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通过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创造力)表现出来,物化在对象之中,这种活动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马克思在《l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论述了()。

    • A、艺术的掌握方式
    • B、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 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D、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
    • E、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正确答案:B,C,D

  • 第2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分析的?


    正确答案: (1)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2)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
    (3)人同人类本质的异化。
    (4)人同人的异化。
    总之,马克思认为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又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异化劳动指原本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发生异化。

  • 第3题:

    片断理解:“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确答案:这是对人的劳动,包括“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精神生产和文艺创作活动的实质的最精湛的表述。精神产品和文艺作品作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产物,必然构成或重新生发出主客体的审美关系。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马克思的这个论述包含了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思想,是对“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含义的补充论证。他强调,创作内容的性质是由两者的交互作用产生的“规定性关系”决定的,文艺创作既要再现“对象的性质”,也要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从而达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如郑板桥画竹,既表现了对象即竹子的挺拔高洁的审美属性,也表现了他作为创作主体的高风亮节的品质和操守。

  • 第4题:

    创造力是人类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

    • A、一般能力
    • B、特殊能力
    • C、一般技能
    • D、特殊技能

    正确答案:B

  •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人类的精神活动
    • B、社会历史的活动
    • C、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 D、客观的物质活动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人类生活活动由于人类主体的能动参与,在改变对象以符合人的需要的过程中,在对象中灌注了人的本质力量。因此,人类生活活动就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这段话出自()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B、《人间喜剧》
    • C、《反杜林论》
    • D、《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多选题
    马克思在《l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论述了()。
    A

    艺术的掌握方式

    B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C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D

    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

    E

    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人类的精神活动

    B

    社会历史的活动

    C

    人类自觉的能动的活动

    D

    客观的物质活动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片断理解:“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确答案: 这是对人的劳动,包括“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精神生产和文艺创作活动的实质的最精湛的表述。精神产品和文艺作品作为“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产物,必然构成或重新生发出主客体的审美关系。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马克思的这个论述包含了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思想,是对“种的尺度”和“内在的尺度”的含义的补充论证。他强调,创作内容的性质是由两者的交互作用产生的“规定性关系”决定的,文艺创作既要再现“对象的性质”,也要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从而达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如郑板桥画竹,既表现了对象即竹子的挺拔高洁的审美属性,也表现了他作为创作主体的高风亮节的品质和操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有关“人的对象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人的劳动成为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B

    人在劳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C

    人通过劳动可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

    D

    人通过劳动得不到精神上的愉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片断理解:“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确答案: 理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看作一种物种。他考察到动物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人的生命活动就在于他自由自觉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马克思在强调类特性时是把人当作一个类,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区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比如资本家和工人、地主和农民的区别。马克思同时还强调,自由和自觉指的是,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由于是意识的对象因此人能认识,由于是意志的对象因此人能控制,所以人的生命活动就不同于动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原文理解段落填空: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确答案: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 第14题:

    片断理解:“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生活本身却仅仅成为生活的手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确答案: 理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看作一种物种。他考察到动物的生命活动和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人的生命活动就在于他自由自觉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马克思在强调类特性时是把人当作一个类,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区别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比如资本家和工人、地主和农民的区别。马克思同时还强调,自由和自觉指的是,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由于是意识的对象因此人能认识,由于是意志的对象因此人能控制,所以人的生命活动就不同于动物。

  • 第15题:

    原文理解段落填空: 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因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确答案: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

  • 第16题:

    ()提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观念。

    • A、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B、费尔巴哈《哲学的贫困》
    • C、福轲《哲学的边缘》
    • D、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的提出了什么?


    正确答案:劳动创造了美。

  • 第18题:

    马克思在()中,第一次鲜明地强调从人类生命活动的特性出发,在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类精神化的感性生命活动的内在关联中探讨美的规律和美的本质。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B、《资本论》
    • C、《共产党宣言》
    • 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填空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通过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创造力)表现出来,物化在对象之中,这种活动是()

    正确答案: 劳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分析的?

    正确答案: (1)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2)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
    (3)人同人类本质的异化。
    (4)人同人的异化。
    总之,马克思认为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又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异化劳动指原本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发生异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对此应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这是马克思从本源上对人的本质所作的重要论述。我们知道,人与动物都会从事活动,但人的活动要超越动物。所谓自由,就是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所谓自觉,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意思。这就是说,人的活动既能按照客观规律,又能按照自身目的。这种合规律性(真)和合目的性(善)相统一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表现。如果人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把显示自己聪明、智慧、才能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转化成一种光辉的生动形象,这就是美。马克思正是通过人的本质来抓住美的本质。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既不自由也不自觉,完全是一种本能活动,因此,美也与动物无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这段话出自()
    A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

    《人间喜剧》

    C

    《反杜林论》

    D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提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观念。
    A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

    费尔巴哈《哲学的贫困》

    C

    福轲《哲学的边缘》

    D

    罗兰·巴尔特《写作的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