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突出表现在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双百方针的有效贯彻等方面。
2在探索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失误和曲折。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摧残、毁灭文化的非理性运动。文革把“左”的思想路线的破坏性作用暴露得最为深刻、彻底。
3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衔接上,出现过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错误做法,出现了错误批判电影《武训传》进而批判胡适、胡风、梁漱溟;出现过错误批判“综合经济基础论”和“合二为一”论。
4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
更多“建国以后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1)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完善企业领导体制。
    (2)坚持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重要人事的管理。
    (3)改革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探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新路子。
    (4)强化企业监督制约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
    (5)形成了“三个坚持”的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适应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 第2题: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也在逐步推开。截至2008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3.1亿人。
    近年来,各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管理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规范,强化服务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基金收支基本平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建立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本保障机制和费用分担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坚持基本保障的原则,即筹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单位、个人的实际缴费能力相适应;待遇水平既要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要符合医疗保险基金的实际支付能力。通过建立费用分担机制,促进了费用约束机制的完善和自我保障意识的增强,为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初步建立了医疗服务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利益对定点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诊疗、合理用药,从而保障了参保人员合理的医疗权益。
    四是建立了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减轻了用人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平稳运行,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
    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地级城市没有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部分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尚未参保。
    二是各项医疗保障制度本身还有待完善,统筹模式和补偿方式有待优化;各项保险制度统筹层次较低,在人员流动和身份转化时还难以实现保险政策和待遇的衔接。
    三是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适应社会化管理需要向街道、社区延伸服务,创新管理服务理念,更好地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 第3题: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克服的问题?


    正确答案:通过高校扩招这一策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增加,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缩小了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加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管理多层化、结构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基本议题。
    1,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经费紧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的公共投入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经费的不足,不仅造成高校债台高筑、学费攀高的窘境,而且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2,结构调整。大众化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当务之急是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有效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所承担任务、人才规模、办学特色等依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高等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的质量依然差强人意。
    3,质量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入学人数增加,非传统学生比例增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及需要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展优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这仍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
    4,就业问题。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不断上升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就业市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

  • 第4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 第5题:

    欧洲是如何走向联合的?欧盟建立以来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正确答案: 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计划,主张在超国家机构的领导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市场。
    2.1951年4月,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西德六国外长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市场。
    3.1957年3月,上述六国在罗马签订了合称为《罗马条约》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成立。
    4.1965年4月,上述六国将前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并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该条约于1967年7月正式生效。
    5.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葡萄牙,西班牙加入。
    6.1991年12月,欧共体12个成员国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开会,签订了《马斯特里赫条约》。该条约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欧盟取得的成就:
    1.改善了欧洲经济环境,帮助各成员国走出了经济困境。
    2.扩充了新成员,壮大了整体经济实力。
    3.于1999年成功启动欧元,经济货币计划基本实现。2001年元旦,欧元在除英国,丹麦,瑞典外的12哥成员国流通。
    4.通过协调外交政策,增强了欧盟和美国争夺欧洲主导权的地位。
    5.2003年10月,《欧洲宪法条约》通过,欧盟在政治合作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 第6题:

    建国后,学校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正确答案:初创阶段1949—1957;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 第7题: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 A、党风建设
    • B、反腐倡廉建设
    • C、全面从严治党
    • D、党员政治生活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问答题
    德国文艺复兴有哪些重要艺术家?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丢勒.小荷尔拜因.格吕奈瓦尔德.他们创作的版画,油画以及用线造型的大量素描作品影响深广.将北欧艺术同意大利相结合.有较强的宗教性,重理性,善思考,注重细节的刻画,较强调个性的表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白鹿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论·重点)

    正确答案: 1、意象鲜明,民族史诗。2、人物对比,个性分明。3、语言特殊,大气磅礡
    (1)作家站在人类共同的立场上,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将近代以来的政治争斗史,尤其是将国、共间交错复杂的矛盾斗争史,置于农村宗族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在家族矛盾与政治斗争中,展现了一段纷纭变化的世事风云,使小说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第一、阶级斗争模式已不再是作品的主线。鹿三是小说中描写最多的贫苦农民,但这个给白嘉轩作了三十几年长工的雇农,却对白嘉轩忠心耿耿,毫无对立之意。反倒是原本一个祖先的白、卢两家地主之间几十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白、鹿两家几十年的争斗、恩怨,主要不是贫富的对立,而是仁义与不仁义的纷争。第二、对地主子女人生道路的描写变得十分复杂。鹿子霖的长子鹿兆鹏,是党的领导干部;次子鹿兆海加入的是国民党,后来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因与小娥通奸,失去了族长继承权,后来痛改前非,当上了保安团长;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加入共产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牺牲了。这些人物的人生抉择,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一切都似乎是那样偶然。
    第三、群众斗争的历史,呈现出更多的非理性倾向。农协在“戏楼”上镇压财东恶绅;乡绅和民团反攻回来后,又在“戏楼”上吊打农运分子,整死了不屈的贺老太;尔后,当了土匪的黑娃又带人抢劫了白、鹿两家。及至“革命”不断
    深入到家族、家庭,白、鹿两家的子女也由此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阵营,开始了新一轮的斗争。这些荷枪实弹的抗争,连同白嘉轩与陆子霖勾心斗角的家族较量,使白鹿原变成了他们逞强、斗狠而又来去匆匆的舞台。
    (2)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以往同类题材两元对立的的创作模式,注意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文化和家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塑造出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作家笔下,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三、朱先生,都远远超出了自身阶级的界限,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文化的意蕴。比如,鹿三本是一位贫苦的雇农,却因白鹿村独特的氛围,与白嘉轩独特的关系和受白嘉轩的影响等因素,是他成为一位忠心、耿直,讲仁义、守信用、知恩图报的人。在鹿三身上,我们看不到所谓的阶级意识,看不到对地主的仇恨,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农人的处于传统道德观念的选择。
    (3)作品还成功地对作为民族禁忌的性生活及其在文化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展示。
    如:开篇写白嘉轩先后娶了六房女人,没给他留下后代就都死掉了。死去的六个妻子,除了交欢时让他“引以为豪”的征服之外,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却使他感到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他的命运。他娶了第七个妻子香草之后,相处日渐融洽,香草给他连生了三个儿子,发挥了传宗接代的功能,又带来了罂粟种子,使白家兴旺起来。但是,白嘉轩并不认为妻子有什么功劳,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为“迁坟”和“白鹿显灵”的结果。在他心目中,不管什么样的女人都没有地位,只是他泄欲的对象或干事的帮手。男女之间的情爱和两情相悦,到他这里被消解,被淡化。
    (4)作品还具有浓郁的关中地方特色和乡土色彩。
    小说所描写的白鹿原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作品相当详尽地描写了关中地区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里的喜庆;不论是田间的劳作、平时的吃食,还是房屋、家具、衣着打扮;以及赶集、走亲戚等等,都充满浓郁的关中特色,而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更是朴实精当,抒情、状物都十分传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计划体制时期,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教训如何?

    正确答案: 【成就】
    1、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
    2、发展了交通运输业和县域经济;
    3、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开发,初步调整了中国地区经济布局;
    【经验教训】
    1、对国际形势判断失误、工业化建设长期在备战状态,资源配置效率大大下降;
    2、片面强调地区平衡,没有将资源配置给最有效率的地区和部门、行业;
    3、过分强调速度、只凭领导人主观意志;
    4、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不利于地区合理分工;
    5、工业化建设以剥夺农民、牺牲农业为代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我国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标准电压被确定为国际标准电压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被授予“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称号
    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建立了高压直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标准电压被确定为国际标准电压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被授予“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称号
    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建立了高压直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

  • 第14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有效控制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一贯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同时,我国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药物治疗;对儿童普遍实行免疫规划,免费疫苗接种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
    二是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同时,我国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7.0万家增加到29.8万家,其中医院19852家,乡镇卫生院39876家;病床床位由204万张增加到370万张;卫生人员由310万人增加到590万人。此外,有村卫生室61.4万个,乡村医生88.2万人。同时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控制和疑难杂症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服务体系,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四是不断完善医药生产、流通、监管体系。1978年~2006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药品品种、数量和质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医药商业企业约12万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药服务。全国共有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近2700个,技术机构约1000个,监管人员6.4万人;建立了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农民用药更加安全、方便、便宜。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
    五是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目前的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94.7/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下降63.9%;婴幼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降低到2008年的14.9‰,下降57.1%。这些健康指标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 第15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正确答案:⑴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科学院,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制定12年科技远景规划;
    ③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⑤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对科技与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⑵成就:
    ①工程建设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②原子能技术方面: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启动运转;
    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④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1984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计算机技术方面:1983年银河Ι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993年银河Π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 第16题:

    我国园艺业在近2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成就表现在蔬菜、果树总面积和总产量增长很快,均居世界首位,在我国农业中,蔬菜总产值占第二位,果树占第三位,观赏植物增速达20%以上。
    存在问题:小农经营,规模小,没有产业,生产与市场不够衔接,科研落后,供大于求,质量差,单产低,效益不高。

  • 第17题:

    在航天技术中,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哪些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正确答案: 发展了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70多次,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通过了卫星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在以下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遥感技术、数字卫星通信、载人航天技术。

  • 第18题:

    德国文艺复兴有哪些重要艺术家?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丢勒.小荷尔拜因.格吕奈瓦尔德.他们创作的版画,油画以及用线造型的大量素描作品影响深广.将北欧艺术同意大利相结合.有较强的宗教性,重理性,善思考,注重细节的刻画,较强调个性的表现.

  • 第19题:

    《白鹿原》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论·重点)


    正确答案:1、意象鲜明,民族史诗。2、人物对比,个性分明。3、语言特殊,大气磅礡
    (1)作家站在人类共同的立场上,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对中国现代历史进行了全新的体验和认识,将近代以来的政治争斗史,尤其是将国、共间交错复杂的矛盾斗争史,置于农村宗族文化的社会结构中,在家族矛盾与政治斗争中,展现了一段纷纭变化的世事风云,使小说真正成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第一、阶级斗争模式已不再是作品的主线。鹿三是小说中描写最多的贫苦农民,但这个给白嘉轩作了三十几年长工的雇农,却对白嘉轩忠心耿耿,毫无对立之意。反倒是原本一个祖先的白、卢两家地主之间几十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白、鹿两家几十年的争斗、恩怨,主要不是贫富的对立,而是仁义与不仁义的纷争。第二、对地主子女人生道路的描写变得十分复杂。鹿子霖的长子鹿兆鹏,是党的领导干部;次子鹿兆海加入的是国民党,后来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白嘉轩的长子白孝文,因与小娥通奸,失去了族长继承权,后来痛改前非,当上了保安团长;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加入共产党后,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牺牲了。这些人物的人生抉择,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一切都似乎是那样偶然。
    第三、群众斗争的历史,呈现出更多的非理性倾向。农协在“戏楼”上镇压财东恶绅;乡绅和民团反攻回来后,又在“戏楼”上吊打农运分子,整死了不屈的贺老太;尔后,当了土匪的黑娃又带人抢劫了白、鹿两家。及至“革命”不断
    深入到家族、家庭,白、鹿两家的子女也由此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阵营,开始了新一轮的斗争。这些荷枪实弹的抗争,连同白嘉轩与陆子霖勾心斗角的家族较量,使白鹿原变成了他们逞强、斗狠而又来去匆匆的舞台。
    (2)在人物塑造上,作品打破了以往同类题材两元对立的的创作模式,注意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文化和家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塑造出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作家笔下,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三、朱先生,都远远超出了自身阶级的界限,而具有了更为浓厚的文化的意蕴。比如,鹿三本是一位贫苦的雇农,却因白鹿村独特的氛围,与白嘉轩独特的关系和受白嘉轩的影响等因素,是他成为一位忠心、耿直,讲仁义、守信用、知恩图报的人。在鹿三身上,我们看不到所谓的阶级意识,看不到对地主的仇恨,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农人的处于传统道德观念的选择。
    (3)作品还成功地对作为民族禁忌的性生活及其在文化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展示。
    如:开篇写白嘉轩先后娶了六房女人,没给他留下后代就都死掉了。死去的六个妻子,除了交欢时让他“引以为豪”的征服之外,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象,却使他感到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他的命运。他娶了第七个妻子香草之后,相处日渐融洽,香草给他连生了三个儿子,发挥了传宗接代的功能,又带来了罂粟种子,使白家兴旺起来。但是,白嘉轩并不认为妻子有什么功劳,而是把这一切归结为“迁坟”和“白鹿显灵”的结果。在他心目中,不管什么样的女人都没有地位,只是他泄欲的对象或干事的帮手。男女之间的情爱和两情相悦,到他这里被消解,被淡化。
    (4)作品还具有浓郁的关中地方特色和乡土色彩。
    小说所描写的白鹿原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作品相当详尽地描写了关中地区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里的喜庆;不论是田间的劳作、平时的吃食,还是房屋、家具、衣着打扮;以及赶集、走亲戚等等,都充满浓郁的关中特色,而作品所使用的语言更是朴实精当,抒情、状物都十分传神。

  • 第20题:

    问答题
    我国消费者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1)逐渐唤醒了我国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起了“消费者是上帝”的观念。(2)开展了一系列商品服务质量监督活动和打假活动。(3)积极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解决了消费者投诉无门的问题。(4)促进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工作。(5)积极参加国际消费者运动,加快与国际的接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建国以后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突出表现在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双百方针的有效贯彻等方面。
    2在探索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失误和曲折。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摧残、毁灭文化的非理性运动。文革把“左”的思想路线的破坏性作用暴露得最为深刻、彻底。
    3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衔接上,出现过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错误做法,出现了错误批判电影《武训传》进而批判胡适、胡风、梁漱溟;出现过错误批判“综合经济基础论”和“合二为一”论。
    4双百方针是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我国园艺业在近2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成就表现在蔬菜、果树总面积和总产量增长很快,均居世界首位,在我国农业中,蔬菜总产值占第二位,果树占第三位,观赏植物增速达20%以上。
    存在问题:小农经营,规模小,没有产业,生产与市场不够衔接,科研落后,供大于求,质量差,单产低,效益不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有效控制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一贯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同时,我国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药物治疗;对儿童普遍实行免疫规划,免费疫苗接种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
    二是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同时,我国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7.0万家增加到29.8万家,其中医院19852家,乡镇卫生院39876家;病床床位由204万张增加到370万张;卫生人员由310万人增加到590万人。此外,有村卫生室61.4万个,乡村医生88.2万人。同时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控制和疑难杂症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服务体系,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四是不断完善医药生产、流通、监管体系。1978年~2006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药品品种、数量和质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医药商业企业约12万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药服务。全国共有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近2700个,技术机构约1000个,监管人员6.4万人;建立了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农民用药更加安全、方便、便宜。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
    五是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目前的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94.7/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下降63.9%;婴幼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降低到2008年的14.9‰,下降57.1%。这些健康指标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党的建设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A

    党风建设

    B

    反腐倡廉建设

    C

    全面从严治党

    D

    党员政治生活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