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心理旋转”相关问题
  • 第1题:

    “随旋转角度增加,反应时增加”属于心理旋转的哪一特性?

    A、渐进性

    B、空间性

    C、策略性

    D、可控性


    参考答案:A

  • 第2题:

    下列字母或数字中,不能作为心理旋转实验材料的是()

    A.H
    B.2
    C.G
    D.7

    答案:A
    解析:
    反应时。 心理旋转的实验材料要求为非对称性的字母或数字(如G、R、2、4、7等)。H是对称的,所以不行。

  • 第3题:

    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有

    A.点探测实验
    B.心理扫描实验
    C.Stroop实验
    D.心理旋转实验

    答案:B,D
    解析:
    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可以进行心理旋转操作;心理扫描实验证明表象可以进行心理扫描操作。

  • 第4题:

    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 )。


    答案:可操作性,
    解析:

  • 第5题:

    经典心理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以()形式存储,这样,表象是()的近亲。
    模拟码;知觉

  • 第6题:

    Shepard等关于心理旋转的研究是着眼于()的表征和加工。
    表象

  • 第7题:

    在以R字符所作的心理旋转试验中(Cooper&Shepard,1973),心理旋转反应曲线上,以()度为界,曲线两侧是对称的。

    • A、45
    • B、90
    • C、180
    • D、270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心理旋转实验证实了心理的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填空题
    经典心理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以()形式存储,这样,表象是()的近亲。

    正确答案: 模拟码,知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心理旋转实验的结果是()
    A

    反应所需的时间和旋转的度数呈非线性关系

    B

    旋转度数越小,反应时越短

    C

    旋转度数越大,反应时越短

    D

    反应所需的时间和旋转的度数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阐述“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典型实验,你认为它们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里?

    正确答案:
    (1)“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典型实验
    “心理旋转”实验是197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谢帕德和梅茨勒等做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是一对不同方位的立方体的二维形式图。实验要求被试判断立方体方位。无论图片所示的物体是在平面上旋转,还是在三维深度中旋转,判断所用的时间同两物图片上的角度差异成线性关系,即旋转的角度越多,反应所用的时间越长。1973年谢帕德和库帕合作,以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向和反向的字母R为实验材料,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一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字母心理旋转的角度越大,作出判断所用的时间就越长。这些结果说明了人们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还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心理扫描”实验是柯斯林及其同事在70年代初开始对表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研究者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同样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也是可以被扫描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在实验里要求被试构成一个视觉表象并加以审视,如同利用眼睛来扫描,以确定其中的客体或空间特性,记录所需的时间,这些就是心理扫描实验,实验主要涉及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2)“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的实验对心理学的贡献
    ①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客观存在,并非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所预言的那样,外界刺激传入大脑,就如同进入了黑箱子,人们无法知道头脑是怎样活动的。表象也不像机能主义心理学家那样,单凭被试者的内省报告就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用实验进一步揭露了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②实验证明了表象是事物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时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是一种真实的物理旋转的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时不受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这些实验引起了一些争论,推动了相关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随旋转角度增加,反应时增加”属于心理旋转的哪一特性?()
    A

    渐进性

    B

    空间性

    C

    策略性

    D

    可控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当实验强制要求时,心理旋转可随意按一定方向和角度进行。”属于心理旋转的哪一特性?

    A、渐进性

    B、空间性

    C、策略性

    D、可控性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


    答案:
    解析:
    (1)心理旋转是指通过心理操作(不霏实际操作)将所知觉到的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2)心理旋转实验的逻辑是减法反应时逻辑:假设有两个任务,它们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就是通过心理旋转来消除两者角度差所需的时间。如发现两个任务的反应时确有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和两个任务之间的角度差呈正比关系,就可证明心理旋转的确存在。

  • 第15题:

    在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中,因变量是

    A.反应时间
    B.旋转角度
    C.再认数量
    D.回忆数量

    答案:A
    解析:
    在经典的心理旋转试验中,被试的反应时属于因变量,物体旋转的角度属于自变量。

  • 第16题:

    有关心理旋转的实验发现支持()。

    A心理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

    B心理表象以命题码形式存储

    C心理表象以听觉形式存储

    D心理表象以语义形式存储


    A

  • 第17题:

    心理旋转
    Shepard和Metzler(1971年)的经典的心理旋转实验,为研究表象提供了客观的、定量的方法。

  • 第18题:

    在以R字符所作的心理旋转试验中(Cooper&Shepard,1973),旋转角度为()度时,被试的反应时最长。

    A60

    B180

    C270

    D360


    B

  • 第19题:

    Georgopoulos和他的同事们()使用猴子()皮层的()技术,发现了猴子心理旋转的生理学证据。


    正确答案:1989年;运动;单细胞记录

  • 第20题:

    单选题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特点。
    A

    直观性

    B

    稳定性

    C

    概括性

    D

    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且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 第21题:

    单选题
    有关心理旋转的实验发现支持()。
    A

    心理表象以模拟码形式存储

    B

    心理表象以命题码形式存储

    C

    心理表象以听觉形式存储

    D

    心理表象以语义形式存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心理旋转连续扫过中间所有可能角度”属于心理旋转的哪一特性?()
    A

    渐进性

    B

    连续性

    C

    个体差异性

    D

    可控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心理旋转

    正确答案: 斯坦福大学的谢帕德进行的心理旋转实验,证实表象是类似于视觉的信息加工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在以R字符所作的心理旋转试验中(Cooper&Shepard,1973),心理旋转反应曲线上,以()度为界,曲线两侧是对称的。
    A

    45

    B

    90

    C

    180

    D

    27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