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在货币方面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最早的货币制度出现在国家统一的铸币流通时期。从规范化的角度来看,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规定货币材料,即确定哪些商品可以作为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 第2题:

    简述何谓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 第3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1、国际金本位:就是在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又包括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2、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汇率与某一特定货币挂钩,一国当局持有大量外汇,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
    3、布雷顿森林体系: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b.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国际货币基金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解决收支困难。
    e.取消外汇管制。
    f.制订”稀缺货币”条款。
    4、牙买加体系:
    a.浮动汇率合法化
    b.黄金非货币化
    c.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d.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e.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 第4题:

    简述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和演变趋势。


    正确答案:汉字的形体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过程。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是笔画线条化、字形符号化、结构规范化。

  • 第5题:

    简述现代信用货币制度。


    正确答案: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
    1)信用货币制度下,以纸币为本位货币,它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并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的无限法偿货币。
    2)信用货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也不能兑换黄金。
    3)纸币的发行不受黄金准备制度的限制,其发行量决定于货币管理当局显示货币政策的需要。
    4)广泛实行非现金的转帐结算,流通中大量使用的是存款货币。
    5)货币发行是通过银行放款程序投入流通的,而不是像铸币自由铸造投入流通的.
    6)国家通过调节和控制货币量来保持货币流通稳定.

  • 第6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这种情况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是个严重阻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最终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资本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的义务。1974年4月1日,正式解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国际金本位:就是在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时的国际货币制度,具体又包括国际金币本位制和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2、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汇率与某一特定货币挂钩,一国当局持有大量外汇,国际收支调节不对称。
    3、布雷顿森林体系: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b.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c.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d.国际货币基金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解决收支困难。
    e.取消外汇管制。
    f.制订”稀缺货币”条款。
    4、牙买加体系:
    a.浮动汇率合法化
    b.黄金非货币化
    c.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
    d.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e.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信用本位制: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详细说明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金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
    牙买加货币体系,20世纪70年代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世界货币制度的发展概述

    正确答案: 汇率反映了各国货币价值之间的比例关系。货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货币代表了一定的价值量。一种货币代表的价值量越多,同其他货币兑换时的汇价就越高。
    从世界各国货币发展的过程来看,都经历过使用金属货币的阶段,如采用金币或银元。因为金属本身具有价值,所以货币的价值就由其所含的贵金属的价值来决定,不需要其他物质来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货币制度瓦解,各国以纸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起初纸币的物质支持是纸币可兑换的金银,但是,黄金少而纸币多,纸币兑换金银越来越不可能,于是1944年7月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规定了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美元同黄金挂钩的新办法。1971年8月,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向美国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从此,以美元支持的各国货币便失去了支持,开始了浮动汇率阶段。
    所以,在金本位制和美元本位制时期,各国货币的汇价高低无非是代表黄金或美元的多少,现在各国货币汇价的高低是看它所代表的商品的多少,也就是在本国市场上的购买力的高低。举例来说,如果同样的物品在甲国的价格为乙国价格的2倍,说明甲国货币的购买力只有乙国的一半,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为:1单位甲国币=0.5单位乙国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论述汉唐货币制度演变。

    正确答案: 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元鼎四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演变:
    金本位制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材料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1)金币本位制以金币作为本位币流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中最典型的形式。金币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是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由于战争、经济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削弱了黄金基础,金币本位逐渐转向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
    (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但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制货币符号等可以按照规定限额与金块汇兑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国内不流通金币。流通中的货币符号可以兑换黄金,但规定了限额,必须要具有了一定数额才能与金块兑换。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货币符号,也才可以兑换黄金,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富人本位”。该制度的条件是国际收支平衡,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大量黄金外流时,这种制度就难以为继。因此,192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英法等国被迫停止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也不允许银行券等货币符号汇兑金块,而是用银行券等货币符号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也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也不能兑换金块,只能同另一个实行金币本位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存放外汇黄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币值稳定。这就必然存在很大的依附性,是一种带有殖民性质的货币制度。
    二、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最终使金本位制崩溃,过渡到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黄金开始了非货币化进程。黄金退出流通市场,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议”,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非货币化使得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纸币本位,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的数量控制。
    (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而不像金属货币制度下,由金属货币进行自发地调节。银行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流通量增加,银行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流通的减少。
    (4)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了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5)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货。

  • 第14题:

    国家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正确答案:大致的演变顺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第15题:

    论述汉唐货币制度演变。


    正确答案: 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元鼎四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 第16题:

    试从金本位制的特点,说明货币制度从金币本位制到金块本位制及金汇兑本位制的演变,以及金本位制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的原因。


    正确答案: 一、演变:
    金本位制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材料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1)金币本位制以金币作为本位币流通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中最典型的形式。金币自由铸造,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是比较稳定的货币制度,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经济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由于战争、经济危机等多方面因素,削弱了黄金基础,金币本位逐渐转向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
    (2)金块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但流通中的银行券、纸制货币符号等可以按照规定限额与金块汇兑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国家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国内不流通金币。流通中的货币符号可以兑换黄金,但规定了限额,必须要具有了一定数额才能与金块兑换。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拥有大量的货币符号,也才可以兑换黄金,所以有人把它称为“富人本位”。该制度的条件是国际收支平衡,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大量黄金外流时,这种制度就难以为继。因此,192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英法等国被迫停止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这是一种没有金币流通,也不允许银行券等货币符号汇兑金块,而是用银行券等货币符号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在国外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也规定金币为本位币,但在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也不能兑换金块,只能同另一个实行金币本位的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存放外汇黄金,通过无限制地供应外汇,以维持本国币值稳定。这就必然存在很大的依附性,是一种带有殖民性质的货币制度。
    二、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最终使金本位制崩溃,过渡到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黄金开始了非货币化进程。黄金退出流通市场,不再具有货币的流通职能而被储存起来的过程称为黄金的非货币化。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议”,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非货币化使得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行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得到完善与发展。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为管理纸币本位,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 第17题:

    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1)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是能兑换成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 第18题:

    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正确答案: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信用本位制:是指以不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 第19题:

    填空题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和()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规范货币行为的准则。
    (1).货币材料。货币材料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物质作为其材料。以不同的物质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就形成了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即货币制度。
    (2).货币单位。指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包含的价值量
    (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是一国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一国的通货可以分为主币和辅币,他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准备制度。为了稳定货币,各国货币制度中都包含有准备制度的内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1)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2)货币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是能兑换成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
    (4)信用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国家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正确答案: 大致的演变顺序是: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建立起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固定兑换关系的货币制度。根据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和黄金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多数国家加强了外汇管制,这种情况对美国的对外扩张是个严重阻碍。美国力图使西欧各国货币恢复自由兑换,最终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特别是外汇收支逆差大量出现,使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到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黄金储备不足抵补短期外债的状况,导致美元危机不断发生。资本主义各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美元汇率的义务。1974年4月1日,正式解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正确答案: 当代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几乎都与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演变为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关。当代金融可以发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这种功能产生的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可以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