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劳务输出开始于()。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初期

题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劳务输出开始于()。

  • A、50年代初期
  • B、60年代初期
  • C、70年代初期
  • D、80年代初期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劳务输出开始于()。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初期”相关问题
  • 第1题:

    这段旋律是在我国哪一时期创作的?( )

    A.改革开放初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后期

    答案:D
    解析:
    《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歌曲于1944年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劳务输出始于()年代初期。

    • A、80
    • B、70
    • C、60
    • D、50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中国插花复苏于()。

    • A、元朝
    • B、清朝
    • C、新中国成立初期
    • D、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犯罪发案率最低的时期是()

    • A、解放初期
    • B、1957年-l965年
    • C、文革时期
    • D、1986年以来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激励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它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使之横亘欧亚,连成一片。新中国的建立,不仅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际面临着复杂、尖锐的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了帝国主义列强中的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使其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也受到极大削弱。战前帝国主义六大列强中的五个已经衰败。只有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破坏。战后,美国凭借高度膨胀了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霸占世界。罗斯福的“世界主义”抱负和“理想主义”的迷人色彩,依然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美国认为,战后秩序的维持非靠美国不可,从而应确保美国的领袖地位。
    战后社会主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的胜利变成了多国的实践,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到4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马克思主义为纽带,通过双边或多边条约、协定,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捍卫了世界和平,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当然,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等等。
    战后初期,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对抗不止,到40年代末,两国终于由盟友变成了敌手。1947年3月,美国抛出了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的开始。1949年7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实现了欧美军事合作。1947年9月,苏东等国建立了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与东欧五国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实现了同东欧国家的合作。1955年,苏联同东欧国家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条约,并设立了统一的武装部队司令部和政治协商委员会。这样,在50年代初不仅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而且使两大集团的对峙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殖民体系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战争期间北非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很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加强。它们高举反法西斯的旗帜,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在离战场较远的拉丁美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同样也有了增长,民族意识明显加强。它们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捍卫民族独立进行了协调和合作。在亚洲,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各国的入侵和造成的严重破坏,抗日运动蜂起。在抗日运动中,各国共产党起了组织和推动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抗日斗争,还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准备了重要的条件。战后,亚洲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下,挣脱殖民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战后第一批新型的民族独立国家,使具有几百年的殖民体系从此走向土崩瓦解。战后,亚洲新型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改变了亚洲和世界的政治格局。但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决不甘心它们的失败,企图采用各种手段扼杀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试图恢复战前的殖民统治。新型民族独立国家同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展开了斗争。这些斗争,构成了该地区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
    新中国建立伊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并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他们继续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和军事上包围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由于中国革命胜利对亚洲产生的重大影响,美国一直把“共产党中国”视为在亚洲面临的最为复杂和严重的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不承认新中国转变为敌视新中国。

  • 第7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中心任务和策略方针是什么?


    正确答案: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策略方针是:不要四面出击,以免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集中力量向着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

  • 第8题: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最早萌芽于()。

    • A、新中国成立的中期
    • B、改革开放初期
    • C、改革开放中期
    • D、加入WTO初期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劳务输出始于()年代初期。
    A

    80

    B

    70

    C

    60

    D

    5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其劳务输出开始于()。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初期

    C

    70年代初期

    D

    80年代初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答案:B
    解析: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 第12题:

    我国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 B、新中国成立初期
    • C、改革开放初期
    • D、改革开放以后

    正确答案:D

  • 第13题:

    简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


    正确答案: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49年春天,毛泽东主席在谈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所要奉行的对外方针时说:“我们的一个重要方针是“另起炉灶”。其含义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对于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审查处理。1949年月1月未2月初,毛泽东等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其含义是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一边倒”方针是毛主席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共成立28周年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来的。毛主席写道:“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 第14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


    正确答案: 50-55年人民政权初建和巩固阶段。犯罪特点:初期犯罪率高,治安形势严峻,反革命政治犯罪突出,普通刑事犯罪常常同反革命犯罪交织在一起,经治理渐渐趋缓,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在治理中渐渐扫除。

  • 第15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提出的“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和“团结全世界人民”等外交决策及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 第16题:

    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社区教育形成于()。

    • A、20世纪80年代中期
    • B、民国初期
    • C、21世纪初期
    • D、新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下列属于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 B、镇压反革命
    • C、“三反”、“五反”运动
    • D、追剿残余敌人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职工互助保障活动的发展状况怎样?

    正确答案: 为解决旧社会遗留的失业问题,国家大力提倡互助互济,全国总工会发起救济失业工人捐款活动,并发布《互助储金会条例》,推动各地基层工会建立“互助储金会”,入会者缴存储金,给有困难的职工以应付急需的借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下列属于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B

    镇压反革命

    C

    “三反”、“五反”运动

    D

    追剿残余敌人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