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


    正确答案: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走上了一条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外开放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三个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二,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
    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为我国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契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第2题:

    试述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维护本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对外交往的正常进行而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毹性的政策措施。
    (2)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紧密相连。
    (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汇管理逐渐放开。
    (4)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
    (5)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6)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长远目标,我们需要在培育市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监管能力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7)在今后的发展中,人民币必将走向国际化.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 第3题:

    简述我国解放后直到现在中小学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


    正确答案: 我国建国初期,大中小学都实行校务委员会制,由进步的教职员代表组成。后来在全面苏化的过程中,195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暂行规程,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由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学校一切问题,校长有最后决定权。57年整风反右后,中小学普遍建立党支部,党支部领导一切,书记说了算。由此出现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60年代初中央教育部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育经验教训,于1963年3月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实行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在当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文革”期间实行革命委员会制,取消了校长的名称。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央教育部重新颁发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1985年5月2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赛》指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指出,“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一来,校长负责制成了我国中小学必须实行的领导体制。但这里又特别强调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民主管理。

  • 第4题:

    试述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确定一种货币体系的类型,主要依据三条标准。第一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即本位币是什么;第二条是参与国际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主要货币是什么;第三条主要流通、支付和交换媒介的货币与本位币的关系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处于改革和变动阶段,被称之为“牙买加体系”的国际货币制度在以下三个方面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着重大区别:第一,黄金非货币化,第二,储备货币多样化;第三,汇率制度多样化。其发展方向仍有待探讨和观察。

  • 第5题:

    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1)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户部银行。户部银行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它是模仿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
    ②大清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
    (2)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中国银行。1911年的辛亥革命,促使大清王朝覆灭,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②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成立之初,曾自我标榜为“纯属商业银行性质”。但事实上,它后来成了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13年,交通银行取得了与中国银行同等地位的发行权。1914年,交通银行改定章程,已经具备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以上两行,共同作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3)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中央银行。原广州的中央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中央银行停业。
    (4)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责。
    ②1949年12月,中央银行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
    (5)革命根据地的中央银行
    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
    ②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根据地银行走向集中和统一。
    ③1934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跟随红军长征转移,1935年11月,它改组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同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
    ④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并逐渐连成一片,整个金融事业趋于统一和稳定。1948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6)新中国的中央银行
    ①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随军迁入北京,以后按行政区设立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办事处),支行以下设营业所,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全部集中了全国农业、工业、商业短期信贷业务和城乡人民储蓄业务;同时,既发行全国唯一合法的人民币,又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并管理金融行政,这就是所谓的“大一统”的中央银行体制。
    ②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对过去“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有所改良。但从根本上说,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宏观调控能力和政企不分等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同时,随着各专业银行的相继恢复和建立,“群龙无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③1984~199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④1998年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10月始,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被分离出来,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正式通过。

  • 第6题:

    试述我国幼儿园管理体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政府负责,幼教事业管理地方化。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地方负责即政府负责,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来抓。一方面要观测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法令和宏观计划,另一方面还应依据当地实际制度地方具体政策、规章制度,对地方幼教事业发展做出规划和布局方案,管理当地各类幼儿园。
    (2)分级管理,教育部门发挥主管主导作用。①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主管作用,实现行业化、专业化管理;②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能部门对幼儿教育的领导职责。
    (3)分工负责,幼教事业管理社会化。由于幼儿教育事业本身涉及卫生、福利、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依靠和动员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因此,除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部门负责管理,还需“有关部门分工负责”。

  • 第7题:

    试述传播活动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首先,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1)最早的传播方式是原始的、简单的,不仅信息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表达信息的符号和传递信息的载体也相当简单。在古代,简单的社会生活内容并不要求有复杂的传播形式。而到了近代和现代,简单的传播形式就无法表达复杂的生活内容。
    (2)由此可见,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一致的。正是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上生产力发展促进传播技术不断更新,传播才一步步发展起来。其次,尽管人类社会的传播方式最早是十分简单和原始的,但同时却是多通道的、多样化的,也就是说人类对听觉系统和视觉系统及这两类系统的信息符号是并用的,既有口头语言,也有手势语和各种图像、图形的符号集。
    (1)目前,在有些民族如澳洲土著居民中,还使用着一种十分复杂特殊的手势语。可是,随着文字的产生,特别是15世纪中期印刷机的出现,人类兼用的视听两种通道开始分离,社会信息沟通以视觉通道为主。
    (2)本世纪以来,传播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广播电视相继问世,听觉通道、视觉通道和原来的印刷媒介的视觉通道、文字符号都共同被全社会所使用。到今天,网络传播又成了时代的宠儿。
    (3)这些都一再说明了,正是出于社会需要和实际可能,传播活动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朝着复杂化、多样化、多层次和日益改善的方向发展。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战略管理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战略管理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和控制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在这一阶段,财务预算是重要的计划与控制手段。
    (2)长期计划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长期计划管理制度的重点,是预测企业的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的长期计划。
    (3)战略计划阶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4)战略管理阶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1)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户部银行。户部银行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它是模仿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
    ②大清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
    (2)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中国银行。1911年的辛亥革命,促使大清王朝覆灭,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②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成立之初,曾自我标榜为“纯属商业银行性质”。但事实上,它后来成了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13年,交通银行取得了与中国银行同等地位的发行权。1914年,交通银行改定章程,已经具备了中央银行的职能。
    以上两行,共同作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3)孙中山创立的中央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中央银行。原广州的中央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中央银行停业。
    (4)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
    ①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银行,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中央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责。
    ②1949年12月,中央银行随国民党政府撤往台湾。
    (5)革命根据地的中央银行
    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
    ②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根据地银行走向集中和统一。
    ③1934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跟随红军长征转移,1935年11月,它改组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同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
    ④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并逐渐连成一片,整个金融事业趋于统一和稳定。1948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6)新中国的中央银行
    ①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随军迁入北京,以后按行政区设立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办事处),支行以下设营业所,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全部集中了全国农业、工业、商业短期信贷业务和城乡人民储蓄业务;同时,既发行全国唯一合法的人民币,又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并管理金融行政,这就是所谓的“大一统”的中央银行体制。
    ②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对过去“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有所改良。但从根本上说,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宏观调控能力和政企不分等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同时,随着各专业银行的相继恢复和建立,“群龙无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③1984~199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④1998年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10月始,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被分离出来,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同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正式通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演变: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我国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内容是()
    A

    总量控制

    B

    比例管理

    C

    分类指导

    D

    市场融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内容是()

    • A、总量控制
    • B、比例管理
    • C、分类指导
    • D、市场融通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演变.


    正确答案: 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
    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 第15题:

    信贷管理体制的基础是()

    • A、信贷资金管理方式
    • B、信贷资金管理手段
    • C、信贷资金管理权限
    • D、信贷资金管理手段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正确答案: 演变: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
    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2、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的分离;春秋时期王室财政瑜国家财政仍然混为一体,这种体制到战国晚期才逐渐分离开来。
    3、上计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上计的内容非常详细,通过上计制度,为国君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官员及财政管理办法和手段,加强了正在形成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秦汉时期派遣史掌监财政及地方各郡,就是由战国时期这项制度演化发展而来的。启示:改革要适应生产力的进步;改革的目的要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财力分配要用于公共需要;财政税收反作用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

  • 第17题:

    试述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城乡对立的局面。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农村的落后,其原因有:第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率低,难以在短时间内改革落后面貌。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不但国家将投资重点放在城市,而且还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的剪刀差向农村收取积累,支援城市建设。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面对城乡之间的明显差别,我们应该制定合适的政策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此,我国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①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
    ②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
    ③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 第18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主要是“差额包干”。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我国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属于统存统贷体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判断题
    我国现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属于统存统贷体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维护本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对外交往的正常进行而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毹性的政策措施。
    (2)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紧密相连。
    (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汇管理逐渐放开。
    (4)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
    (5)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6)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长远目标,我们需要在培育市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监管能力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7)在今后的发展中,人民币必将走向国际化.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 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统收统支”阶段是我国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实行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银行系统内部信贷资金实现统存统贷管理;二是银行对企业实行资金供给制。
    2.“差额包干”是我国在1981年推行的“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3.“实存实贷”是我国在1985年实行的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相互融通”。
    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1994年开始推行,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实行的“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

    正确答案: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中,我国基本上走上了一条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外开放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之一。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1992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三个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二,利用外资的领域要拓宽,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完善投资环境。
    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为我国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提供了契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促进国内发展与改革,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