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第1题:
汉字有多少?什么是常用字、通用字?
第2题:
从使用的领域来看,文字可以分为()。
第3题:
“民常罢于救水,半失作业”中的“罢”属于下列哪种用字现象()。
第4题:
古汉语中经常出现通假字,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
第5题: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6题:
举例说明什么叫双声通假?什么叫叠韵通假?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有什么条件?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通假字
第12题:
古今字
假借字
通假字
异体字
第13题:
根据通假字在古书中的出现频率,我们可以将通假字分为()的通假、()的通假、()的通假三种类型。
第14题:
“县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中县字用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贾让治河三策》:“齐与赵以河为竟。”中的“竟”属于下列哪一种用字现象()。
第16题:
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第17题: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第18题:
根据通假字和其本字的语音关系,通假字可以分为几类?
第19题:
繁简字
异体字
古今字
通假字
第20题:
用字的总量
通用字数量
常用字数量
地名生僻用字数量
计量单位名称用字数量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通假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在借音表义上无本质区别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
联绵词是可以拆开按单字意义去理解的
“阳虎去齐走赵”中的“去”是“前往”的意思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