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
第1题:
超越现实、使主客体发生交流与融合,是艺术意象的()
A虚拟性
B感性
C想象性
D情绪性
第2题: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
A虚拟性
B敏感性
C想象性
D情感性
第3题:
艺术操作的作用有()
A将艺术家心中的意象物态化
B丰富艺术家心中的意象
C提供接受过程的基础
D进行艺术意象的重建
E继续进行意象的孕育
第4题:
艺术意象最根本的特点在于()。
第5题: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比如王昌龄《长信怨》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诗作出来总需要旁人能读懂,"懂得"这是能够唤起以往的经验来印证,用以往的经验来印证新经验大半凭借再现的想象。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的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下列对文中"想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第6题:
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是()。
第7题:
想象
形象思维
灵感
联想
第8题:
艺术想象
艺术技巧
艺术敏感
艺术灵感
第9题:
虚拟性
感性
想象性
真实性
第10题:
虚拟性
敏感性
想象性
情感性
第11题:
虚拟性
感性
想象性
情绪性
第12题:
虚拟性
感性
想象性
情感性
抽象性
第13题:
艺术家感受、体验世界,孕育审美意象的基础与起点是()
A艺术想象
B艺术技巧
C艺术敏感
D艺术灵感
第14题:
中国古人认为,艺术活动起于艺术家的“人心之动”,这个“动”包括()
A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B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C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D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第15题:
艺术创作中,激发艺术家的意象思维,艺术意象创造的最初动力是()。
第16题:
意象的基本特征是().
第17题:
戏曲形象创造的虚拟,能够调动观众思维的(),在意象中获得艺术享受。
第18题:
在科学思维中能够创造新意象的思维形式是:()
第19题:
虚拟性
感性
想象性
情感性
第20题:
创作动机
艺术敏感
创作灵感
艺术想象
第21题:
虚拟性
情感性
想象性
情绪性
第22题:
意象的生产和意象的创造
意象的孕育与意象的生产
意象的孕育和意象的创造
意象的创造和意象的接受
第23题:
想象
联想
幻觉
情感
第24题:
将艺术家心中的意象物态化
丰富艺术家心中的意象
提供接受过程的基础
进行艺术意象的重建
继续进行意象的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