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发展史为例,说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观点?(建安时代:出现三曹十子,元代出现杂剧高峰)
第1题:
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指的是曹氏父子的曹丕、曹植还有谁?
第2题:
曹操、曹植、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都被列为“建安七子”
第3题:
什么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举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平衡现象?
第4题:
建安文学中,以曹氏父子为中心所形成的文人集团称“建安七子”,七位文人是?
第5题:
建安文学的代表“三曹”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还有()。
第6题:
以曹植、阮籍诗歌创作为例论述建安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第7题: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第8题:
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汉魏间,曹操与曹植、曹冲父子三人在文学上均有很高的成就,后人合称之为 “三曹”。“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特征与遒劲刚健、 慷慨悲凉的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第14题:
元代杂剧最早的课本是什么()。
第15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汉末魏初,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慷慨任气”的“建安文学”的辉煌。
第16题:
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是指()
第17题:
举例说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18题:
在“建安”时代,文学成就最高,有“建安之杰”之誉的诗人是()。
第19题: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以下关于建安七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时代风格
流派风格
民族风格
地域风格
第22题:
第23题:
陈琳
刘桢
曹植
王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