕2。正脊、屋面、檐口均有曲线。当心间比例呈方形,檐柱由当心间向两侧逐渐升起形成檐口曲线,各柱均有侧脚。明次间均用版门,梢间用直棂窗。斗拱柱头一朵,补间一朵,补间无栌斗。
(2)平面平面柱网有内外两圈柱组成,俗称“金厢斗底槽”。面阔7间,进深4间,殿身建在低矮的台基之上。(3)结构
▲斗拱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即出四跳)双杪双下昂,补间铺作很简单,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佛光寺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梁架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下的草栿。脊榑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上平榑下仍用托脚。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棋。
▲屋面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屋面高度与进深之比)约为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第2题:
佛光寺概述、成就、并以此说明唐代建筑特点。
概述:
①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
②大殿建在低矮的砖石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金箱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身都是圆形直径,仅上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
③斗栱中之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补间铺作简洁,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 ,梁架为明栿月梁;
④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生起曲线;
⑤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显方形,斗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宽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成就:
①解决了较大跨度的梁栿和较大出檐(3.96m)的悬挑问题,主要靠斗栱悬挑;
②初步建立了模数化和规格化的技巧;
③梁架采用叠梁式(圈梁)与三角形屋架结合的形式;
④斗栱的结构功能明确(柱与柱之间的补间斗栱解决悬臂问题,柱头上斗栱解决承托悬挑问题),形式不同,作用不同;
⑤体现宏伟雄大、飘逸的唐风。
以此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⑴斗栱雄大,占1/2柱身高;
⑵屋面坡度缓和,出檐深远;
⑶采用侧脚、生起、卷杀;
⑷色彩简单,灰瓦、红柱、白塔;门窗简洁:直棂窗;基座青砖,座低。
第3题:
简述天坛祈年殿的造型特点及艺术成就。
第4题:
佛光寺大殿
第5题:
简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造型特点及成就。
第6题:
佛光寺大殿的屋顶式样是庑殿顶。
第7题:
简述吴昌硕在篆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及其篆刻的艺术特点。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以佛教寺庙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简要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是和成熟
第14题:
画出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
略
第15题:
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座木构殿堂是()。
第16题:
山西佛光寺大殿是()建筑。
第17题: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代建筑。
第18题:
简述三曹的艺术成就及其各自的特点。
第19题:
简述秦兵马俑造型特点和艺术特点?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