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审美经验中理解(审美理解)的特点?
第1题:
第2题: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一、直观性。直观(intuition,又译直觉)一词在汉语中通常被看作感性认识的同义词,其特点是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其局限性是只能把握个别而不能把握一般,只能把握现象而不能把握本质。
二、非功利性。美学理论中所说的功利指的是各种与主体有利害关系的现象。审美经验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
三、超越性。在美学研究中,当我们谈论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时候,既包含了该词的日常语义,又涵盖了该词的哲学用法。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审美经验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生实践活动,其作用就在于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不断地在审美修养和思想境界方面超越自己。而审美经验之所以具备这种功能,则是因为其内在机制中就蕴涵着超越性的因素。
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2、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
3、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略
第3题:
在审美经验中,()是一个核心因素。
A情感
B感知
C想象
D理解
第4题:
在审美经验中,起点是()
A情感
B感知
C想象
D理解
第5题:
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第6题:
美感中的()为创造活动奠定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A审美情感
B审美想象
C审美感
D审美理解
第7题:
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构成了审美经验的基石。
第8题:
审美理解不同于概念认识,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是审美中的理性能力。
第9题:
第10题:
审美知觉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第11题:
第12题:
审美想象
审美理解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
第13题:
第14题:
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特点:
①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
②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
略
第15题:
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A审美想象
B审美理解
C审美感知
D审美情感
第16题:
在审美经验中,()是最活跃的因素。
A情感
B感知
C想象
D理解
第17题:
简述审美经验中理解(审美理解)的特点?
非概念性、多义性。
(1)非概念性。由于在反思判断中主体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而必须直接从特殊的审美对象出发去发现其普遍性,因而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保持其完整的感性形象。
(2)多义性,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非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并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因而对其的理解也不可能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通过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观活动来进行。与抽象的逻辑推理相比较,这种直观活动看似更加具体,实际上却更加具体,实际上却更加模糊和含蓄,所把握到的意义也显得不够确定,却意蕴丰富,回味悠长。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
略
第18题:
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
(1)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2)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生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
(3)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略
第19题:
文学的审美活动有何特点?怎样理解?
第20题:
读者使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活跃于自己感受中的主要手段是()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情感
感知
想象
理解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