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理解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何理解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这段话较为科学地概括了神话艺术的本质。
    神话是充满幻想的神奇艺术,这些丰富的想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界、人与自然的斗争、社会生活。神话就是对这三方面内容的一种概括、一种艺术加工。这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表现为当时的人们对种种神奇的幻想信以为真,并且认为它们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在原始人看来,神话中展现的种种自然力和社会现象的人格化,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幻想,或是一种“加工”,他们十分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神话中描绘的那个样子。他们把幻想当作现实,对幻想的一切都确信无疑,将幻想和现实划上等号。在他们眼里神并不是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民的教师和同事。”受当时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原始人不能将自然和自我区别开来,认为所有的自然界同人一样具有生命情感以及意志的力量,他们将自然人格化和神化了,于是在神话艺术中,他们往往将客观事物本身和关于这些事物的幼稚观念完全等同起来,视为一体。

  • 第2题:

    如何理解“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恩格斯在谈到哲学的发展时也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因此文学活动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中外文学史的演进历程表明,各民族的文学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有一个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以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为例,说明“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文学活动的发展要以从它的先驱者那里继承下来的条件作为创造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比如“希腊艺术的前提就是希腊神话,也就是说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
    古希腊神话为后来的希腊艺术、西方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为尽的素材和灵感。古希腊的艺术成就沉淀在西方文化中,培养了后来的艺术家,培养了艺术的接受者。

  • 第3题: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的符号形态?


    正确答案: (一)文学艺术是审美创造的语言符号形态。首先,它正确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认识特征,这是由它作为一种符号形态所具有的客观性决定的。其次,它充分体现了文学艺术的情感特征,也就是它十分重视文学艺术活动所具有的审美创造性。再次,把文学艺术本质特征规定为一种语言符号,这就可以同其他艺术样式,诸如音乐、绘画、雕塑等相区别。
    (二)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创造的语言符号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一原理。对于文学艺术活动来说,其最为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这是贯穿整个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中心与灵魂。

  • 第4题:

    谈谈你如何理解音乐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


    正确答案:音乐需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表演如同戏剧表演一样,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包含着表演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同时,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还需落在欣赏者头脑之中,因此,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影响,欣赏者的再创造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欣赏者对乐曲所做出的解释更为广泛多样。因此,音乐表现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

  • 第5题:

    怎样理解希腊神话艺术的不朽魅力?


    正确答案: ①希腊神话再现了人类正常的童年时代的真实,这使处于历史发展更高阶段的成年的现代人感到愉悦,现代人可以从中获得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
    ②希腊神话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功能,后人可从中了解当时“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仿佛是现代人本身的自我关照。

  • 第6题:

    如何理解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正确答案: (1)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的过程,其中唱、奏、表演即被称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原作来讲,还是对于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再创造是积极的,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因此,音乐表演被看作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2)艺术贵在独创,二度创作同样贵在有独到的处理。同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别,反映出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更加酣畅明丽(前者),还是更加浓郁深情(后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因而,人们绝不会因为他们演奏的不同而取此舍彼或厚彼薄此,相反,人们会把它们视为同样珍贵的两种版本、两种范例。乐队演奏也是这样,同是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或小泽征尔抑或李德伦指挥演奏的,各有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差异,各有独到的意趣和价值。
    (3)从审美的角度讲,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还需欣赏者来完成。因此,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听者的思想、修养、阅历、性格及其状态,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是一首《志愿军战歌》,有人只能感受到它威武雄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产生极丰富的联想——许多战斗的场面、熟悉的面孔、战争中的种种事件等等,这些联想虽然并不都属于这首歌曲自身,但它们却可以促使他人更丰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这首作品。

  • 第7题:

    如何理解神话与哲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 神话是关于神和英雄的故事与传说,是兼具历史性和文化性的文化现象,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原始时期的哲学。神话解释科学与哲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神话在功能、基本框架和探讨问题等方面,与后来哲学具有类似的性质。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思维知识、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研究怎样解释自然规律或人为原因。哲学本身包括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两方面。虽然人作为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作为人本身这个抽象的概念,却是无限的。以前古人不知道人有无限性,便把它归于神话。实际上,神话的无限性,也是人的无限性。后来到了哲学时代,人把神话中的无限性又归回到人身上。所以,从神话到哲学,实际上是人的无限性的一种回归。哲学从神话中独立出来,给自己确立了目的。这个目的是始终表现为“一”,就是唯一的存在、最高的存在、最普遍的道理。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对后代文学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1)神话的产生是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远古时代,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很低,人们对身边的很多现象不能理解,无法控制,于是他们借助想象,把客观世界拟人化,编织出许多奇异的故事,借以解释世界,表达各种生活愿望。因此神话还不是自觉的艺术创作。
    (2)神话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构成神话的主要创作方法是幻想、拟人和夸张。神话集中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美好理想和英雄气概。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神话又是最早的叙事文学。古代神话中的形象、故事情节及叙事技巧对后代文学尤其是寓言和小说有重要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恩格斯在谈到哲学的发展时也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
    因此文学活动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中外文学史的演进历程表明,各民族的文学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有一个继承、借鉴与革新、创造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以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发展为例,说明“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文学活动的发展要以从它的先驱者那里继承下来的条件作为创造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比如“希腊艺术的前提就是希腊神话,也就是说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希腊艺术的素材。”
    古希腊神话为后来的希腊艺术、西方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为尽的素材和灵感。古希腊的艺术成就沉淀在西方文化中,培养了后来的艺术家,培养了艺术的接受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希腊神话艺术的不朽魅力?

    正确答案: ①希腊神话再现了人类正常的童年时代的真实,这使处于历史发展更高阶段的成年的现代人感到愉悦,现代人可以从中获得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
    ②希腊神话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功能,后人可从中了解当时“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仿佛是现代人本身的自我关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正确答案: 神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谈谈你如何理解音乐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

    正确答案: 音乐需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效果。音乐表演如同戏剧表演一样,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包含着表演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同时,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还需落在欣赏者头脑之中,因此,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影响,欣赏者的再创造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欣赏者对乐曲所做出的解释更为广泛多样。因此,音乐表现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马克思说:“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的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如何理解马克思伦神话的两段名言?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永远都是相对的。这部分被支配了,那部分还没被支配;关于被支配的这部分神话消失了,没有被支配的那部分依然存在,成为产生新神话的基础。古代邀游月宫的神话今天变成了现实,而飞向冥王星、征服银河系依然是个幻想。当今世界仍有许多不解之谜: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魔鬼海、大西洲、尼斯湖怪、天外来客等,都有许多美妙的神话流传在人们口头上。人们就用这幻想的翅膀,去探索,去斗争,去征服新的领域,这就产生了新的神话。
    我们认为,神话是人类企图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幻想故事。这幻想与当时人类的科学水平和思维形式密切相关。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今天看了不很科学的东西,甚至是荒诞不经的东西明天可能成为科学事实。如千里眼、顺风耳是古代神话的幻想,今天随着雷达、遥感技术的发展,就成了现实;耳朵能听字,肉眼能透视,最初听来也有点荒诞不经,但事实总是事实,它需要明天的科学去作出解释,今天的科学神话幻想的东西,也许在将来人类看来,正像我们看到古代神话一样幼稚。
    在原始神话中,人和神的关系是平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神的权力被加强和提高了,直到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由阎罗天子、城隍庙主以及土地菩萨组成的阴间系统和由玉帝、上帝以及各种神怪精灵组成的神仙系统,神权实际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权威,于是就产生了反抗神权的神话英雄。这是进入阶级社会后产生的神话特点。这些神话的产生,开始也许是不自觉加工的,但进入阶级社会后,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到当时阶级关系的影响,传说者或创作者为了阶级的利益,对神话进行了自觉的加工。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据钟敬文先生考究,就是适应当时地主贵族的要求而改变的。位于图上部中央人首蛇身的伏羲,原只是一个部落的文化神,而到了阶级社会,他被说成是最早的人皇,所以在天国中也就上升为大神,在帛画中庄严地站在太阳和月亮中间,成为贵族灵魂的接待者和保护神。

  • 第14题:

    ()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正确答案:神话

  • 第15题:

    有关上古神话,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上古神话是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的反映
    • B、上古神话在反映现实生活的过程中,经过“艺术加工”后被神化、被夸张、被升华了。
    • C、上古神话是人们幻想的产物
    • D、上古神话产生后,又得以发展和演变,先通过口耳相传,不断被充实、丰富,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被后人记录下来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

    • 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 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
    • 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 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
    • E、神话的内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为什么说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对后代文学有哪些影响?


    正确答案: (1)神话的产生是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远古时代,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很低,人们对身边的很多现象不能理解,无法控制,于是他们借助想象,把客观世界拟人化,编织出许多奇异的故事,借以解释世界,表达各种生活愿望。因此神话还不是自觉的艺术创作。
    (2)神话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构成神话的主要创作方法是幻想、拟人和夸张。神话集中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美好理想和英雄气概。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神话又是最早的叙事文学。古代神话中的形象、故事情节及叙事技巧对后代文学尤其是寓言和小说有重要影响。

  • 第18题:

    如何理解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正确答案: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也就是说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出在一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艺术是全面的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既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有上层建筑做的理论根据,也是以中外艺术史上的全部事实为依据。

  • 第19题:

    如何理解艺术起源的巫术说。


    正确答案:该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最早提出。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一书中,更是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认为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就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同时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渲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悦。这时,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 第20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正确答案: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这段话较为科学地概括了神话艺术的本质。 神话是充满幻想的神奇艺术,这些丰富的想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界、人与自然的斗争、社会生活。神话就是对这三方面内容的一种概括、一种艺术加工。这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表现为当时的人们对种种神奇的幻想信以为真,并且认为它们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在原始人看来,神话中展现的种种自然力和社会现象的人格化,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幻想,或是一种“加工”,他们十分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神话中描绘的那个样子。他们把幻想当作现实,对幻想的一切都确信无疑,将幻想和现实划上等号。在他们眼里神并不是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民的教师和同事。”受当时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原始人不能将自然和自我*区别开来,认为所有的自然界同人一样具有生命情感以及意志的力量,他们将自然人格化和神化了,于是在神话艺术中,他们往往将客观事物本身和关于这些事物的幼稚观念完全等同起来,视为一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文学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的符号形态?

    正确答案: (一)文学艺术是审美创造的语言符号形态。首先,它正确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认识特征,这是由它作为一种符号形态所具有的客观性决定的。其次,它充分体现了文学艺术的情感特征,也就是它十分重视文学艺术活动所具有的审美创造性。再次,把文学艺术本质特征规定为一种语言符号,这就可以同其他艺术样式,诸如音乐、绘画、雕塑等相区别。
    (二)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创造的语言符号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第一原理。对于文学艺术活动来说,其最为根本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这是贯穿整个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中心与灵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神话与历史的关系。

    正确答案: 神话是一种神圣的叙述。在某一特定的社会里,神话被认为是太古时代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即神话就是历史。
    我国著名学者茅盾认为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诞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美国民俗学家布鲁范德认为:“神话是一种传统的叙事散文。在其流传的社会中,神话被认为是在遥远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现代的观点普遍认为神话是随着人类及其文化现象出现的,神话的散文体的风格并不适合记录和表现历史。神话中可以有一些历史事件的影子,但历史事件不可能是神话的蓝本和主要表现对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正确答案: (1)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的过程,其中唱、奏、表演即被称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原作来讲,还是对于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再创造是积极的,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因此,音乐表演被看作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2)艺术贵在独创,二度创作同样贵在有独到的处理。同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别,反映出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更加酣畅明丽(前者),还是更加浓郁深情(后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因而,人们绝不会因为他们演奏的不同而取此舍彼或厚彼薄此,相反,人们会把它们视为同样珍贵的两种版本、两种范例。乐队演奏也是这样,同是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或小泽征尔抑或李德伦指挥演奏的,各有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差异,各有独到的意趣和价值。
    (3)从审美的角度讲,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还需欣赏者来完成。因此,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听者的思想、修养、阅历、性格及其状态,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是一首《志愿军战歌》,有人只能感受到它威武雄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产生极丰富的联想——许多战斗的场面、熟悉的面孔、战争中的种种事件等等,这些联想虽然并不都属于这首歌曲自身,但它们却可以促使他人更丰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这首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五羊神话中的五位仙人的排位及持物?

    正确答案: (1)五位仙人排位:五仙中四位长者居左右方,可作为东南西北方移民的祖先;五位仙人既是五谷神也是祖宗神,少者居中,是第五位神仙,与历史上赵佗为南越王有关。
    (2)五位仙人手中持物:五仙中四位长者持黍稷,少者居中持粳稻。岭南以稻为首,稻居中。这是对岭南的农业经济及其开发的历史的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