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单被试实验设计”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混合实验设计中,对2x3实验设计(2是被试内变量,3是被试间变量)来说,应该把被试至少分配成()组。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准实验设计是指由了对照参考的组别或被试,也对实验过程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但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被试分组的设计,因而还不是真正的标准实验设计,包括的几种设计模式是()。

    A、不等控制组设计

    B、时间序列设计

    C、平衡设计

    D、修补法准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BCD

  • 第3题:


    若采用这种实验设计,需要( )名被试比较适合。

    A.40
    B.41
    C.42
    D.43

    答案:C
    解析:
    实验设计被试数目的计算。 拉丁方设计中,被试数目最好是实验处理的整数倍。本实验设计中,一共有6种实验处理,答案中只有C是6的倍数。因此选C。

  • 第4题:

    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需要更多的被试
    B.研究效率较低
    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
    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

    答案:C
    解析:
    相对于被试间窦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每个被试要接受多种处理,容易引起顺序效应。故正确选项为C。被试内实验设计的优点是节省被试人数,同时能够很好的控制被试间的差异。

  • 第5题:

    在一个3x2的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有3种水平,若每种处理使用30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A.30
    B.60
    C.90
    D.180

    答案:C
    解析:
    在这个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问因素有3种水平,说明共有三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在被试内因素上进行两种处理,使用同样的被试。因此,三个实验组共需90名被试。

  • 第6题:

    根据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
    题干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一共有a.b两个自变量,a有两个水平,b有三个水平,则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2×3=6。

  • 第7题:

    拉丁方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答案:A
    解析:
    ABBA法和拉T方设计是被试内设计中平衡实验材料顺序误差的两种方法。

  • 第8题:

    对照组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交叉聚合实验设计

    答案:B
    解析:
    对照组设计是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这种实验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研究某种实验处理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即不同的被试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因此,属于被试问设计。

  • 第9题:

    单被试实验设计
    是指研究者使用来自一个被试的实验结果来证明因果关系的研究设计。

  • 第10题:

    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实验配组,实验设计常用符号R表示()。

    • A、随机选择分配被试
    • B、不做说明,代表等组
    • C、代表实验处理
    • D、代表观测变量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在被试的个别差异比较大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实验设计是().


    正确答案:被试内设计

  • 第12题:

    单选题
    时间序列设计又称为()
    A

    单一被试设计

    B

    真实实验设计

    C

    前实验设计

    D

    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一被试实验法从类型上可分为()

    A、单基线实验设计

    B、多基线实验设计

    C、U实验设计

    D、多期实验设计


    答案:ABC

  • 第14题:

    试列举教育实验设计的三种类型,并写出相应的格式。


    答案:
    解析:
    (一)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1. 基本模式: O1 X O2

    2.特征:(1)只有一个被试组且不是随机选择,无控制组;(2)仅一次实验处理:(3)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大干零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3.优点:(1)因为有前测,可以在处理前提供有关选择被试的某些信息;(2)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每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地验明实验处理的效果;(3)被试兼作控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局限:(1)由于没有控制组做比较,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2)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前后测相距时间如果很短,被试可能由于前测产生的练习效应,对后测内容敏感以及疲劳效应等而影响实验的结果;二是如果前后测相距时间过长,那么会出现保持与遗忘的个别差异问题,致使不易分辨出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还是受无关变量干扰的结果。

    (二)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刹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也称不等控制组设计。

    1.基本模式:O1 X O2

    ……

    O3 O4

    2.特征:第一,有两个组(实验组与控制组),一般在原有环境下自然教学班、年级或学校中进行,不是随机取样分组,因此控制组与实验组不等,但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由于不能以随机等组或配对方法去分配被试,只能试图去寻找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控制组,尽可能使组问平衡,两个组等价。第二,都有前后测。

    3.优点.由于有控制组,有前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影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4. 局限(1)不是随机取样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2)前后测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论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对实验结果的解释要慎重。要尽可能从同一总体中抽取样本,以避免被试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也称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基本模式:R X O1

    RO2

    2.特点: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没有前测。

    3.优点: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既具有前一设计的优点,又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4.局限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四)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也称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典型的实验设计。

    1.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2. 特点随机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3. 优点:(1)由于利用随机分派方法分出两个等组,就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都有前后测,便于作对照比较。

    4.局限:可能产生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果而影响外在效度。

  • 第15题:

    在下列选项中,主要以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高低来分类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

    A.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实验设计
    B.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C.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
    D.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答案:D
    解析:
    几种实验设计的区分。 选项A中三种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选项B的区别在于自变量的数量;选项C的主要区别在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种类数,是否控制个体差异;选项D的主要区别是对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的高低。故选择D。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分类的基础知识。

  • 第16题:

    ABA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混合设计
    D.对照组设计

    答案:A
    解析:
    ABA实验设计中的同一组被试接受了两种处理,一种处理进行了两次,一种处理进行了一次,所以属于被试内设计。

  • 第17题: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单被试实验设计?(  )

    A.ABAB设计
    B.ABBA平衡法
    C.ABACA设计
    D.设计

    答案:B
    解析:
    单被试实验设计是指在研究中只有一名被试,着重于对单个被试行为变化的测量。单被试设计的典型实验历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①建立基线;②施加自变量;③消除自变量。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是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A”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B”或其他字母表示,实验设计主要的形式有:①ABAB设计;②ABACA设计;③设计。ABBA平衡法是组内设计平衡顺序的一种设计方法。

  • 第18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A.3
    B.4
    C.5
    D.6

    答案:D
    解析:
    该研究是2x3实验设计,因此实验处理数为6。

  • 第19题:

    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

    ,在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主要是

    A.各处理组被试之间的差异
    B.顺序误差
    C.练习与疲劳误差
    D.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

    答案:A
    解析:
    一般来说,被试间设计存在的主要的系统误差是不同处理组之间被试的差异,一般采用匹配法和随机化法消除这一误差。

  • 第20题:

    与单因素实验设计相比,多因素实验设计最重要的优点是(  )

    A.可以看到因素的主效应
    B.可以看到因素的交互作用
    C.被试量大大减少
    D.不受被试的个体差异影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多因素实验处理的理解和掌握。从实验情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角度看,单因素的设计未免有些把事实的情境过分简单化或人工化了。要使实验更接近实际,就应采用多因素的设计方案。这是多因素与单因素实验相比最大的优点。

  • 第21题:

    基线设计在单被试设计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A指基线测量,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受到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建立基线是所以单被试设计的第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 第22题:

    时间序列设计又称为()

    • A、单一被试设计
    • B、真实实验设计
    • C、前实验设计
    • D、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单被试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 是指研究者使用来自一个被试的实验结果来证明因果关系的研究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基线设计在单被试设计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正确答案: 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A指基线测量,基线是指被试的因变量受到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建立基线是所以单被试设计的第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