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题目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相似考题
更多“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正确答案:

  • 第2题:

    如何促进小学生对知识进行保持?


    参考答案: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

  • 第3题:

    4 3 . 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4 3 .( 1 ) 配合运用正例反例
            ( 2 ) 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 3 ) 科学地进行比较
            ( 4 )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4题:

    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案:
    解析:
    (1)应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是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5题: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答案:
    解析:
    【要点】(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 第6题: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堂学习?


    答案:
    解析: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求小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要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保证听课有较好的效果。
    (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 第7题:

    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哪些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 第8题:

    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正确答案: 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引导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3)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合理进行复习。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并且运用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方法。

  • 第9题: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后复习?


    正确答案: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课后复习的方法有:
    (1)回顾讲授内容及重点,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
    (3)整理笔记,便于复习。
    (4)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求助教师或同学力求解决疑难。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正确答案: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

    正确答案: 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引导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1)深度加工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3)进行组块化编码。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4)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合理进行复习。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并且运用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正确答案: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该进行相应的辅导。
    (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对于那些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障碍的行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正确答案:

  • 第14题:

    试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 第15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 第16题:

    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点,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可能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咨询并不是因为有“病”,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
    (6)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新生入学适应辅导、智力发展问题辅导、学习疲劳的辅导、学业不良的辅导等。

  • 第17题:

    说一说小学生如何跟父母交流?【学科知识】


    答案:
    解析:
    第一招:“读心”术。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点礼物表达心意,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晨好”,外出时要向父母说声“再见”并交代预计回家的时间等。
    第二招:“出击”术。每周主动跟父母一起做几件事,边做边交流;每天可在饭前饭后,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让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第三招:“责任”术。除读书学习外,还要积极协助父母做家务,主动分担一些家庭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术。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动道歉,这样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第五招:“写信”术。如果直接和父母对话,可能会惹他们生气,或者没有和父母对话的机会,你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在信中写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对父母的希望等。
    第六招:“协议”术。与父母协商签订沟通协议书,在协议书中,除了对自己提出要孝敬、尊重父母的要求外,也对父母正确养育教导孩子的行为做出要求,并随时在家庭生活中进行监督。
    第七招:“倾听”术。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急于反驳,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人的事,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这样也许会真正理解你的父母。

  • 第18题:

    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 第19题:

    如何引导公众自觉掌握防震知识?


    正确答案: 防震、避震知识非常丰富,包括地震基本知识、正确识别地震传言知识、各种条件下避震知识、受伤条件下自救、互救知识等。一是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引导公众自觉、主动掌握;二是要引导家庭准备好应急预案,开展家庭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三是要开展多种条件下应急避险演练。

  • 第20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正确答案: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确运用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 第21题:

    为保证知识和技能的现时有效,飞机维修人员应定期更新哪些信息?(如何保持知识的有效)


    正确答案: 1.心得机型和衍生型号
    2.新技术和新的航空系统
    3.新的工具和维修方式
    4.与自身工作有关的航空器和系统的改装
    5.维修程序和方法的更改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堂学习?

    正确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听。要求小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2)注意看。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3)多动脑。要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鼓励小学生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保证听课有较好的效果。(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正确答案: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