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的近期趋势。”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格局有如下基本含义:
    第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 第2题:

    根据国际投资周期理论,试述对外直接投资的四个阶段的特征。


    正确答案: 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一阶段的特征:这些国家几乎没有直接对外投资流出,也很少接受直接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较少的负数。因为这些国家的企业不具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因而没有对外投资的条件。
    第二阶段的特征:处于这个阶段的国家接受直接投资处于上升阶段,并开始少量对外投资,对外净直接投资为负数,且负数值在增大,意味着吸收投资大于对外直接投资。这说明由于实施进口替代,市场扩大,投资环境改善,区位优势增加,直接投资流入也开始增长。但该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增长有限,难以克服国际化生产障碍,所以直接投资流出仍然很少,且集中于邻近国家。
    第三阶段的特征: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对外净直接投资虽也为负值,但其绝对额在不断加少。这是由于接受外资加少,或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快于接受外资的速度。这个阶段,该国企业所有权优势增强,原来的外国投资者在该国的子公司的所有权优势下降,该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上升。
    第四阶段的特征: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为正值,并呈增长趋势,对外直接投资比接受的直接投资增长得更快。这表明该国企业具有较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能力,也善于发现取得国外的区位优势。同时,外国投资者获得该国的区位优势和发挥自身所有权优势方面受到更大的挑战。

  • 第3题:

    根据国际投资周期理论,试述对外直接投资四个阶段的特征。


    正确答案:英国人邓宁提出了国际投资周期理论,根据一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接受直接投资具有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将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1、人均GNP在400美圆以下为第一阶段。特征为此时这些国家几乎没有直接投资流出,也很少接受直接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很小的负数。
    2、第二阶段年人均GNP在400~~1500美圆之间。特征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接受直接投资处于上升阶段,并开始少量对外投资,对外净直接投资为负,且负数值在增大,意味着吸收投资大于对外投资。
    3、第三阶段年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特征是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虽然也为负值,但绝对额在不断减少,这是由于接受外资减少,或对外直接投资的速度快于接受外资的速度。
    4、第四阶段年人均GNP在2600~5600之间,特征是处于该阶段的国家对外净直接投资为正值,并呈增长趋势,对外直接投资比接受的直接投资增长的更快。

  • 第4题:

    试述国际金融公司在私人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是专门对会员国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项目提供资金。其主要活动是对成员国私人企业提供贷款或协助筹措国内外资金。提供资金方式可以是长期贷款,也可以是认购股份,或二者兼有之。

  • 第5题:

    国际战略环境的构成因素有时代特征、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以及()。

    • A、各国军事力量
    • B、国际政治格局
    • C、国际经济格局
    • D、周边安全形势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试述我国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


    正确答案: 第一,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主权和安全,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根本基点。
    第二,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和文明三种新秩序,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主张。
    第三,把积极发展同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建立均衡、稳定的世界战略格局,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布局。
    第四,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趋利避害,积极参与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重点。

  • 第8题:

    当前国际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出现单极化趋势
    • B、保持两极格局
    • C、走向多极化
    • D、一超多强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
    2.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
    3.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及其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格局有如下基本含义:
    第一,一定时期内的世界主要矛盾,是国际政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是以世界范围内的基本政治力量为主干而形成的。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基本力量之间的组合方式和构成状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表现为()。
    A

    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

    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

    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呈多元化趋势

    D

    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趋势,试析中国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投资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 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二)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
    (三)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区。
    (四)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下哪些()是当代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 A、一超多强
    • B、多极格局
    • C、四边格局
    • D、三圈格局

    正确答案:A,C,D

  • 第14题:

    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趋势,试析中国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投资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二)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双向流动
    (三)亚太地区和拉美地区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的集中地区。
    (四)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

  • 第15题:

    试述国际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 (1)对发达投资国来说,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丰厚利润,增强本国经济实力;
    (2)对发展中投资国来说,有利于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有利于占领和开拓国际市场,这对发展中国家通过对外投资建立自己的生产、销售网络,攻占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品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 第16题:

    论述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一超多强”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
    2.世界军事领域内的各主要力量之间的战略关系将经历深刻的变化和调整
    3.“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4.中国在“多级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越显突出

  • 第17题:

    试述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要点:
    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必然趋势
    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欲建立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是行不通的,世界永远没有的“霸权”,大英帝国的衰落就是历史的见证;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转录格局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力;欧盟的建立,俄罗斯的复苏,中国的崛起已让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
    2)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美日关系的新发展,美中关系的改善,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欧盟一体化进程对美国对欧洲控制的削弱,日本对亚洲关系的寻求,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出关系复杂化,集团松散化,外交多边化,合作区域化的新特征。
    3)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
    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8题:

    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安全战略调整与博弈的热潮推进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表述正确的()

    • A、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 B、“多极化”是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 C、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 D、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

    正确答案:B,C,D

  • 第19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世界性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从17-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到19世纪中叶,统一的世界市场得以形成,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力量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构成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使得美国和苏联成为国际政治中的超级大国。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这两大力量的基本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述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的近期趋势。

    正确答案: (1)第一产业(初级产品部门)的趋势: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初级产品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明显降低了。
    (2)第二产业(制造业)的趋势:近年来,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三个变化:
    1.投资流向由原来的资源、劳动密集行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
    2.投资形式上出现了低股权、非股权安排和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
    3.制造业的国际投资中还出现了带有区域性色彩的公司网络。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趋势: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服务业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原因有四:
    1.许多服务性行业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以及由于许多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性使向国外市场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到国外直接投资;
    2.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跨国提供各种新型服务成为可能;
    3.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和其他金融机构)始终是最近10年吸收FDI最多的行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以下哪些()是当代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A

    一超多强

    B

    多极格局

    C

    四边格局

    D

    三圈格局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世界性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从17-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到19世纪中叶,统一的世界市场得以形成,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解放的力量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构成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争使得美国和苏联成为国际政治中的超级大国。以非战争性对抗和对立为核心内容的冷战,是这两大力量的基本互动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中美建交的主要过程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16日(北京时间)在各自首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宣布两于1979年月1月1日起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中美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和认真坦率的谈判,在美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中方在美售台武器问题上也采取灵活作法的情况下达成协议而取得的成果。然而,在对台关系上,美政府在建交公报中承诺“美国人民与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的同时,却在建交初期以“不抛弃老朋友为由,制订违反建交公报原则,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在1980年向台湾突击出售大量武器,这给中美两随后在台湾问题上的争执留下了隐患。总的来说,中美建交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首先,是中美结束敌对关系的过程(1949—1972年)。朝鲜战争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对双方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长达1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产生了积极作用。尽管大使级会谈取得的唯一成果是双方签署了平民回国的协议,但中美都通过该正式渠道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如美方强调不希望孤立中国,准备派高级使节访华等,中方则强调了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等。1970年—1971年,中国利用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及邀请美乒乓球队访华等渠道,加强了与美方的沟通。1971年7月9日,美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后来的《上海公报》定了基调。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于2月28日签署了《上海公报》。尼克松此次访华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敌对历史的结束,使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并为后来双过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同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还有利地推动了我与西国家的关系。其次,是双边关系徘徊的过程(1972年—1978年)尼克松访华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美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官方关系的突出发展成果是1973年达成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的协议。然而,自福特74年8月上台后,由于美利用中国搞均势外交,美国内政局的纷争及台湾问题等情况,中美关系处于徘徊境地。1977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务卿万斯时提出了中美建交的“三原则”,即“废约、撤军、断交”。此时,双方都更加明确了对方的立场。最后,是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阶段(1978—1979年)1978年5月,卡特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这表明美接受了我提出的建交三原则。7月初,双方代表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半年的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如下协议。第一,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第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职979年4月1日之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御条约》;第三,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1978年12月26日晚发表了《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随后访问美国。中国与美国建交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有:1,使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期间,美苏的战略对峙由于中国地位的上升而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改变。美苏双方在对国际重大问题上不能再一意孤行,彼此都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为自身的利益服务;2,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中美建交本身就说明了美对中国地位的重视。一些西方国家也不断加强了对华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格局也由两超级大国主宰世界命运,逐步向多极世界发展;3,大大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中国历来奉行和平、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大国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国际间爱好和平的力量,这对于全球的稳定及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