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恒定刺激法和()。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感觉阈限和感受性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感觉阈限用感受性大小来衡量 (B)感受性用感觉阈限大小来衡量
    (C)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高 (D)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并不确定


    答案:B
    解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 第2题:

    下列有关恒定刺激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A.所求阈限值完全符合阈限的操作定义
    B.一般需5 -7个不同的刺激强度
    C.计算方法包括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和最小二乘法
    D.三类反应中,被试自信,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多

    答案:B,C
    解析:
    阈限的测量。 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一般选取5 -7个不同强度的刺激,测量绝对阈限时不需要标准刺激,测量差别阈限时需要一个标准刺激。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和斯皮尔曼分配法。在被试作三类反应时,若被试较为自信,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少;若被试较为谨慎,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多。听以,让被试作出两类反应:取25%和75%处的刺 激的差的一半作为差别阈限,即75%差别阈限(与操作定义不符)。故选择BC。(恒定刺激法可以考计算,掌握直线内插法。)

  • 第3题:

    下列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中,最容易产生动作误差的是

    A.平均差误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信号检测法

    答案:A
    解析:
    平均差误法的实验中,由于比较刺激是由被试自己控制和调节的,所以,由于被试动作变化的随机性,就很容易产生动作误差。

  • 第4题:

    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平衡法
    B.最小变化法
    C.恒定刺激法
    D.平均差误法

    答案:D
    解析:
    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是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的仪器。

  • 第5题: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是什么?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它们是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它会因其递增和递减的刺激系列而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他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但在应用三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对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其差别阈限。

  • 第6题:

    韦伯定律说明了()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 A、感觉适应
    • B、绝对感觉阈限
    • C、差别感觉阈限
    • D、相对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值越高,真受性(),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


    正确答案:越低;越高

  • 第8题: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阈限
    • B、绝对阈限
    • C、差别阈限
    • D、相对阈限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恒定刺激法和()。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正确答案:费希纳、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传统心理物理法

  • 第10题:

    单选题
    韦伯定律说明了()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A

    感觉适应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相对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
    A

    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B

    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

    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D

    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

    阈限

    B

    绝对感觉阈限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相对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注意区分绝对和差别感觉阀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

  • 第13题:

    下列关于费希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出了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
    B.提出了感觉“阈限”概念,并对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C.提出了“负感觉”概念,并用负的数量来表示无意识现象
    D.发晨了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

    答案:A,B,C
    解析:
    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的历史。 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①费希纳定律。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费希纳定律,该定律说明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②心理物理学实验方法。费希纳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为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他提出了感觉“阈值”概念,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负感觉”。概念。④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人弥补了阈限概念的不足和缺陷,发展了新的理物理学方法——信号检测论。此外,费希纳还首次提出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于1860年,费希纳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信号检测论最早被坦纳和斯韦茨(Tanner和Swets,1954)等人首先用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见郭秀艳、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故D选项错误。费希纳作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关于他的知识。

  • 第14题:

    某研究者在用心理物理法测量感觉阈限时,若他想在测量时,让被试亲自参与,并且更有效地调动被试的积极性,那么他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最小变化法
    B.平均差误法
    C.恒定刺激法
    D.调整法

    答案:B,D
    解析:
    平均差误法。 A项最小变化法又叫做极限法。C项恒定刺激法又叫做正误法,次数法。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再造法、均误法。在平均差误法中,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该方法由于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能更有效地调动被试的积极性。

  • 第15题: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  )

    A.最小变化法
    B.恒定刺激法
    C.信号检测论
    D.平均差误法

    答案:A,B,D
    解析:

  • 第16题:

    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

    A.最小变化法
    B.恒定刺激法
    C.平均差误法
    D.数量估计法

    答案:A,B,C
    解析:
    费希纳设计的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 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闰限的位置。恒定刺激法又称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测量感觉阈限时,一般只使用少数几个刺激,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是恒定不变的。刺激的呈现是随机的,每呈现一个刺激只要求被试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等,然后按照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和“无”或“轻”和“重”的次数计算阈限值。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这个方法的典型实验程序是让被试任意调节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

  • 第17题: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査绝对感觉阈限的含义。

  • 第18题:

    感觉阈限有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类。绝对阈限说明人能感觉到刺激本身的存在,差别阈限说明人能否感觉到刺激的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阈限
    • B、绝对感觉阈限
    • C、差别感觉阈限
    • D、相对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 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 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试述感觉阈限测量的三种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1)在测定绝对阈限时,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报告表示是否感觉到刺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有”“无”或“+”“一”记录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实验;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然后,先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即被试者反应转折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再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便是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值。
    (2)和绝对阈限的测定不同,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一个是强度大小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强度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的比较刺激。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将被试的报告分为三类反应,(1)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记为“+”;(2)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为“=”;(3)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记为“-”。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差别阈限2luLLDL?=,其中Lu为递减系列中“+”到非“+”反应的中点,Ll为非“-”到“-”反应的中点。
    (3)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做到数量一致。而练习与疲劳误差可以通过ABBA法进行控制。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除了上述四种误差,还会产生由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每次呈现的相对关系导致的时空误差,这可用多层次ABBA法进行控制。
    2.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的具体作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阈限值。在用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时,只要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从点a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阈限。在用直线内插法差别阈限时,如要求被试做三类反应,则用直线内插法求得50%的次数被判断比标准刺激大的刺激强度和50%的次数被判断比标准刺激小的刺激强度,两者相间除二便是差别阈限。当只要求被试进行两类反应时,则要选取75%处,作直线内插,再求差别阈限,这种阈限称为75%差别阈限。
    3.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的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主试则记录每次调节的结果。测定绝对阈限时,只要设定标准刺激为零即可,绝对阈限等于每次调节的均值。而差别阈限NPSEXAEM?Σ=或NSXAEtst?Σ=,其中PSE为每次调节的均值,而St为标准刺激强度。
    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就要产生动作误差,亦即因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误差。若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相继呈现的,又易产生时间误差。因此,在实验中应加以控制,控制方法依具体实验不同而不同,一般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还可使比较刺激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两方面来进行调整,以便控制动作误差等。

  • 第22题:

    填空题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恒定刺激法和()。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正确答案: 费希纳、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传统心理物理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正确答案: 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简称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通过绝对感觉阈限的测量来了解感觉系统的绝对感受性。绝对阈限又分为感觉的下绝对阈限和上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下绝对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大刺激量称为感觉的上绝对阈限。从下绝对阈限到上绝对阈限之间的距离,即是人的有关感受性的范围。
    (2)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是被试辨别两种同类刺激强度不同时所需要的最小差异值。这一量值又称为最小可觉差(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感觉阈限测量的三种基本方法。

    正确答案: 1.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1)在测定绝对阈限时,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报告表示是否感觉到刺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有”“无”或“+”“一”记录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实验;对于递减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然后,先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限,即被试者反应转折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再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便是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值。
    (2)和绝对阈限的测定不同,用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一个是强度大小不变的标准刺激,另一个是强度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的比较刺激。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将被试的报告分为三类反应,(1)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记为“+”;(2)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为“=”;(3)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记为“-”。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差别阈限2luLLDL?=,其中Lu为递减系列中“+”到非“+”反应的中点,Ll为非“-”到“-”反应的中点。
    (3)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最小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做到数量一致。而练习与疲劳误差可以通过ABBA法进行控制。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时,除了上述四种误差,还会产生由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每次呈现的相对关系导致的时空误差,这可用多层次ABBA法进行控制。
    2.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的具体作法如下:(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阈限值。在用直线内插法求绝对阈限时,只要将刺激作为横坐标,以正确判断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画出曲线。然后再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从点a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就是阈限。在用直线内插法差别阈限时,如要求被试做三类反应,则用直线内插法求得50%的次数被判断比标准刺激大的刺激强度和50%的次数被判断比标准刺激小的刺激强度,两者相间除二便是差别阈限。当只要求被试进行两类反应时,则要选取75%处,作直线内插,再求差别阈限,这种阈限称为75%差别阈限。
    3.平均差误法
    平均差误法的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主试则记录每次调节的结果。测定绝对阈限时,只要设定标准刺激为零即可,绝对阈限等于每次调节的均值。而差别阈限NPSEXAEM?Σ=或NSXAEtst?Σ=,其中PSE为每次调节的均值,而St为标准刺激强度。
    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就要产生动作误差,亦即因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误差。若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相继呈现的,又易产生时间误差。因此,在实验中应加以控制,控制方法依具体实验不同而不同,一般可采用多层次的ABBA法,还可使比较刺激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两方面来进行调整,以便控制动作误差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