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意识具有怎样的年级特点,并说明其如此表现的原因?
第1题:
下列小学生意志坚持性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好
B、一年级儿童已具有一定的坚持性
C、小学生的坚持性品质较差
D、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迅速发展。
第2题:
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男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1)晚清时期的服饰已出现变革的倾向。鸦片战争后人们突破旧的着装规范,不按品级穿戴。团蟒之纹、四开之袍已不能严格地标志等级,民间也不再遵制禁穿金秀、彩绣、狐皮等服装,原为一二品官所披的红色风兜,在上海随处可见。(2)在沿海城市许多为外商工作的买办开始已西服为身份标志。留学生归国后也着西装及租界的华人也效穿西服。中年人以中服为常服,也不排斥一些贵官在交际中西服革履装着。(3)晚清军服为开襟式,结以纽扣,衣长与两胯圆轴骨平齐。将官与骑兵着皮靴,步兵着宽紧皮靴用麻布裹腿;衣、帽上缀有帽徽、领章、肩章、胸章、袖章等,以标示部队,区分等级等。日式学生上装为直立领,左胸有一暗口袋,最为流行。原因:晚清时期,鸦片战争的开始,西方文化进入了中国,清代的冠服制度出现动摇,留学生和新思潮的青年多喜效穿西服,通商口岸服饰率先变化,清代服装从内容到形式上受到一定的冲击。
第3题:
(2)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表现: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原因: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繁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第4题:
第5题: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一定规律性,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6题:
成本控制具有怎样的特点?其特点要求是什么?
第7题:
说明蛲虫病的感染及流行特点,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第8题:
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平衡阶段是()。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
第12题: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具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裴注重点不在名物训诂,而在于史料的补充,它引用的书籍多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泛。它的特点归结为四个方面:
A、补缺,即补充《三国志》记载的缺漏。如《魏书•武帝纪》注全文收录了曹操的《述志令》。其中还补充了有关“屯田”的记载140多字。在《任峻传》注中又补充了182字。
B、纠谬,即纠正《三国志》记载的错误。如官渡之战,《魏书•武帝纪》云‘兵不满万’”。裴注引《荀彧传》所云”十万之众”辩明“官渡之役不得云:‘兵不满万’也。”
C、评论,即对《三国志》所载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
D、备异,即对各种不同的记载,暂时无法下结论的,采取兼蓄并存的方法。
第15题:
第16题: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大都是在同他人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或成人应该更多地向他们提供各种良好的榜样,同时,要具体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并告诉学生这种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与榜样对比来评价自己,进而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由于自我评价能力有了更大发展,教师或成人就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如道德认识方面入手,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社会道德规则,增强是非判别能力以帮助他们准确适当地评价自己。
(二)针对小学生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应该更多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主要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使他们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成人的依附性还很强,所以使其体验到教师或成人的亲切感更有利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体验开始逐渐丰富,因此教师或成人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多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是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及良好品质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培养他们自控能力的复杂性。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或成人应该经常形象化地给他们讲解各种行为规则,并指出不遵守这些规则所产生的危害,向他们提供自我控制比较强的榜样形象,同时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情境,让儿童在活动中相互评价、相互制约,进而提高自我控制水平。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社会规范,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进步,因此家长或老师应当适度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但仍不忘及时地引导,使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略
第17题:
不属于小学生意志果断性的特点的是()
第18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最强,其次是二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最弱。
第19题:
就小学生自我发展而言,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上升时期是()。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