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学习策略训练的内容时,为什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其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学习动机等?
第1题:
在认知教学中,应该教学生学习记忆的策略、组织的策略和思维的策略三种认知策略。()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学习策略主要包含()因素。
第6题:
下列不属于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因素是()
第7题:
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教师需要考虑()
第8题:
“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第9题:
()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第10题:
认识和认知活动要越过间接经验的阶段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第11题:
认知策略
学习策略
认知方式
认知技能
第12题:
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
第13题:
A、学习动机激发
B、元认知技能训练
C、学习策略训练
D、学习的性别角色定位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在确定学习策略训练的内容时,为什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其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学习动机等?
学生的年龄及相应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因素决定学习策略训练中可以选择的训练内容。如果训练对象为初中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抽象概念,但多数中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获得纯粹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领域能达到这一发展水平,但在其他领域却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因此,初中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仍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也就是说,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策略,不能太抽象,只能选择易于操作、不太复杂的学习策略。训练相对抽象的管理策略时,如制定目标、评价学习进步情况等,教师要设计一些具体步骤,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体会这些管理策略的作用。
在认知风格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如属于场独立,还是场依存型,偏爱哪些信息输入渠道。然后,调查学生是否已经使用了与这些风格特点相符的学习策略。学生首先可以学习符合自己认知风格特点的学习策略,这样的训练效果较好。其次,也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与风格特点不符的学习策略,这一方法被称为补偿训练。学生要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这样的信息刺激会更全面、有效。
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的高低也会影响策略的选择。具有深层动机的学生不仅仅对提高语言形式准确性的学习策略感兴趣,对提高语言运用、语言交际能力的学习策略更感兴趣。而具有表层动机(如有些学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并不感兴趣,只求英语考试获得好成绩,考进理想的高中和大学而已)的学生可能更关心如何背单词、学语法,以及考试技巧和策略。至于课外的语言运用,如果考试不作要求,他们就认为是浪费时间。那么,对他们进行关于功能操练策略训练的效果可能不如训练形式操练策略明显。
略
第17题:
根据体育学习策略在认知—运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体育学习策略包括体育学习认知—运动策略和认知—调控策略。
第18题:
在开展教学之前,一项重要的教学准备就是分析学习者特征。具体而言学习者特征包括()
第19题: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第20题:
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第21题:
影响体育学习策略获得和运用的内部因素包括()。
第22题:
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第23题:
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智力水平
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
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基础
以上都是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