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因是什么?
第1题:
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因?
⑴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
⑵要巩固政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
⑶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这样,为士族所操纵的“九品中正制”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6年)始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建立。
第2题:
评述隋唐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隋代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和选拔优秀人才补充官吏队伍,逐渐以分科举人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产生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社会公开考试,录取标准专凭试卷成绩,专重资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唐承隋制,进一步从考试程序、科目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科学制度,使之在人才选拔以至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越来越重要地位。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对学校教育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选才与育才标准的统一;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发展:①由于通过科举可以取得功名,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②科举考试主要是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这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和标准的一致,也具有积极意义;③科举科目中有明法、明算、童子、武举等,促进了当时专科教育、英才儿童教育及文武兼备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举又使学校教育成为其附庸,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①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几部儒家经典,造成学校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现实,空疏无用;②科举考试的方法僵化、呆板。又使得学校的教学重记诵不求义理,充满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③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声利之场,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第3题:
第4题:
隋唐时科举制度产生原因是什么?
(1)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收回选用人才的大权;
(2)要巩固政治,必须最大限度的网络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以扩大统治基础;
(3)全国统一,封建官僚机器日益完备,必须选拔大量的适应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的人才来充任各级吏员。
略
第5题:
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6题: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什么叫科举制度?产生于何时?唐代科举考试最主要科目是什么?
第8题:
科举制度成为我国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在:()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1898年
1902年
1912年
1905年
第12题: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设立
科举制度自汉代开始设立
科举制度在我国曾经实行了一千多年
解放后,我国废除了科举制度
第13题:
科举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前代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士人自由报名,应考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举荐。
(2)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德名望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是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任人唯贤,为广大庶族子弟参与政治开辟道路。
第14题:
第15题:
焊接时产生应力与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的作用;结构刚度和装配夹具的拘束力作用;焊缝在加热冷却过程中产生组织变化等都使焊接接头主生不均匀塑性变形和焊接应力。
略
第16题:
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制度废除于()
第17题:
隋唐科举制度的实行,缓和了魏晋以来地主阶级内部()和()间的矛盾,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第18题:
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第19题:
科举制度形成原因分析。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