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白酒制造企业2006年年终所得税申报中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其中弥补1999年度发生的亏损5万元),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0.36万元;经某会计师事务所审查该企业2006年有关业务处理如下: (1)本年度大修设备预提修理费30万元计入预提费用,发生修理支出15万元。 (2)本年度按税法规定的折旧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3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一台自制设备的折旧额(其价值20万元已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 (3)本年收回2000年已确认的坏账12万元,已调整增加坏账准备金。 (4

题目

某白酒制造企业2006年年终所得税申报中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其中弥补1999年度发生的亏损5万元),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0.36万元;经某会计师事务所审查该企业2006年有关业务处理如下: (1)本年度大修设备预提修理费30万元计入预提费用,发生修理支出15万元。 (2)本年度按税法规定的折旧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3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一台自制设备的折旧额(其价值20万元已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 (3)本年收回2000年已确认的坏账12万元,已调整增加坏账准备金。 (4)广告费84万元,全部计入销售费用。 (5)外购一项专利权支付200万元,本年计入费用40万元。 (6)收到保险公司无赔款优待款2万元,计入其他应付款。 (7)发生尚未完工的工程借款利息4万元,计入财务费用。 (8)本年税前弥补1999年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5万元。 (9)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3万元,取得国家指定用于设备更新的补贴收入3.5万元。 (10)企业用库存商品一批对乙企业投资,双方协议该批商品价格58.5万元(含增值税),该批商品账面价值30万元。 (1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30万元,已经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2006年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本年度大修设备预提修理费30万元可计入预提费用,但只能扣除实际发生修理支出15万元,应调增所得额15万元。
(2)自制设备一台,应计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价值20万元不得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3)收回已确认的坏账12万元需并入所得额。
(4)白酒制造企业的广告费不能扣除,应调增所得额84万元。
(5)外购一项专利权支付200万元,摊销期10年,本年多计入费用20万元,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6)保险公司给予的无赔款优待2万元应计入所得额征税。
(7)工程借款利息资本化,不得税前列支,应调增所得额4万元。
(8)1998年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5万元,其补亏期限已过应税后弥补,应调增所得额5万元。
(9)国库券利息收入、国家指定用途的补贴收入应调减所得额。
3+3.5=6.5(万元)
(10)企业用库存商品一批对乙企业投资,应视同销售,财产转让所得20万元(58.5/(1+17%)万元-3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1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30万元,应分2年计入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15+20+12+84+20+2+4+5-6.5+20+15=192.5(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92.5×33%=63.525(万元)
年终清缴入库所得税=63.525-0.36=63.165(万元)
更多“某白酒制造企业2006年年终所得税申报中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其中弥补1999年度发生的亏损5万元),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0.36万元;经某会计师事务所审查该企业2006年有关业务处理如下: (1)本年度大修设备预提修理费30万元计入预提费用,发生修理支出15万元。 (2)本年度按税法规定的折旧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3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一台自制设备的折旧额(其价值20万元已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 (3)本年收回2000年已确认的坏账12万元,已调整增加坏账准备金。 (4)”相关问题
  • 第1题:

    税务代理人员在对某内资企业报送的2005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发现企业申报2005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销售折扣和折让400万元,账簿资料反映其他业务收入600万元,利润总额1000万元,除以下项目外,其他项目均符合税法规定要求或已按税法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1)“应收账款”年初余额3200万元,年末余额4500万元,“应收票据”年初余额200万元,年末余额150万元,“坏账准备”年初余额90万元,年末余额200万元,2005年发生坏账10万元(已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收回2004年前已冲销的坏账损失20万元。

    (2)“销售费用——广告费”280万元,按税法规定该企业广告费扣除比例为2%。2004年符合条件的广告费超过扣除限额的余额为30万元。

    (3)“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105万元,2004年符合条件的业务招待费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为20万元。(4)“应付工资”本年贷方发生额合计560万元,该企业全部职工510人,其中企业福利人员10人,全年提取工资12万元并全额发放。该省规定的计税工资扣除标准为每月人均800元。

    (5)企业已按规定比例和年度发生的工资总额提取了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其他应付款——应付工会经费”账户无借方发生额。

    根据所给资料,依据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对该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万元。 A、23.25 B、100 C、176.75 D、103.5

    (2)对该企业的广告费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万元。 A、 12 B、 38 C、 78 D、 108

    (3)对该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万元。 A、75.4 B、76.2 C、77.4 D、79.2

    (4)对该企业的工资支出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万元。 A、 68 B、 58 C、 70.4 D、 60.4

    (5)对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万元。 A、78.4 B、11.2 C、9.86 D、0

    (6)该企业2005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万元。 A、428.70 B、432.40 C、441.90 D、455.57


    正确答案:
    答案:(1)D(2)D(3)C(4)A(5)B(6)D   
       解析:   
    (1)会计上已提坏账准备=200-90+10-20=100(万元)。   
    税法上允许提取的坏账准备=4500×5‰-3200×5‰+10-20=-3.5(万元)。   
    该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00-(-3.5)=103.5(万元)。   
    (2)广告费扣除限额=(8000+600)×2%=172(万元)。   
    广告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80-172=108(万元)。   
    (3)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8000+600-400)×3‰+3=27.6(万元)。   
    业务招待费调整应纳税所得额=105-27.6=77.4(万元)   
    (4)计税工资扣除限额=500×800×12=480(万元)。   
    已提列入成本费用的工资额=560-12=548(万元)。   
    该企业的工资支出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548-480=68(万元)。 
    (5)应付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480×14%=67.2(万元)。   
    应付福利费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560×14%-67.2=11.2(万元)。   
    (6)企业提取的工会经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60×2%=11.2(万元)。   
    提取的教育经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60×1.5%-480×1.5%=1.2(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103.5+108+77.4+68+11.2+11.2+1.2=1380.5(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1380.5×33%=455.57(万元)。

  • 第2题:

    某白酒酿造公司,2003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投资收益18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733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170万元,已按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56.1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

    (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180万元分别为:取得被投资企业的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116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60.8万元,被投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4%);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49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30%的企业所得税;取得国债利息收人为15万元;

    (2)2003年4月20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

    (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60万元和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万元,已全额扣除。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

    (1)计算投资收益共计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该公司2003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1)投资收益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60.8÷(1-24%)-60.8+49÷(1-30%)-49-15=80-60.8+70-49-15=25.2(万元)  
    (2)外购设备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0-90×(1-5%)÷10÷12×8=84.3(万元)  
    (3)接受捐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8.5=58.5(万元)  
    (4)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60+20-(170+40.2+84.3+58.5)×3%-20=60+20-10.59-20=49.41(万元)  
    (5)公司200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5.2+58.5+84.3+49.41)×33%-80×24%-70×30%=71.75-19.2-21=31.55(万元) 
    或者:公司200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70+25.2+58.5+84.3+49.41)×33%-56.1-80×24%-70×30%=127.85-56.1-19.2-21=31.55(万元) 

  • 第3题:

    某商业企业2008年度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经营业务如下:

    (1)商品销售收入为82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4万元,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76万元;

    (2)全年商品销售成本470万元;

    (3)按规定缴纳的增值税9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6.30万元,教育费附加2.70万元;

    (4)发生营业费用50万元,管理费用40万元;

    (5)营业外支出中列支48万元,分别是:公益捐赠40万元,赞助当地一足球队6万元;缴纳税收滞纳金2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以及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总额并列出计算过程;

    (2)计算该企业公益捐赠所得税前扣除额;

    (3)计算该企业所得税前营业外支出应纳税调整额;

    (4)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1)利润总额=(820+4+76)—(470+6.30+2.70+50+40+48)=283(万元) 
    (2)该企业公益捐赠所得税前扣除限额=283×12%=33.96(万元) 
    该企业实际公益捐赠40万元,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所得税前不得扣除。该企业公益捐赠所得税前扣除额为33.96万元。
    (3)该企业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 
    超过公益捐赠扣除限额的捐赠额、各项赞助支出、税收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扣除,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40—33.96)+6+2=14.04(万元) 
    (4)该企业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283(会计利润)—4(国债利息免税)+14.04(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293.04(万元) 
    (5)该企业2008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293.04×25%=73.26(万元) 

  • 第4题:

    某白酒酿造公司,2011 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 7400 万元、投资收益 64 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 7214 万元,营业外支出 80 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 170 万元,已按 25% 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42.5 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 64 万元分别为:①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 49 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 15%的企业所得税;②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 15 万元;
    (2)2011 年 4 月 20 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 90 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 10 年,残值率 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
    (3)12 月 10 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50 万元,增值税 8.5 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 80 万元,已全额扣除。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
    (1)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该公司 2011 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计算该公司 2011 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
    解析:
    (4)公司 2011 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70-49-15+58.5+84.3+42.46)×25%-42.5(已纳)+[49 ÷(1-15%)×(25%-15%)](境外补税)=291.26×25%-42.5+5.76=36.08(万元)

  • 第5题:

    重庆市某企业从事教具教学仪器的生产,该企业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本年度发生下列业务:
    (1)全年取得收入2480万元,其中包括持有居民企业A的股票而取得的股息红利352万元。该股票于2014年12月买入。
    (2)全年发生营业成本800万元,其中包括当年6月1日购入专门用于研发的设备一台,价值100万元,已全额计入营业成本。
    (3)全年发生销售费用700万元,管理费用300万元,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向某商业银行借入1年期借款100万元所支付的利息6万元和年初向B企业借入使用1年的资金200万元而支付的利息20万元)。
    (4)营业外支出120万元,其中诉讼费2万元,银行罚息3万元。
    注:该行业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依法定最低年限,采用直线法折旧。
    该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 )税率。

    A.10%
    B.15%
    C.20%
    D.25%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自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 第6题:

    重庆市某企业从事教具教学仪器的生产,该企业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本年度发生下列业务:
    (1)全年取得收入2480万元,其中包括持有居民企业A的股票而取得的股息红利352万元。该股票于2014年12月买入。
    (2)全年发生营业成本800万元,其中包括当年6月1日购入专门用于研发的设备一台,价值100万元,已全额计入营业成本。
    (3)全年发生销售费用700万元,管理费用300万元,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向某商业银行借入1年期借款100万元所支付的利息6万元和年初向B企业借入使用1年的资金200万元而支付的利息20万元)。
    (4)营业外支出120万元,其中诉讼费2万元,银行罚息3万元。
    注:该行业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依法定最低年限,采用直线法折旧。
    该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万元。

    A.2.4
    B.16.69
    C.27.81
    D.69.49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持有居民企业A的股票而取得的股息红利352万元为免税收入。应纳税所得额=(2480-352)-800-700-300-192-120=16(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6×15%=2.4(万元)。

  • 第7题:

    某商贸企业2019年度资产总额800万元,在册职工70人,自行核算实现利润总额-4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有关情况如下。
    (1)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为540万元;发生的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福利费8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8万元(已经取得专用收据)。
    (2)4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0万元,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中含向非金融机构借款500万元的年利息支出,年利率10%(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6%)。
    (4)当年发生违约金50万元,被消防部门罚款支出5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和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整的所得额。
    (3)计算利息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
    (4)计算违约金、罚款支出应调整的所得额。
    (5)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6)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答案:
    解析:
    (1)工会经费扣除限额=540×2%=10.8(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10.8=4.2(万元)。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540×14%=75.6(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2-75.6=6.4(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540×8%=43.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18万元,可以据实扣除。
    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4.2+6.4=10.6(万元)。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本期支付的租赁费40万元,只可扣除本年9个月的租赁费40÷24×9=15(万元)。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15=25(万元)。
    (3)利息费用扣除限额=500×6%=30(万元),实际列支500×10%=50(万元),准予扣除30万元。利息支出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50-30=20(万元)。
    (4)违约金50万元是正常经营活动中的合理开支,不作纳税调整。罚款支出5万元是被行政部门处罚支出,不可税前扣除,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万元。
    (5)该企业2019年的应纳税所得额=-40(会计利润)+10.6(三费调增)+25(租金调增)+20(利息调增)+5(罚款调增)=20.6(万元)。
    (6)本题中商贸企业,资产总额800万元,在册职工70人,年应纳税所得额20.6万元,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企业当年应纳所得税税额=20.6×25%×20%=1.03(万元)。

  • 第8题:

    计算题:某企业某年度会计报表上的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已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25万元。该企业本年度其他有关情况如下: (1)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18万元; (2)开发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20万元; (3)直接向某足球队捐款35万元; (4)支付诉讼费2.3万元; (5)支付违反交通法规罚款0.8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所得税前纳税调整额; (2)计算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扣除数额; (3)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 (5)计算该企业本年度应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1)可以扣除公益性捐赠限额=100×12%=12万元,实际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18万元。纳税调增18-12=6万元。
    (2)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20×50%=10万元。
    (3)直接向某足球队捐款不能扣除,纳税调增35万元;
    支付违反交通法规罚款0.8万元纳税调增;
    2016年应纳税所得额=100+6-10+35+0.8=131.8万元。
    (4)2016年应缴纳所得税=131.8×25%=32.95万元。
    (5)应补缴企业所得税=32.95-25=7.95万元。

  • 第9题:

    某市一企业2014年的财务资料显示如下: (1)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出租空余办公楼取得年租金12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20万元; (2)本年度产品销售成本400万元,销售费用6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1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其中工商行政罚款1万元),缴纳增值税180万元,消费税50万元,营业税6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9万元; (3)本年度企业从境内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74万元,联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 (4)2013年度亏损额为3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请计算: 企业2014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额是多少?


    正确答案: 应纳税额
    =472×25%
    =118万元。

  • 第10题:

    问答题
    某白酒酿造公司,2012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投资收益18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733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170万元,已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42.5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  (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180万元分别为:①取得境内从被投资企业的撤回投资,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116万元(其中含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86万元);②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49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15%的企业所得税;③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  (2)2012年4月20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  (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80万元,已全额扣除。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  (1)计算投资收益中属于财产转让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该公司2012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1)投资收益中属于应纳税的财产转让所得=116-86=30(万元)
    注释:自2011年7月1日起,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撤回或减少投资,其取得的资产中,相当于初始出资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收回;分配支付额超过投资成本部分的金额属于会计上的投资收益,其中相当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按减少实收资本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税法规定为所得税的免税项目);其余部分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
    (2)外购设备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90-90×(1-5%)÷10÷12×8=84.3(万元)
    (3)接受捐赠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0+8.5=58.5(万元)
    (4)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注释:本题所述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的问题,注册会计师首先将企业账目处理中的不正确之处进行账簿调整(即购买设备、接受捐赠);然后再进行纳税调整。
    公益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会计利润×12%= [170+58.5+84.3]×12%=312.8×12%=37.54(万元)
    实际捐赠额=80(万元)
    实际捐赠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80-37.54=42.46(万元)
    (5)公司2012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70-86-49-15+58.5+84.3+42.46)×25%-42.5(已纳)+[49÷(1-15%)×(25%-15%)](境外补税)=205.26×25%-42.5+5.76=14.58(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2011年度某企业会计报表上的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已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25万元。该企业2011年度其他有关情况如下: (1)通过政府机构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18万元。 (2)开发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20万元(已计入管理费用),假定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可实行50%加计扣除政策。 (3)支付在建办公楼工程款20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扣除。 (4)直接向某足球队进行赞助15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扣除。 (5)支付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诉讼费2.3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扣除。 (6)支付企业所属车队因违反交通法规的罚款0.8万元,已列入当期费用扣除。 已知: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 (1)计算该企业公益性捐赠支出所得税前纳税调整额; (2)计算该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扣除数额; (3)计算该企业2011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该企业2011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 (5)计算该企业2011年度应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1)根据现行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公益性捐赠支出所得税前扣除限额=100×12%=12(万元)
    实际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18万元,超过限额6万元,应调增所得额6万元。
    (2)假定税法规定研发费用可实行50%加计扣除政策,那么如果企业当年开发新产品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为20万元,还可以加计扣除10万元(20×50%),利润总额中已扣除20万元,应调减所得额10万元。
    (3)该企业2011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在建办公楼工程款属于资本化支出,不得税前直接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向某足球队赞助支出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
    支付违反交通法规罚款不得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0.8万元
    该企业2011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0+6-10+20+15+0.8=131.8(万元)
    (4)该企业2011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131.8×25%=32.95(万元)
    (5)该企业2011年度应汇算清缴的所得税税额=32.95-25(已预缴)=7.95(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计算题: 某商贸企业2006年度自行核算实现利润总额4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有关情况如下: (1)在成本费用中实际列支了工资薪金400万元,提取并列支了相应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74万元,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该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制度,当年经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核准的工效挂钩工资总额为350万元,实际发放工资总额380万元(其中,经批准动用以前年度工资结余30万元,其对应的附加三项费用已在相应年度扣除); (2)4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0万元,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 (3)该企业根据需要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l%提取了坏账准备金。上年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40万元,本年实际发生坏账损失8000元,本年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00万元。上述业务,企业均按会计制度进行了核算处理,并补提了坏账准备金。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为5‰; (4)从境内A子公司分回股息76万元,A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4%;从境内B子公司分回股息33.5万元,B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33%.分回股息尚未计入利润总额; (5)企业2005年自行申报亏损80万元,后经税务机关检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工资和三项经费应调整的所得额; (2)计算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整的所得额; (3)计算坏账准备金应调整的所得额; (4)计算子公司A、B分回的投资收益应调整的所得额; (5)计算该企业的纳税调整后所得; (6)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正确答案: (1)工资扣除限额是380万元,计入成本费用的是400万元,所以工资以及三项经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0-380+(400-350)×(14%+2%+2.5%)=29.25(万元)
    (2)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40/24×9=25(万元)
    (3)会计提取坏账准备金额=300×1%-240×1%+0.8=1.4(万元)
    税法应提取坏账准备金额=300×5‰-240×5‰+0.8=1.1(万元)
    坏账准备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1.1=0.3(万元)
    提示:会计上是采用备抵法计算本年增提金额的,增提的部分=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企业实际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期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本期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
    税法上增提的部分=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期初应收账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本期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
    (4)子公司A、B分回的投资收益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6÷(1-24%)=100(万元)
    从境内B子公司分回股息是不用补税的,不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该企业纳税调整后所得=40+29.25+25+0.3+76+33.5=204.05(万元)
    (6)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204.05-33.5+76÷(1-24%)×24%-(80-30)=144.55(万元)
    该企业当年应纳税额=144.55×33%-76÷(1-24%)×24%=23.70(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商贸企业2006年度自行核算实现利润总额4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现有关情况如下:

    (1)在成本费用中实际列支了工资薪金400万元,提取并列支了相应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74万元,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该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制度,当年经主管部门和税务机关核准的工效挂钩工资总额为350万元,实际发放工资总额380万元(其中,经批准动用以前年度工资结余30万元,其对应的附加三项费用已在相应年度扣除);

    (2)4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为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40万元,计入了当期的管理费用;

    (3)该企业根据需要按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l%提取了坏账准备金。上年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40万元,本年实际发生坏账损失8 000元,本年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00万元。上述业务,企业均按会计制度进行了核算处理,并补提了坏账准备金。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为5‰;

    (4)从境内A子公司分回股息76万元,A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4%;从境内B子公司分回股息33.5万元,B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33%.分回股息尚未计入利润总额;

    (5)企业2005年自行申报亏损80万元,后经税务机关检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下列序号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计算工资和三项经费应调整的所得额;

    (2)计算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整的所得额;

    (3)计算坏账准备金应调整的所得额;

    (4)计算子公司A、B分回的投资收益应调整的所得额;

    (5)计算该企业的纳税调整后所得;

    (6)计算该企业当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工资扣除限额是380万元,计入成本费用的是400万元,所以工资以及三项经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0-380+(400-350)×(14%+2%+2.5%)=29.25(万元)
      (2)租赁设备的租金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40/24×9=25(万元)
      (3)会计提取坏账准备金额=300×1%-240×1%+0.8=1.4(万元)
      税法应提取坏账准备金额=300×5‰-240×5‰+0.8=1.1(万元)
      坏账准备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1.1=0.3(万元)
      提示:会计上是采用备抵法计算本年增提金额的,增提的部分=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企业实际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期初坏账准备账户余额-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本期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
      税法上增提的部分=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期初应收账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本期收回已经核销的坏账〕
      (4)子公司A、B分回的投资收益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6÷(1-24%)=100(万元)
      从境内B子公司分回股息是不用补税的,不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该企业纳税调整后所得=40+29.25+25+0.3+76+33.5=204.05(万元)
      (6)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204.05-33.5+76÷(1-24%)×24%-(80-30)=144.55(万元)
      该企业当年应纳税额=144.55×33%-76÷(1-24%)×24%=23.70(万元)

  • 第14题:

    某工业企业在2008年汇算清缴年度企业所得税时,对有关收支项目进行纳税调整后,将全年会计利润500万元调整为全年应纳税所得额600万元,已缴纳所得税额为150万元。税务部门在税务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以下几项业务事项:

    (1)4月,该企业购入机器设备一台,购置总成本80万元,使用期为10年,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残值比例按5%);

    (2)6月,该企业为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直接向某小学捐款50万元,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作纳税调整;

    (3)7月,该企业将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贷款利息、10万元计入当年财务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作纳税调整。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以及所得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企业当年设备折1日税前扣除额;

    (2)计算该企业当年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额;

    (3)计算该企业当年建工程贷款利息税前扣除额;

    (4)计算该企业当年应补税的所得额;

    (5)计算该企业当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1)纳税人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当从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
    计算该企业当年设备折旧税前扣除额=80×(1-5%)÷10÷12×8=5.07(万元) 
    (2)直接向某小学捐款50万元,不属于公益性捐赠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3)在建工程应负担的贷款利息lO万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4)该企业当年应补税的所得额=(80-5.07)+50+10=134.93(万元)    
    (5)该企业当年度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134.93×25%=33.73(万元) 

  • 第15题:

    某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按季预缴,其在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40万元,在本年度最终计算的应纳税税所得额为60万元。该企业应补缴的本年度企业所得税为( )。

    A.13.2万元

    B.19.8万元

    C.6.6万元

    D.33万元


    正确答案:C
    每季预缴税款为40×1/4×33%,共预缴13.2万元,年终汇算税款为60×33%,即19.8万元,应补缴两者之间的差额。

  • 第16题:

    某白酒酿造公司,2011 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 7400 万元、投资收益 64 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及税金等共计 7214 万元,营业外支出 80 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 170 万元,已按 25% 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42.5 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1)“投资收益”账户记载的 64 万元分别为:①取得境外分支机构税后收益 49 万元,已在国外缴纳了 15%的企业所得税;②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 15 万元;
    (2)2011 年 4 月 20 日购进一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 90 万元,当月投入使用。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折旧,期限为 10 年,残值率 5%,企业将设备购入成本一次性在税前作了扣除。
    (3)12 月 10 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一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 50 万元,增值税 8.5 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的通过非盈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山区捐款 80 万元,已全额扣除。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公司予以补税所涉及的内容:
    (1)计算机械设备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接受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该公司 2011 年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计算对外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答案:
    解析:
    向贫困山区捐赠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注释:本题所述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的问题,注册会计师首先将企业账目处理中的不正确之处进行账簿调整(即购买设备、接受捐赠);然后再进行纳税调整。

    公益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会计利润×12%=(170+58.5+84.3)×12%=312.8×12%=37.54(万元)

    实际捐赠额=80(万元)

    实际捐赠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80-37.54=42.46(万元)

  • 第17题:

    重庆市某企业从事教具教学仪器的生产,该企业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本年度发生下列业务:
    (1)全年取得收入2480万元,其中包括持有居民企业A的股票而取得的股息红利352万元。该股票于2014年12月买入。
    (2)全年发生营业成本800万元,其中包括当年6月1日购入专门用于研发的设备一台,价值100万元,已全额计入营业成本。
    (3)全年发生销售费用700万元,管理费用300万元,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向某商业银行借入1年期借款100万元所支付的利息6万元和年初向B企业借入使用1年的资金200万元而支付的利息20万元)。
    (4)营业外支出120万元,其中诉讼费2万元,银行罚息3万元。
    注:该行业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折旧年限依法定最低年限,采用直线法折旧。
    若企业发生赞助支出15万元,则准予在税前扣除( )万元。

    A.0
    B.15
    C.30
    D.43.2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赞助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

  • 第18题:

    某企业2004年年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为20万元(未超过亏损弥补期);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00万元;本年度发生违反税法规定的罚款支出2万元;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为4万元,按税法规定应计提的折旧为3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应付税款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该企业2004年度利润分配表中“可供分配的利润”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 )万元。
      A、181.00         
      B、186.61
      C、201.00        
      D、206.61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某物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度取得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2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12万元、营业外支出1万元、税金及附加25万元、管理费用30万元、财务费用5万元。
    2020年年初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发现如下问题:

    (1)该物业的保安和保洁人员均为劳务派遣人员,2019年支付给该劳务派遣企业20万元作为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务费,并计入该物业单位的工资薪金支出。

    (2)管理费用含业务招待费18万元,会议费2万元,符合规定的财产保险10万元。

    (3)财务费用5万元全部为银行手续费支出,且出具银行汇兑凭证,无发票。

    (4)计入成本、费用的实发工资22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15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4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万元。

    (5)固定资产台账注明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企业计提2019年折旧额为2.5万元,税法满足一次性扣除的条件,企业选择一次性扣除。

    (6)其他业务成本中企业为员工缴纳人身商业保险5万元,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租金7万元。

    (7)营业外支出中税务机关罚款1万元,并取得合法票据。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顺序计算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根据问题(1)说明账务处理错误之处并说明应该如何处理。

    (2)计算该企业2019年度的会计利润总额。

    (3)计算管理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财务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三项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6)根据固定资产折旧测算结果计算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7)计算其他业务成本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8)计算营业外支出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9)计算该企业2019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10)计算该企业2019年度的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答案:
    解析:
    (1)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按照协议(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应作为劳务费支出;
    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所以20万元应该计入劳务费支出,不应该计入工资薪金支出,工资薪金支出中要扣除20万元。

    (2)
    2019年度的会计利润总额=1000+20-800-12-1-25-30-5=147(万元)
    【思路点拨】对于错入“工资薪金支出”的劳务费20万元,并不影响会计利润,所以不用调整。

    (3)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业务招待费×60%=18×60%=10.8(万元)
    收入×5‰=(1000+20)×5‰=5.1(万元)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限额=5.1(万元)
    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18-5.1=12.9(万元)
    会议费和符合规定的财产保险费是可以据实扣除的。
    管理费用应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2.9万元。

    (4)财务费用因无法出具发票,全额纳税调增5万元。

    (5)
    工资薪金总额=220-20=200(万元)
    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限额=200×14%=28(万元)。
    实际发生额=45(万元)。
    职工福利费纳税调增额=45-28=17(万元)

    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限额=200×2%=4(万元),
    实际发生额=15(万元)。
    工会经费纳税调增额=15-4=11(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限额=200×8%=16(万元)。
    实际发生额=2(万元),无须纳税调整。

    三项经费共需纳税调增=17+11=28(万元)

    (6)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可以一次性扣除。
    纳税调减=100-2.5=97.5(万元)

    (7)
    企业为员工缴纳的人身商业保险不允许税前扣除,需要纳税调增5万元。
    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不得税前扣除,需要纳税调增7万元。
    其他业务成本需纳税调增=5+7=12(万元)

    (8)企业支付的行政性罚款不得税前扣除,需要纳税调增1万元。

    (9)2019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147+12.9+5+28-97.5+12+1=108.4(万元)

    (10)2019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108.4×25%=27.1(万元)

  • 第20题:

    某市一企业2014年的财务资料显示如下: (1)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出租空余办公楼取得年租金12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20万元; (2)本年度产品销售成本400万元,销售费用6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1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其中工商行政罚款1万元),缴纳增值税180万元,消费税50万元,营业税6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9万元; (3)本年度企业从境内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74万元,联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 (4)2013年度亏损额为3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请计算: 企业2014年收入总额是多少?


    正确答案: 收入总额
    =1000+120+20+74
    =1214万元。

  • 第21题:

    某市一企业2014年的财务资料显示如下: (1)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出租空余办公楼取得年租金12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20万元; (2)本年度产品销售成本400万元,销售费用6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1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其中工商行政罚款1万元),缴纳增值税180万元,消费税50万元,营业税6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9万元; (3)本年度企业从境内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74万元,联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 (4)2013年度亏损额为3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请计算: 企业2014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


    正确答案: 应纳税所得额
    =1140-638-30
    =472万元。

  • 第22题:

    问答题
    某白酒制造企业2006年年终所得税申报中产品销售收入30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其中弥补1999年度发生的亏损5万元),按18%的税率计算缴纳所得税0.36万元;经某会计师事务所审查该企业2006年有关业务处理如下: (1)本年度大修设备预提修理费30万元计入预提费用,发生修理支出15万元。 (2)本年度按税法规定的折旧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300万元,其中包括年初一台自制设备的折旧额(其价值20万元已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 (3)本年收回2000年已确认的坏账12万元,已调整增加坏账准备金。 (4)广告费84万元,全部计入销售费用。 (5)外购一项专利权支付200万元,本年计入费用40万元。 (6)收到保险公司无赔款优待款2万元,计入其他应付款。 (7)发生尚未完工的工程借款利息4万元,计入财务费用。 (8)本年税前弥补1999年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5万元。 (9)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3万元,取得国家指定用于设备更新的补贴收入3.5万元。 (10)企业用库存商品一批对乙企业投资,双方协议该批商品价格58.5万元(含增值税),该批商品账面价值30万元。 (1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30万元,已经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要求: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2006年汇算清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

    正确答案: (1)本年度大修设备预提修理费30万元可计入预提费用,但只能扣除实际发生修理支出15万元,应调增所得额15万元。
    (2)自制设备一台,应计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价值20万元不得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3)收回已确认的坏账12万元需并入所得额。
    (4)白酒制造企业的广告费不能扣除,应调增所得额84万元。
    (5)外购一项专利权支付200万元,摊销期10年,本年多计入费用20万元,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所得额20万元。
    (6)保险公司给予的无赔款优待2万元应计入所得额征税。
    (7)工程借款利息资本化,不得税前列支,应调增所得额4万元。
    (8)1998年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5万元,其补亏期限已过应税后弥补,应调增所得额5万元。
    (9)国库券利息收入、国家指定用途的补贴收入应调减所得额。
    3+3.5=6.5(万元)
    (10)企业用库存商品一批对乙企业投资,应视同销售,财产转让所得20万元(58.5/(1+17%)万元-30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1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设备一台,租赁期2年,一次性支付租金30万元,应分2年计入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2+15+20+12+84+20+2+4+5-6.5+20+15=192.5(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92.5×33%=63.525(万元)
    年终清缴入库所得税=63.525-0.36=63.165(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白酒酿造公司,2013年度实现白酒销售收入7400万元,其他收入225万元,投资收益15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共计683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0万元,营业外支出8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680万元。已按规定的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170万元。后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问题,公司据此按税法规定予以补税。 (1)取得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 (2)2013年4月20日购进-台机械设备,购入成本90万元,当月投入使用,企业-次扣除。按税法规定该设备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限为10年,残值率为5%; (3)12月10日接受某单位捐赠小汽车-辆,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企业未列入会计核算; (4)“营业外支出”合计80万元,其中:自行向贫困山区直接捐款30万元,税收罚款支出12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各个业务的应税所得的调整额;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

    正确答案: (1) ①国债利息收入属于免税所得,应调减应税所得15万;
    ②该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不能-次作为费用扣除,需要按规定通过折旧在税前扣除;
    本期税前可以扣除的折旧=90×(1—5%)÷10×8÷12=5.7(万元)
    应调整增加应税所得额=90-5.7=84.30(万元)
    ③受赠小汽车要并入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企业所得税;
    应调整增加应税所得58.5万元。
    ④直接向灾区的捐赠不能税前扣除,行政罚款也不得税前扣除;
    应调整增加应税所得=30+12=42(万元)
    ⑤合计调整应税所得=-15+84.30+58.50+42=169.8(万元)
    (2)应税所得=680+169.8=849.80(万元)
    应补缴纳企业所得税=849.80×25%-170=42.45(万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核了企业所得税免税项目、不得扣除项目等规定。需要掌握的主要有三点:第-,国债利息收入是免税所得,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直接捐赠、行政罚款不得税前扣除;第三,接受捐赠收入也应依照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 第24题:

    问答题
    某市一企业2014年的财务资料显示如下: (1)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出租空余办公楼取得年租金120万元,接受捐赠收入20万元; (2)本年度产品销售成本400万元,销售费用60万元,管理费用2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1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其中工商行政罚款1万元),缴纳增值税180万元,消费税50万元,营业税6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9万元; (3)本年度企业从境内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74万元,联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15%。 (4)2013年度亏损额为30万元。 根据以上资料,请计算: 企业2014年应纳税所得额是多少?

    正确答案: 应纳税所得额
    =1140-638-30
    =472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