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
(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
(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
(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
(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
(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
(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
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
(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
(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
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更多“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分期理论。


    正确答案:略

  • 第2题:

    教师资格考试: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三、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①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可据此编制新的智力测验;②课程专家应据此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③教师可据此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 第4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要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个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在游戏中只是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
    (2)权威阶段(6~8岁)。此阶段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 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可逆性阶段(8~10岁)。此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 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而且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 第5题:

    试述皮亚杰与杜威的儿童发展理论对比。


    答案:
    解析:
    (一)相同点皮亚杰和杜威都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两人都在阐述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关系中,即遗传和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强调儿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1)相互作用论的典型代表是皮亚杰,在皮亚杰看来,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自我调节作用。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首先,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可能性。其次是环境。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知的来源,因此环境是影响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是自我调节,也就是平衡的过程,这是皮亚杰对影响认知发展因素的一个独到看法。他认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外来刺激,通过自身的适应机制,机体的平衡状态不断打破又不断重建,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他认为遗传和环境两者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换而言之,交互作用论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成熟(含遗传)、环境(含教育)和人这个主体三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生的作用的大小有赖于环境的变化和主体的特性,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和主体的制约。(2)杜威认为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认为经验是一种行为、涵盖认知、情感、意志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经验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在经验过程中,儿童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形成能力、养成品德。而且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环境的塑造,还存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经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存在终极目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就是个人的经验的不断生长。(二)不同点(1)杜威的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轻视系统知识的传授。相对来说,皮亚杰倾向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他提出平衡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吸收、同化。因此,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简单增加知识量,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于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理解,新知识就很难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2)杜威从教育学的角度划分儿童的教育发展过程;重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杜威研究了教学中人的思维过程,提出“思维五步说”:置疑、提问、假设、推断、验证,由此教学采取“暗示、经验、假设、整理、验证”五个步骤,并主张打破分科和班级,主张按专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单元教学方法。皮亚杰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儿童的认知和机能,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分期,提出了著名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智力发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教学既不应该滞后于儿童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去拔苗助长。

  • 第6题:

    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依次:()()()()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第7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
    (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
    (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
    (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
    (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
    (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
    (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
    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
    (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
    (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
    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 第8题: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正确答案: (1)发生认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像、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皮亚杰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人通过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结底都是适应,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顺应是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
    (2)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婴儿的认知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周围的世界,并逐渐认知到自己与他人(父母亲)、自己与物体的不同。具有了“客体永存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在这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发展的两个典型局限性特点是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皮亚杰著名的“守恒”实验揭示了思维的片面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发展了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从而增进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这时青少年不再将思维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上,他们开始运用抽象的概念,能提出合理可行的假设并进行验证,知道事物的发生有多种可能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复杂性。

  • 第9题:

    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 A、桑代克
    • B、皮亚杰
    • C、斯金纳
    • D、杜威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活动的重要性;②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③发现式教学方法;④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⑤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⑦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⑧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一)智慧发展的阶段,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细分为六个子阶段:
    (1)0~1个月,反射活动阶段
    (2)1~4个月,习惯动作时期
    (3)4~10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时期
    (4)10~12个月,手段和目的之间分化并协调的时期
    (5)12~18个月,感知运动智慧时期
    (6)18~24个月,感知运动智慧的综合时期
    2.前运算阶段(2~7岁),分为两个子阶段:
    (1)2~4岁,象征思维阶段,已经出现了象征符号的机能。
    (2)4~7岁,知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运算获得了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接触自我中心的作用,并出现了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
    (二)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育必须要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教育对于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重要的,但又不是无限和万能的。
    教育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
    教育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加速儿童的认知过程。
    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
    (三)语言与儿童思维的关系
    第一,思维和语言是异源的。
    第二,语言是构成逻辑的必要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相当于()

    正确答案: 2—7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正确答案:根据认知结构的不同.皮亚杰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动作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前运算阶段(2~7岁)。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能运用表象和符号思维,即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和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一般需要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撑,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提,发展阶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转,思维总是朝着必经的途径向前发展。

  • 第14题:

    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答案:B
    解析:
    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有关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最广泛的理论。

  • 第15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 第16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还未掌握守恒概念,泛灵论。(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N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认识到守恒概念,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守恒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 第17题: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算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

  • 第18题: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相当于()
    2—7岁

  • 第19题: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相当于()

    • A、0—2岁
    • B、2—7岁
    • C、7—12岁
    • D、12—15岁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活动的重要性;②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③发现式教学方法;④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建构过程;⑤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⑥发展儿童的主动性;⑦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⑧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 第21题:

    单选题
    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

    桑代克

    B

    皮亚杰

    C

    斯金纳

    D

    杜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中的“前运算阶段”,相当于()
    A

    0—2岁

    B

    2—7岁

    C

    7—12岁

    D

    12—15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分成四个阶段,依次:()()()()

    正确答案: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划分理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以“运算”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思维”开始萌芽,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在这一阶段开始内化表象或形象图式。由于语言的发展,使得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认知活动不再局限于感知活动,但此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知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此阶段的思维主要特点有: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②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④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