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 (1)外在创始型。
    (2)政治动员型。
    (3)内在创始型。

  • 第2题:

    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正确答案: 通常,社会问题进人政策议程有如下四种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介人,政府只是有限介人;
    (2)政府主动介人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人;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人;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人。

  • 第3题:

    简述影响政府议程建立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①政治领导人,是最基本的政策议程的发起者
    ②社会公众需求一般是通过一定的社情民意形式表现出来的
    ③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和组织管理渠道向政府提出自己客观合理的见解
    ④突发(或危机)性事件
    ⑤大众传播媒介

  • 第4题:

    以下哪些构成了建立政策议程的障碍()。

    • A、政治原则的偏离
    • B、价值体系的排斥
    • C、政府体系的封闭
    • D、政策表达失当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试析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策略。 


    正确答案:(1)政府有限介入策略
    (2)政府主动介入策略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
    (4)政府、社会团体与个人都有限介入

  • 第6题:

    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政策议程建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简述政策议程及其建立条件。


    正确答案:在发现公共政策问题后,政策主体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政策间题作为急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这一选择的过程就是建立公共政策议程。
    条件:大众传播媒介对政策问题强烈反应;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受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

  • 第8题:

    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正确答案: 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且严重
    2、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问题察觉机制与过程
    障碍:1、政治原则的偏离:
    (1)任何国家都有立国之本的基本政治原则
    (2)政策诉求一旦偏离原则,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方法将其排斥在政策制定系统或制度化程序之外
    2、价值体系的排斥:
    (1)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的基本观念及其信仰倾向,是人们思考的依据和行为的准则。
    (2)提出的政策诉求与社会价值体系不符,就难以形成公众议程,更不可能转化为正式议程,即政府议程。3、政府体系的封闭:
    (1)如果政府体系保守,决策过程封闭,人们无法与决策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能通过问题讨论等形式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
    (2)公众认定的社会问题很难进入政策议程。
    4、承受能力的超重:
    (1)超出了决策者的承受能力,就会受到他们的排斥或回避。
    (2)即使这种问题的提出对社会有利,符合时代潮流,也难以进入政策议程。
    5、表达方式失当: 有些问题本可以通过法定的正常渠道提出,却偏偏要选择非正常渠道;明明可以在正
    式场合上讲,却偏偏要进行地下活动;明明可以采用平和形式提出政策诉求,却偏偏要采取过激的形式。

  • 第9题:

    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有()

    • A、外在发动型
    • B、政治动员型
    • C、内在发动型
    • D、系统议程
    • E、政府议程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政策过程包括()

    • A、政策议程建立
    • B、政策方案形成
    • C、政策决定
    • D、政策执行
    • E、政策评估

    正确答案:A,B,C,D,E

  • 第11题:

    判断题
    政策分析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政策议程建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在政策议程设定阶段,大众传媒可以看作“守门人”和“议程建构者”。传媒不是机械地反映政策问题,而是对政策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加工、筛选之后,才传递给社会大众,与其说他们是在“反映”现实,不如说是在“建构”现实。
    (2)在政策议程创建之后到政策正式出台的中间阶段,往往是各种相关力量进行表达和游说的关键时期。大众传媒在这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可称为“要求通道”和“议题游说者”。大众传媒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官方决策者反映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在政策网络中搭建起政策主体之间进行政治沟通的桥梁,帮助官方决策者打开“政策之窗”。
    (3)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的宣传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标,官方决策者往往借助传媒的力量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通过宣传政策思想和理念,引导或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促进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 A、政策问题
    • B、政策议程
    • C、政策目标
    • D、政策对象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述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1)在政策议程设定阶段,大众传媒可以看作“守门人”和“议程建构者”。传媒不是机械地反映政策问题,而是对政策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加工、筛选之后,才传递给社会大众,与其说他们是在“反映”现实,不如说是在“建构”现实。
    (2)在政策议程创建之后到政策正式出台的中间阶段,往往是各种相关力量进行表达和游说的关键时期。大众传媒在这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可称为“要求通道”和“议题游说者”。大众传媒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官方决策者反映社会公众的政策诉求,在政策网络中搭建起政策主体之间进行政治沟通的桥梁,帮助官方决策者打开“政策之窗”。
    (3)在正式政策出台之后,大众传媒主要扮演“政策的宣传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标,官方决策者往往借助传媒的力量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通过宣传政策思想和理念,引导或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的社会控制,促进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

  • 第15题:

    简述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正确答案:(1)条件:
    第一,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第二,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2)障碍
    首先,与上述几方面正向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均可构成政策议程的障碍因素,例如: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察觉其严重性;社会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
    其次,有学者早就专门研究过导致非决策的一些障碍因素。如巴渠拉区(PeterBachrach)先生和巴拉兹(M•S•Baratz)先生在1970年就探讨过这一问题。他们明确指出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有双重关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凡不合乎社会既得利益者价值规范的要求,通常会因他们利用武力和权力等手段的压制而难以被提上公众议程,同样不合乎社会制度和程序要求的问题也很难进人决策核心,三是一项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还在一定程度上与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等有一定的关系。表达方式不当通常也构成难以建构政策议程的一个技术上的障碍

  • 第16题:

    公共政策议程中的正式议程按其建立过程依次包括:界定阶段、()、()、循环阶段。


    正确答案:规划阶段;磋商阶段

  • 第17题:

    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正确答案:(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超重。(5)表达方式失当。

  • 第18题:

    试述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正确答案:(1)公民个人的作用;非正式关系在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很多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都是由私人问题引发的。
    (2)利益团体的作用;任何团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它们会通过各种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3)政治领袖的作用;政治领袖是决定政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他们常扮演政策议程主要决定者的角色。
    (4)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影响。
    (5)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府决策系统的政策反应。

  • 第19题:

    简述共政策议程分类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正确答案: 分为:1、公众议程: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
    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2、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联系与区别:
    1、两种议程本质上有差异:公共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较模糊,主要表现为一种外部影响功能,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不是最终认定解决问题的议程。政府议程才是问题认定解决的实质议程,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阶段,更加的具体、
    2、两者的联系:一般情况下,一个政策问题的提出过程是这样的:某一公共问题进入公众议程,然后再进入政府议程,最后成为政策问题。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很多问题不经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 第20题:

    简述建立决策议程的途径。


    正确答案: (1)政治领袖:是决定决策议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2)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代议制: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途径
    (4)选举制:是和代议制配套的一种民主制度
    (5)行政人员
    (6)利益集团
    (7)专家学者
    (8)公众
    (9)大众传媒:称第四种力量
    (10)危机和突发事件

  • 第21题:

    公共政策议程的内容()。

    • A、公共政策议程的定义
    • B、公共政策议程的类型
    • C、公共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 D、公共政策议程建构的模式
    • E、公共政策议程建构中的其他问题

    正确答案:A,B,C,D,E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正确答案: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失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正确答案: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超重。
    (5)表达方式失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主要经过的环节有(  )。
    A

    政策议程的建立

    B

    政策分析

    C

    政策合法化

    D

    政策规划


    正确答案: B,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