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第1题:
简述西周分封国家的文化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公爽的封国,可能原建都于今北京房山县的董家林一带,后迁至蓟,即北京城西南角附近。这是周王朝北疆的一个诸侯大国。
文化有接受商人的影响,也有保存自己固有独特的色彩,同时还接受了草原的影响以及西边羌人的影响,它本身就是很有包容性的混合体。今天北京附近的燕国所在地,从这里我们看得清清楚楚,里面有商人文化的地盘,有周人文化的地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的地盘,三者共存;由此可见周人又采取了所谓包容性极强的政策,对于旧日的敌人商人,采取尊敬、合作的态度,对于土著也采取合作、共存的态度,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的。
第2题:
从历史上看,北京处于中原()文化、西北()文化和东北()文化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多民族、多文化交往融合的中心。
第3题:
从文化地理角度划分,有()
第4题: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可分为哪6个经济文化型?
第5题:
试述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第6题:
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
第7题:
农耕经济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
第8题:
简述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周人极端重视农业。但是考察周人的重农,他们不是仅把农耕当做简单的生产行为,而是赋予它以某种“政道”含义。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含义:一是继承传统,因为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所以,与周公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略
第14题:
从文化城乡差别划分,有()。
第15题:
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后果?
第16题:
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
第17题:
简述西周的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
第18题: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各自特点。
第19题:
简述中国古代农书所反映的农耕文化思想。
第20题:
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进行交融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海洋文化
城市文化
农耕文化
本土文化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