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的原则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牛郎织女》这部作品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下列哪项不是《外台秘要》的主要成就()

    • A、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成就
    • B、搜集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
    • C、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
    • D、集中西医之大成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即文学性和()的问题。


    正确答案:科学性

  • 第4题:

    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应该做到哪四个不变()

    • A、主题思想不变
    • B、基本情节和结构不变
    • C、体裁不变
    • D、艺术特点和语言风格不变
    • E、讲唱者记录者不变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有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是( )的文学作品

    • A、苗族
    • B、侗族
    • C、傣族
    • D、彝族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应忠于原文,翻译的译法有直译和()两种。


    正确答案:意译

  • 第7题:

    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存在许多大同小异的现象,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民族人民的互相交往。在民族杂居或邻居生活中,共同的劳动、共同的娱乐、共同赶街赴会、共同的节日风俗等,必然产生共同的心理和愿望。反映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就会有许多大同小异的地方。在民族杂居区,不少人都能操两种以上的民族语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说汉语,还精通汉文,能唱汉歌等,南诏宰相杨奇鲲(白族)用汉文写的诗,还被选入《唐诗》。
    (2)统治阶级的征战与“和亲”政策和民间的通婚,引起了文学上的互相交流。历代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南征北战,给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流。唐代南诏人攻入川西时,就略去了几万“工伎”,带回洱海地区,融为白族。为了平息两族的长期战乱,他们还采取“和亲”的手段,著名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就为蒙汉、藏汉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至今内蒙、西藏尚留有许多关于这一事件的美好传说,并与当地的山川地理相附会,永远载入史册。内蒙到处有昭君墓,青海有条倒淌河,是向西流的,据说就是文成公主入藏时路过此地,感到离家越来越远了,禁不住哭泣起来,感动得河水也倒流了。
    (3)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引起的影响。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僳僳族、苗族、基诺族、佤族都有火把节的习俗;回族、撒拉族、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都有唱“花儿”的习惯;许多民族都有哭嫁歌和哭丧歌;傣族、白族、藏族、纳西族、汉族都有不少人信奉佛教,所以作品中写到的许多事情与佛事有关。在独龙族的《创世纪》史诗中,还可见到《圣经》故事的影响,因1888年后就有传教士来到了云南贡山,当时有些村庄80%的独龙族同胞都信奉了基督教。
    (4)同源族亲的影响。如云南的基诺族与傣族,西藏的门巴族与藏族,都有共同的亲源关系,所以有许多共同的信仰、习俗和故事。

  • 第8题:

    什么是民间文学作品的“匿名性”?


    正确答案:匿名性是传统民间文学的外部特征之一,是由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派生出来的。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的,因此作品一般都没有留作者的姓名,作者也无著作权的观念。

  • 第9题:

    文学作品离骚的特点之一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多用兮字

  • 第10题:

    问答题
    民间文学作品的整理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正确答案: 整理是口头文学作品从口头语言到书面文字的一种特殊的定稿过程,其目的在于使民间文学作品能最充分地显现它本来所具有的最完美的面貌,使之放射出固有的艺术光彩,达到保存和再流传的目的。
    民间文学作品的整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内容上删除明显的封建性糟粕。精华和糟粕,在有些作品中比较明显,容易判断。但在许多情况下,精华和糟粕混杂,要慎重区别和处理。我们要特别注意将过去农民思想上的局限性和封建性糟粕区别开来,将艺术幻想和封建迷信区别开来,将劳动人民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区别开来,切不可简单粗暴地把传统的东西都错误地作为糟粕一概否定。
    2、在情节上适当调整由于讲唱人记忆有误而造成的不合逻辑的地方,如将讲得颠三倒四、头绪不清的部分顺理成章;对于情节遗漏、结构残缺不全的地方,作必要的补充等。
    3、在细节上作适当的修饰,使之入情入理。
    4、在保持原作语言风格不变的前提下,用口语中表达残缺不全、意思含糊不清,以及用词不当的地方进行订正,使之规范化;把讲述时借助动作表情所表达的内容,改用语言文字传达出来;把过去粗俗的语言加以洗刷;把重复罗嗦、拖泥带水的话加以提炼;对含有特殊意味的方言土语加以注释,对个别冷僻而又无特殊表现力的方言土语,改作意思相当的大众化词语。总之,整理不能加入个人创作成分,必须保持作品的原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有名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是(  )的文学作品。
    A

    苗族

    B

    侗族

    C

    傣族

    D

    彝族


    正确答案: D,B
    解析:
    《阿诗玛》是流传在彝族撒尼人民口头上的一支美丽的歌,是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它充分体现了撒尼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 第12题:

    判断题
    《牛郎织女》这部作品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古典儿童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等。 

    • A、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 B、蒙养读物
    • C、小说
    • D、小品

    正确答案:A,B

  • 第14题:

    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全民搜索、扎实记录、慎重整理”,这是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确定的原则;1984年中央文化部等发表的编辑出版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故事集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的通知重申了这一精神,并提出了“要严格注意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具体要求,既要忠于口头文学的原貌,又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必须进行全面普查和广泛搜集,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异文都搜集起来。口头流传的、书面流传的、新的、旧的、正确的、反面的都搜集起来。但在这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分清轻重缓急,重点应放在口头流传但尚未搜集记录过的、目前只有少数老人掌握的重要作品上。在搜集过程中,要注意“忠实记录”,补课以个人的爱好随便取舍。忠实记录包括三个方面:忠于原著的思想内容、忠于原有的艺术形式,忠于原讲唱者的语言。做到原主题思想不变。主要人物情节不变,原讲唱者的语言不变。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进行整理。整理有两种方法,即单项整理和综合整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慎重”,不能胡编乱造,随便添枝插叶,可以“适当加工”,但必须严格区分整理、改编、创作的概念。这“适当加工”,就是把作品按时间或内容加以分类,对作品里的一些方言土语,或需要指出历史背景的地方加以注释,对一些作品语言残缺,或个别语词不太适合的,给予补充后修订。再开放点,就像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从无数主题相同而讲法不同的故事中,挑选出最完整的一种,再用别的语言和情节都生动的故事去丰富它、补充它,但必须保持原来的风格。这就是“慎重整理”的尺度。
    “科学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作品本身,是真正的民间文学作品,不是仿造的、编造的;作品的内容是否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等。
    二是指在搜集整理中,是否忠实记录,慎重整理,使作品保持民间的原貌,既有资料性,又有可读性;既有文学价值,又有科学价值。
    “代表性”指的是在编选过程中要照顾到民族、地区、体裁类型的各个方面,所选作品必须是这些题材中最有代表性的。如“广东故事集成”,五羊神话,珠江的传说应是广州最有代表性的,潮州的湘子桥,增城的何仙姑,阳春的刘三姐等,都是那些地方最有代表性的,有的独一无二,这样的作品,最能体现当地的特色。若从体裁类型来说,在“广东歌谣集成”中,广州的龙舟、木鱼、水上居民的咸水歌,潮州的歌册、扣歌,客家山歌等,都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门类,编选时应加以重点考虑。

  • 第15题:

    我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的10000多年的“周易卦卜辞”中就记有()民谣。

    • A、夏
    • B、商
    • C、春秋
    • D、战国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文学作品西厢记是什么文体?


    正确答案:西厢记是属于元曲

  • 第17题:

    文学作品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教学的特点是:
    (1)形象性
    (2)感染性

  • 第18题:

    ()是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指导方针。


    正确答案: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加强研究、大力推广

  • 第19题:

    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被认为是()

    • A、民间文学作品
    • B、贵族文学作品
    • C、作家文学作品
    • D、俗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文学作品史记原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原名太史公书

  • 第21题:

    问答题
    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 、加强研究”。
    根据民间文学工作的“十六”字方针的要求,民间文学作品收集整理应贯彻“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三大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存在许多大同小异的现象,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民族人民的相互交往。
    2、统治阶级的征战于“和亲”政策和民间的通婚,引起了文学上的相互交流。
    3、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引起的影响。
    4、同源族亲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中国古典儿童文学作品主要包括()等。
    A

    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B

    蒙养读物

    C

    小说

    D

    小品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是民间文学作品的“匿名性”

    正确答案: 匿名性是传统民间文学外部特征之一,是由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派生出来的。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的,因此作品一般都没有留作者的姓名,作者也无著作权的概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