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圣人立象以尽意”之说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
C《论语》
D《论文偶记》
第2题:
立象以尽意
其本意是说,语言文辞难以传达完全的意念,可通过卦象,以象征的方法,表达无法传达的意念。作为美学命题,所谓“立象以尽意”,也就是说具体的形象可以表现无限丰富复杂的意念。这一命题对后世“意象”范畴的提出深有启发。
略
第3题:
言不尽意
第4题:
一般来说,表达诗意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则立象尽意,一则是直言其意。
第5题:
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在《周易·系辞》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言说,这里包含着文本层面的()、()、()三个层面的因子。
第6题: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这段文字出自()。
第7题:
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在()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命题。
第8题:
《周易·系辞》
《庄子》
《论语》
《论文偶记》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庄子的观点为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认为,言只是手段,得意才是根本的目的。庄子之说,不仅为魏晋玄学三大命题中的言意之辨奠定了哲学基础,也启发了后人在审美实践中努力创作和把握味之不尽的言外之意。
略
第14题:
言尽意
第15题: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
第16题:
翻译: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第17题: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这段话来自于()
第18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这句话讲的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周易•系辞》
《周易略例•明象》
《庄子•外物》
《庄子•天道》
第22题:
《周易·系辞》
《论语》
《孟子》
《老子》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