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环境阈值说”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


    答案:错
    解析:

  • 第2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森林的景观阈值高于灌木
    B:灌丛的景观阈值高于草本
    C:周围环境全为裸岩背景时,阈值最低
    D:景观阈值与植被关系密切

    答案:A,B,D
    解析:

  • 第3题:

    环境阈值说
    认为各种遗传特性的实现必须有环境因素,但起作用的环境因素的量和质是依据遗传特性而有所不同。环境因素是作为各遗传特性显现的阈值因素在工作。(夸大了遗传的决定作用。)

  • 第4题: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T9175-1988)中长、中、短波段的一级标准阈值是()V/m


    正确答案:10

  • 第5题:

    有人说“环境改变人”,也有人说“人创造环境”,你是怎么认识的?


    正确答案:(1)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2)人一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着身体,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一个人的身心能否得到发展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董仲舒认为人的品德“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3)人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客观的环境条件没有成为主观的活动对象,那么,再好的客观环境条件,也不会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比如,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成为很有作为的人。
    (4)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和人民拥护的公务员。

  • 第6题:

    人们对香味物质的最低感知量()称为阈值,闻香的阈值称作嗅阈值,尝味的阈值称作味阈值。


    正确答案:浓度

  • 第7题:

    旅游环境的观点不包括的是()

    • A、条件说
    • B、场所说
    • C、自然环境说
    • D、范围与内容说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何谓新陈代谢、兴奋性、稳态、阈值、内环境、反射?


    正确答案: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阈值: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即细胞外液。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 第9题:

    问答题
    何为空气环境的“阈值”,根据人在空气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短给出了几种阈值。

    正确答案: 所谓“阈值”就是空气中传播的物质的最大浓度,且在该浓度下长期工作生活的人们均无有害影响。
    人在空气环境中正常的8h工作日或35h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值,且长期处于该浓度下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均无有害影响,此时的值为“时间加权平均阈值”;人在空气环境中暴露时间为15min以内允许的最大浓度为“短期暴露极限阈值”,人在空气环境中即使是瞬间也不应超过的浓度称为最高限度“阈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阈值可以分为()阈值、()阈值和()阈值。

    正确答案: 绝对,差别,最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T9175-1988)中30~300MHz波段的一级标准阈值是()V/m,二级标准阈值是()V/m。

    正确答案: 5,1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何谓新陈代谢、兴奋性、稳态、阈值、内环境、反射?

    正确答案: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阈值: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即细胞外液。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景观阈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A:通常灌丛的景观阈值高于草本
    B:景观阈值与植被密切相关
    C: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高的,景观阈值高
    D:一般孤立景观阈值低,坡度大和高差大的景观阈值较低

    答案:A,B,D
    解析:
    C项错误,生态系统破碎化严重的景观阈值低。景观阈值与植被密切相关,一般森林的景观阈值较高,灌丛次之,草本再次之,裸岩更低。一般孤立景观阈值低,坡度大和高差大的景观阈值较低。

  • 第14题:


    大鼠灌服龙胆草、黄连、黄柏、知母、生石膏等寒凉药,可制备寒证模型。

    下列有关寒证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A.痛阈值降低
    B.惊厥阈值降低
    C.痛阈值升高,惊厥阈值降低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升高
    E.痛阈值、惊厥阈值均升高

    答案:E
    解析:
    寒证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表现为痛阈值、惊厥阈值升高,兴奋性递质NA、DA含量降低,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升高;经温热药治疗后,脑内NA、DA含量升高,而5-HT含量降低。

  • 第15题:

    关于痛阈正确的是()

    • A、忧虑可提高痛阈
    • B、儿童的疼痛阈值高于成年人
    • C、儿童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成年人
    • D、有兴趣的活动可降低痛阈
    • E、优美的环境可降低痛阈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T9175-1988)中30~300MHz波段的一级标准阈值是()V/m,二级标准阈值是()V/m。


    正确答案:5;12

  • 第17题:

    对一个风味或口味的刺激,能确实识别出是什么味的最低浓度称为()。

    • A、绝对阈值
    • B、识别阈值
    • C、差异阈值
    • D、临界阈值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阈值方法的核心是阈值的确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草原虫害防治指标是指通过防治挽回的经济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害虫密度,也就是说害虫达到这个密度时就应采取控制措施。防治指标通常称作(),用害虫的密度来表示。

    • A、经济阈值
    • B、防治阈值
    • C、经济指标
    • D、经济密度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景观阈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灌丛的景观阈值髙于草木
    • B、景观阈值与植被密切相关
    • C、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高的,景观阈值高
    • D、一般孤立景观阈值低,坡度大和高差大的景观阈值较低

    正确答案:A,B,D

  • 第21题:

    单选题
    旅游环境的观点不包括的是()
    A

    条件说

    B

    场所说

    C

    自然环境说

    D

    范围与内容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环境阈值说

    正确答案: 认为各种遗传特性的实现必须有环境因素,但起作用的环境因素的量和质是依据遗传特性而有所不同。环境因素是作为各遗传特性显现的阈值因素在工作。(夸大了遗传的决定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痛阈正确的是()
    A

    忧虑可提高痛阈

    B

    儿童的疼痛阈值高于成年人

    C

    儿童的疼痛阈值明显低于成年人

    D

    有兴趣的活动可降低痛阈

    E

    优美的环境可降低痛阈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