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政策纠正不涉及既定政策的方向或性质,而只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的改变。
第1题:
A、电子商务
B、补贴政策
C、知识产权
D、发展中国家地位
第2题:
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配置型财政政策、稳定型财政政策和再分配型财政政策。
A.政策作用的对象
B.政策目标的性质
C.政策作用的方向
D.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
第3题:
当原有政策由于内容繁杂,目标众多而影响政策效果时,比较有效的政策终结方式是()
A、分解
B、合并
C、缩减
D、替代
第4题:
第5题: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不涉及个人。
第6题:
()是指对既定政策在实践中的错误或缺憾进行改正。
第7题:
政策终结预示着()
第8题:
()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第9题:
公共政策评估不涉及投入公共政策的间接成本。
第10题:
以下哪种情形不能直接认定为低风险代理行。()
第11题:
保持全国各地农业政策的统一性
党的基本农业政策长期稳定不变
农业政策的实施不因政府部门主要领导人的变更而中断或被扭曲
保持新旧政策的衔接继起,避免出现政策真空
只有当原有农业政策发生问题才考虑调整
第12题:
扩张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
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13题:
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和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
A.政策作用的对象
B.政策目标的性质
C.政策作用的方向
D.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
第14题:
多数学者认为,政策评估需要以政策效果为核心,其宗旨是确定某一既定政策是否已经做了或者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做了它本打算去做的事情。()
第15题:
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第16题: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划分依据是()
第17题:
以既定政策为参考对象,执行偏差矫正的途径主要有()。
第18题:
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评估()
第19题:
政策执行过程模型认为,政策执行所涉及的重大因素有以下哪些方面:()
第20题:
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这属于政策执行偏差中的()。
第21题:
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第22题:
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
财政政策作用的对象
政策目标的性质方面
财政政策作用的方向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