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正确答案: 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 第2题:

    评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正确答案: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仍沿用战时的一套办法,严密控制新闻界;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自行出版了黄炎培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杂志界联合声明自9月1日
    不再送检;后扩展到成都、桂林、西安等地,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 第3题: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 A、《解放日报》
    • B、《人民日报》
    • C、《群众日报》
    • D、《晋绥日报》

    正确答案:D

  • 第4题:

    试述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①"客里空"是《前线》中的—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客里空"作为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客里空"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客里空"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②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结合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现象加以论述。

  • 第5题:

    请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第6题:

    “客里空”


    正确答案: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萧之翻译的一部原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他不调查了解,坐在指挥部拟稿。专靠杜撰虚假、空洞的文欺世盗名,给革命事业带来了危害,因此成为该剧抨击的对象。后来,“客里空”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 第7题:

    1947年《晋绥日报》在解放区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新闻的()。

    • A、真实性
    • B、倾向性
    • C、阶级性
    • D、群众性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问答题
    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正确答案: ①土改运动中,新华社和解放区的其他报刊、电台立即展开有关土改运动的宣传报道活动。但是,在土改初期,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右的倾向,土改宣传报道也犯了不少右倾错误。
    ②右倾错误的主要是表现是诸多报道的失实。这妨害了土改运动的展开,还损害了人民新闻事业的形象,广大农民对报纸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对此,自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右的倾向和存在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6月15日,该报整版刊登苏联剧本《前线》中“客里空”的情节。6月18日,该报与新华社晋绥分社联名发表《关于“客里空”检查》,连载4天,将检查的重点指向报社领导人员,提出把肃清“客里空”与检查端正领导作风结合起来。该运动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推广到其他地区,新华社为此专门撰文。在其号召下,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自9月起普遍开展了反对“客里空”运动。
    ③这声由《晋绥日报》发起的解放区新闻战线的反“客里空”运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A.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实,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B.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错误,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但是,在该运动中,也存在左的偏向,误伤了一些好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反“客里空”运动

    正确答案: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有的记者在报道中歪曲事实,针对这个问题,1947年党中央加以纠正。同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解放区新闻办开展的反对“客里空”运动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即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新闻机构承担了指导和反映这一群众斗争的宣传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党中央也发现,一些报刊在大力宣传党的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时,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右的错误和其他错误。《晋绥日报》由于发表了一些不真实的新闻而引起农民的反感,有人甚至表示对党报不信任。为了挽救党报的威信,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晋绥日报》自觉地进行了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斗争。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选载了苏联话剧《前线》的片断(“客里空”是这个剧本中一个专门的捕风捉影,制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并在编辑部的文章里号召:“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的揭‘客空里’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接着,又连续发表了《不真实的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关于“客里空”之检查》等文,公开揭露了本报一些不真实的新闻及其恶劣影响。如有的记者采写新闻捕风捉影,有的编辑随心所欲地删改稿件,有的报道为地主富农辩解等等。《晋绥日报》勇于自我批评的做法引起广泛的反应,新华社向各解放区转发了《晋绥日报》反“客里空”的意义,号召各解放区的新闻界学习《晋绥日报》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于是,这场由《晋绥日报》引发的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便迅速扩展到党的整个新闻事业。这就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反对“客里空”运动。“客里空”一词后来成了假新闻的代名词。
    这场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教育运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一、促成了解放区新闻界的自我改造,从思想上纯洁了党的新闻工作队伍,使之战斗力大大加强;二、挽救了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之更有力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三、维护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为党的新闻理论宝库增添了财富;四、反“客里空”运动导致了新闻业务的改革;五、由于反“客里空”斗争的引发,使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一些错误政策得到及时纠正,从面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①"客里空"是《前线》中的—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客里空"作为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客里空"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客里空"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②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结合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现象加以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解放区新闻办开展的反对“客里空”运动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解放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即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新闻机构承担了指导和反映这一群众斗争的宣传任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党中央也发现,一些报刊在大力宣传党的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时,程度不同地出现了一些右的错误和其他错误。《晋绥日报》由于发表了一些不真实的新闻而引起农民的反感,有人甚至表示对党报不信任。为了挽救党报的威信,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领导下,《晋绥日报》自觉地进行了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斗争。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选载了苏联话剧《前线》的片断(“客里空”是这个剧本中一个专门的捕风捉影,制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并在编辑部的文章里号召:“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的揭‘客空里’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接着,又连续发表了《不真实的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关于“客里空”之检查》等文,公开揭露了本报一些不真实的新闻及其恶劣影响。如有的记者采写新闻捕风捉影,有的编辑随心所欲地删改稿件,有的报道为地主富农辩解等等。《晋绥日报》勇于自我批评的做法引起广泛的反应,新华社向各解放区转发了《晋绥日报》反“客里空”的意义,号召各解放区的新闻界学习《晋绥日报》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于是,这场由《晋绥日报》引发的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便迅速扩展到党的整个新闻事业。这就是我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反对“客里空”运动。“客里空”一词后来成了假新闻的代名词。
    这场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教育运动,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一、促成了解放区新闻界的自我改造,从思想上纯洁了党的新闻工作队伍,使之战斗力大大加强;二、挽救了党报在群众中的威信,使之更有力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三、维护了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为党的新闻理论宝库增添了财富;四、反“客里空”运动导致了新闻业务的改革;五、由于反“客里空”斗争的引发,使土地改革运动中的一些错误政策得到及时纠正,从面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的健康发展。

  • 第14题:

    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正确答案: i.经过:“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新闻记者的名字。他擅长吹牛拍马,胡编乱造。1947年,《晋绥日报》发表了剧本中有关客里空的有关清洁,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新闻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同时,在“编者按”里面要求每一个读者都能认真、大胆、负责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加恶劣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新闻队伍中肃清“客里空”。随后,《晋绥》连续发表了几篇编辑部的文章,还陆续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材料,有读者的揭发,也有编辑的检查。8月底,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号召解放区的新闻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在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和作风。各地报纸和通讯社都积极响应,开展了认真的自我检查与批评。1947年9月,反“客里空”运动进入高潮,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天。
    ii.意义:反“客里空”运动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的,同时还发动群众揭发,把新闻工作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充分体现了党报的群众路线和对于革命事业、人民利益负责人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客里空”运动改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业务工作,报纸更加注重编者按语的使用,增加了读者来信的刊登,注意报纸的通俗化;从路线上确立和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15题:

    《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晋绥日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第16题: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第17题:

    简述《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晋绥日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第18题:

    反“客里空”运动


    正确答案:“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有的记者在报道中歪曲事实,针对这个问题,1947年党中央加以纠正。同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 第19题:

    上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区就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而掀起了广泛深入的()

    • A、反浮躁运动
    • B、反假新闻运动
    • C、反“客里空”运动
    • D、反新闻报道失实运动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晋绥日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评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正确答案: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仍沿用战时的一套办法,严密控制新闻界;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自行出版了黄炎培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重庆杂志界联合声明自9月1日
    不再送检;后扩展到成都、桂林、西安等地,使国民党当局陷入被动局面,宣布自10月1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正确答案: 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

    《解放日报》

    B

    《人民日报》

    C

    《群众日报》

    D

    《晋绥日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