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第1题:
第2题:
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①观——是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是不完整和粗浅的鉴赏;
②品——是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更丰富、更完美;
③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界,主体不再执著于符号的形式,而直接与艺术意象合而为一,进而直接领悟其意味。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意”,这就是悟,也就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略
第3题:
论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是接受者调动主体性因素进行的意象创造;
②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即与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有关;
③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给接受主体的参与以自由;
④不但文学作品,一切艺术品都只提供较模糊、概括的总体框架,需要接受者主体性的参与。
略
第4题:
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艺术鉴赏的主体性体现为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略
第5题: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6题:
论述你所理解的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绝对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
第7题:
联系实际,论述观展行为及特征。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交叉
第12题:
第13题:
试举例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
略
第14题:
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
首先,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
其次,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
再次,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
略
第15题: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享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自然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做出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意境的再创造。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略
第16题:
论述艺术欣赏与设计艺术鉴赏的不同点。
第17题: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的融合。
第18题:
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基础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准备
第22题:
第23题: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
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主体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