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佛光寺大殿的造型特点及艺术成就。”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分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架建筑,是唐代建筑的典型实例。
    (1)立面及体形面阔7间,四阿顶,体形舒展稳重雄浑。立面横向节奏为三个正方形(小—大—小,如图),竖向节奏为屋面﹕斗拱﹕柱(含台基)=2﹕1﹕2。正脊、屋面、檐口均有曲线。当心间比例呈方形,檐柱由当心间向两侧逐渐升起形成檐口曲线,各柱均有侧脚。明次间均用版门,梢间用直棂窗。斗拱柱头一朵,补间一朵,补间无栌斗。
    (2)平面平面柱网有内外两圈柱组成,俗称“金厢斗底槽”。面阔7间,进深4间,殿身建在低矮的台基之上。(3)结构
    ▲斗拱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即出四跳)双杪双下昂,补间铺作很简单,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佛光寺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梁架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下的草栿。脊榑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上平榑下仍用托脚。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棋。
    ▲屋面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屋面高度与进深之比)约为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 第2题:

    佛光寺概述、成就、并以此说明唐代建筑特点。


    参考答案:

    概述:
    ①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
    ②大殿建在低矮的砖石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金箱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身都是圆形直径,仅上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
    ③斗栱中之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补间铺作简洁,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 ,梁架为明栿月梁;
    ④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生起曲线;
    ⑤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显方形,斗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宽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成就:
    ①解决了较大跨度的梁栿和较大出檐(3.96m)的悬挑问题,主要靠斗栱悬挑;
    ②初步建立了模数化和规格化的技巧;
    ③梁架采用叠梁式(圈梁)与三角形屋架结合的形式;
    ④斗栱的结构功能明确(柱与柱之间的补间斗栱解决悬臂问题,柱头上斗栱解决承托悬挑问题),形式不同,作用不同;
    ⑤体现宏伟雄大、飘逸的唐风。
    以此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⑴斗栱雄大,占1/2柱身高;
    ⑵屋面坡度缓和,出檐深远;
    ⑶采用侧脚、生起、卷杀;
    ⑷色彩简单,灰瓦、红柱、白塔;门窗简洁:直棂窗;基座青砖,座低。


  • 第3题:

    简述天坛祈年殿的造型特点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祈年殿是一座圆形攒尖顶的三重檐大殿,平面直径约26米,坐落在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圆形台座上,台座高6米,使祈年殿高出附近的林海,给人以崇高庄严的观感。它的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重檐之间,有着极匀称的比例。而三层逐渐收进的檐口,又构成了非常优美的抛物线形轮廓线)。汉白玉的台阶、红色的柱、青绿冷色的檐下、蓝色闪亮的三重檐、金色的宝顶又使整座建筑的色彩在对比中显出协调。

  • 第4题:

    佛光寺大殿


    正确答案: 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77。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⑤粗壮的柱身肥。

  • 第5题:

    简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造型特点及成就。


    正确答案: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有5个明层和4个暗层,看上去好像是9层。塔的整体比例极为均匀协调,明显的收分使塔身外轮廓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造于辽代,释迦塔刹顶距地67.13米,是我国古代木建筑高度之最,而且经历900多年仍屹立不倒。

  • 第6题:

    佛光寺大殿的屋顶式样是庑殿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简述吴昌硕在篆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及其篆刻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吴昌硕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体现在:“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绕有笔意,刀熔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尔今(像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 第8题:

    问答题
    以佛教寺庙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简要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是和成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造型特点及成就。

    正确答案: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塔身有5个明层和4个暗层,看上去好像是9层。塔的整体比例极为均匀协调,明显的收分使塔身外轮廓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造于辽代,释迦塔刹顶距地67.13米,是我国古代木建筑高度之最,而且经历900多年仍屹立不倒。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要分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架建筑,是唐代建筑的典型实例。
    (1)立面及体形面阔7间,四阿顶,体形舒展稳重雄浑。立面横向节奏为三个正方形(小—大—小,如图),竖向节奏为屋面﹕斗拱﹕柱(含台基)=2﹕1﹕2。正脊、屋面、檐口均有曲线。当心间比例呈方形,檐柱由当心间向两侧逐渐升起形成檐口曲线,各柱均有侧脚。明次间均用版门,梢间用直棂窗。斗拱柱头一朵,补间一朵,补间无栌斗。
    (2)平面平面柱网有内外两圈柱组成,俗称“金厢斗底槽”。面阔7间,进深4间,殿身建在低矮的台基之上。(3)结构
    ▲斗拱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即出四跳)双杪双下昂,补间铺作很简单,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佛光寺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梁架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下的草栿。脊榑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上平榑下仍用托脚。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棋。
    ▲屋面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屋面高度与进深之比)约为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佛光寺大殿

    正确答案: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殿堂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1937年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发现。传佛光寺创建于北魏,9世纪初建有3层7间弥勒大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被毁,后在此阁旧址建此殿,现保存完好。寺依地形布局,地势东高西低,大殿在寺址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是全寺主殿。寺院不大,台地下院落北侧有金代建筑的文殊殿,其他建筑都是清代以后所建。大殿面阔7间,中间5间设板门,两端各1间设直棂窗,通长34米余;进深4间,17.66米;上覆单檐四阿屋顶。殿内有一圈内柱(金柱),将内部空间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沿内槽后部3面设墙,围着佛坛,坛上有30多尊晚唐彩塑像,沿大殿后墙和左右墙在阶状台座上有清代以后所塑500罗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正确答案: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建于晚唐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的成熟期。大殿平面形式为金箱斗底槽,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佛光寺大殿(平,立面)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立面特点:
    ①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②正脊--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③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④没有仙人走兽.⑤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⑥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⑦斗拱肥硕.⑧出檐深远.内部空间处理:①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暗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②尺度把握较好,平暗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③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暗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④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佛教寺庙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简要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参考答案: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是和成熟


  • 第14题:

    画出佛光寺大殿正立面图

  • 第15题:

    目前世界上保存下来最早的一座木构殿堂是()。

    • A、佛光寺大殿
    • B、南禅寺大殿
    • C、法隆寺金堂
    • D、奉国寺大殿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山西佛光寺大殿是()建筑。

    • A、唐
    • B、宋
    • C、元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代建筑。


    正确答案:

  • 第18题:

    简述三曹的艺术成就及其各自的特点。


    正确答案: 艺术成就:
    ①其文章时代特征鲜明,情感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最终导向及时建立功业。
    ②文风清峻,文笔健美有力,用语简洁。
    ③思想束缚减少,精神便获自由,故其议论时事,抒写情志,力求充分地表现自我,气盛词壮。
    各自的特点:
    ①曹操:曹操的诗,积极奋发,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借乐府古题写时事,语言古朴自然,不加雕饰,形式自由,真率的展示了诗人兼枭雄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悲凉沉重的风格。 钟嵘在《诗品》中提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②曹丕:体式上其诗明显受汉乐府影响,体式上四、五、七、杂言、骚体兼而有之。 语言通俗流畅,较为抒情化,一改其父纯写己怀、不假雕饰的风格,注重形式的纯熟、唯美,倾向于华丽。
    散文辞采清丽,人情味浓且富于个性  ,尤擅长书信。
    ③曹植:前期抱负极高,作品内容豪壮,表现了建功立业、济世拯民的理想,更多的抒写个人的志趣与抱负,充满了豪情;作品大多情调开朗,富于进取精神,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
    后期曹植的生存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心情悲愤抑郁,作品集中地抒写了对个人命运的失望、对曹丕政治集团的怨恨和渴望自由解脱的心情,多为慷慨之音、忧患之辞。

  • 第19题:

    简述秦兵马俑造型特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造型特点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而已严谨主题突出;形象写实;陶塑均施彩绘而且色彩配置丰富多样。艺术特点;秦兵马俑阵容规模的庞大体现了强大的冲击力,以使它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7000多个风貌大致相同的陶俑在平面上排列铺展成大型军战阵容,这个秩序井然的组合营造出宏伟气势,正是为了表达王权对永恒稳定一统的追求,兵马俑的奇迹更在于艺术之外的更宽泛的社会性文化性。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秦兵马俑造型特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造型特点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而已严谨主题突出;形象写实;陶塑均施彩绘而且色彩配置丰富多样。艺术特点;秦兵马俑阵容规模的庞大体现了强大的冲击力,以使它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7000多个风貌大致相同的陶俑在平面上排列铺展成大型军战阵容,这个秩序井然的组合营造出宏伟气势,正是为了表达王权对永恒稳定一统的追求,兵马俑的奇迹更在于艺术之外的更宽泛的社会性文化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天坛祈年殿的造型特点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祈年殿是一座圆形攒尖顶的三重檐大殿,平面直径约26米,坐落在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圆形台座上,台座高6米,使祈年殿高出附近的林海,给人以崇高庄严的观感。它的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重檐之间,有着极匀称的比例。而三层逐渐收进的檐口,又构成了非常优美的抛物线形轮廓线)。汉白玉的台阶、红色的柱、青绿冷色的檐下、蓝色闪亮的三重檐、金色的宝顶又使整座建筑的色彩在对比中显出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佛光寺大殿的造型特点及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面阔7间,进深4间,由内外两圈柱网组成,十分稳固;大殿为单檐庑殿顶,;斗拱宏大有力,其高度相当于檐柱高的一半,屋面坡度平缓,微微向上反曲,屋角也和缓上翘,形成美丽的曲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佛光寺概述、成就、并以此说明唐代建筑特点。

    正确答案: 概述:
    ①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
    ②大殿建在低矮的砖石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金箱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身都是圆形直径,仅上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生起;
    ③斗栱中之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补间铺作简洁,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 ,梁架为明栿月梁;
    ④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生起曲线;
    ⑤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显方形,斗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宽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成就:
    ①解决了较大跨度的梁栿和较大出檐(3.96m)的悬挑问题,主要靠斗栱悬挑;
    ②初步建立了模数化和规格化的技巧;
    ③梁架采用叠梁式(圈梁)与三角形屋架结合的形式;
    ④斗栱的结构功能明确(柱与柱之间的补间斗栱解决悬臂问题,柱头上斗栱解决承托悬挑问题),形式不同,作用不同;
    ⑤体现宏伟雄大、飘逸的唐风。
    以此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⑴斗栱雄大,占1/2柱身高;
    ⑵屋面坡度缓和,出檐深远;
    ⑶采用侧脚、生起、卷杀;
    ⑷色彩简单,灰瓦、红柱、白塔;门窗简洁:直棂窗;基座青砖,座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