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前,探索美的本质的途径和观点有()。
第1题: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2题:
A.客观论
B.现实论
C.主观论
D.意识论
第3题:
A、劳动创造了美
B、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C、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D、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E、美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
第4题:
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第5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首先揭示了()。
第6题:
康德在美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第8题:
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第9题:
理念世界
上帝流溢的光辉
主观意志
客观意识
艺术本身
第10题:
第11题: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12题:
实践是美的产生根源
自然的人化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源也在于社会实践
审美活动构成的基本因素
第13题: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旧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14题: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普列汉诺夫
D.马克思
第15题:
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第16题:
马克思主义探讨美的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是()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客观的精神世界
C主观的心意状态
D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第17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要观点包含()
第18题:
文学批评可能有很多切入角度,但两个最基本的最主要的两个侧面是()
第19题:
纯粹从事物直观属性本身去进行考察
仅仅从人的主观意识去进行考察
从物质实践的角度去进行考察
把美的根源看作客观精神
劳动创造了美
第20题: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21题:
作家的考察与读者的考察
时间的考察与空间的考察
理论的考察与实践的考察
社会的历史的考察与审美的考察
第22题:
文学
数学
科学
统计学
第23题:
凡是劳动都能创造美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所有劳动都体现了美的规律
一切人类实践活动都可以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