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什么是厘金?”相关问题
  • 第1题:

    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内地关税主要有()。

    A.子口税

    B.常关税

    C.厘金

    D.统税


    参考答案:A, C, D

  • 第2题: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 )。

    A.开征厘金
    B.加征田赋
    C.发行“昭信股票”
    D.开铸银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昭信股票是1898年清政府为偿付对日战争赔款而发行的内债,是近代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发行的内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第3题:

    19世纪50年代初期,清政府为搜刮民财,新辟税收项目是()

    • A、火耗增收
    • B、田赋加价
    • C、捐例
    • D、厘金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

    • A、开设厘金
    • B、加征田赋
    • C、发行“昭信股票”
    • D、开铸银元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 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其主要内容:
    (1)创办时间:1853年9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1855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1932,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
    (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有的征3%;有的征5%;还有的征10%。
    (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

  • 第6题:

    清光绪帝戊戌变法措施不包括()。

    • A、创立厘金制度
    • B、鼓励民办新式工商业
    • C、精简机构
    • D、废除八股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一厘金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小儿内热,痰壅气促,咳嗽喘急,停食停水,胸满腹胀,不思饮食。清热化痰。镇惊导滞。

  • 第8题:

    多选题
    协定关税时期中国内地关税主要有()。
    A

    子口税

    B

    常关税

    C

    厘金

    D

    统税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厘金局主要设在()
    A

    县衙

    B

    水陆要道

    C

    军队

    D

    海关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一厘金功效与作用

    正确答案: 小儿内热,痰壅气促,咳嗽喘急,停食停水,胸满腹胀,不思饮食。清热化痰。镇惊导滞。
    解析: 一厘金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琥珀人参黄连天竺黄各15克大黄炒白牵牛子各60克金箔10张
    【用法】共研细末,过罗,每包重0.18克,每服1包,温开水冲服,周岁以下减半。
    【功用】清热化痰。镇惊导滞。
    【主治】小儿内热,痰壅气促,咳嗽喘急,停食停水,胸满腹胀,不思饮食。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
    A

    开设厘金

    B

    加征田赋

    C

    发行“昭信股票”

    D

    开铸银元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湘军筹饷厘捐的厘金分为几种?()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户部钱法堂和工部钱法堂属下设的铸钱供全国经费开支的机构是(  )。
    A.宝泉局
    B.厘金局
    C.宝源局
    D.监造司


    答案:A,C
    解析:
    清朝时期的货币铸造由政府统一安排分局监造,中央的专门机构是户部和工部设立的钱法堂,户部钱法堂成立宝泉局,工部成立宝源局,分别管理全国经费开支的铸币事务。

  • 第14题:

    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

    • A、厘金
    • B、人头税
    • C、交易税
    • D、地区税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厘金局主要设在()

    • A、县衙
    • B、水陆要道
    • C、军队
    • D、海关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厘金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是清廷镇压革命的需要
    •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 C、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 D、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清末的大量借款和《辛丑条约》规定的4.5亿两的赔款都是以()作抵押的

    • A、关税
    • B、盐税
    • C、烟酒税
    • D、厘金

    正确答案:A,B,D

  • 第19题:

    厘金


    正确答案: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厘金创始之初,本是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同治三年七、八月间,清廷臣工多有整顿备省厘金革除积弊的奏议,厘金曾经一度者裁而未果,使它取得经常正税的地位。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取消了厘金制度。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厘金

    正确答案: 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厘金?

    正确答案: 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始于1853年,终于1931年。厘金分为:板厘(坐贾征收交易税)、活厘(行贾征收通过税);税率值百抽一。厘金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更大程度利于洋货在国内的倾销。后期发展成为地方割据的财源之一,不利于中央经济的统一,后废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评厘金制度。

    正确答案: 晚清政府开征的货物流通税和交易,征收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活厘或行厘,抽之于行商,属通过税性质;
    二是板厘或坐厘,抽之于坐商,属交易税或落地税性质。税课征对象:有盐厘、洋药厘、土药厘、百货厘四种,百货厘为收入大宗。弊端:提高了商品成本和价格,严重阻碍了商品流通;2、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3、加速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4、官吏敲诈勒索,营私舞弊,侵蚀税款;5、成为地方拥兵自重的经济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方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下列对厘金影响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

    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

    C

    是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

    D

    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厘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 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对商人运输销售商品过程中开征的税收项目。其主要内容:
    (1)创办时间:1853年9月,江北大营左副都御使雷以缄在扬州仙女庙等为筹集军需,劝各大米商捐米助剿,后又向商人开征商品流通税,因每两抽一两,故称厘金。1854年,钦差大臣胜保奏请将此法推广到全国。1855年清政府下令将厘金通行全国。1932,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厘金税裁撤,并入统税。
    (2)按其征收方法有两种:一为活厘,又名行厘;一名板厘,又称坐厘。前者为商品通过税,后者为商品交易税。税率起初规定为“值百抽一”,故为厘金。后来,其征收标准各地不一。有的征3%;有的征5%;还有的征10%。
    (3)厘金的作用:弊大于利厘金是清政府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开征的一个新税种,对当时社会经济起了相当大的破坏作用。如阻碍商品的流通;加重人民的负担;分割国内市场等。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许多官员、商民呼吁裁撤厘金,都未成功。直到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将厘金纳入统税范围征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