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物的控制阶段(1900年-1960年)
(2)自动化技术阶段(1960年-1970年)
(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970年-1990年)
(4)知识管理阶段(1990年-至今)
更多“概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相关问题
  • 第1题:

    以下属于霍顿 (F. W. Horton) 的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和观点的是()

    A信息资源管理发展阶段假说

    B信息资源管理的“三E”目标

    C管理信息系统(MIS)与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区别

    DIRM是管理思想史上新的里程碑


    答案:B

  • 第2题:

    概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体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 第3题: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初级阶段:传统的经验管理。
    (2)科学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相互适应。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 第4题:

    简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如下:
    1)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后期,是西方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时期。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转换期。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在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第5题:

    下列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信息的检索
    • B、信息资源管理只有通过计算机才能实现
    • C、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实现信息的使用价值
    • D、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概述信息资源的形成领域和信息资源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政府文书管理:政府的文书管理、行政管理等是IRM的发源领域。在文书管理工作中,人们为了解决日益膨胀的记录信息,开始考虑利用政策手段控制信息量,实现信息共享,以达到减轻组织的文书工作负担的目的。
    2、企业信息管理: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是企业内部工作保持正常、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而外部环境信息,则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养料”。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50年左右),物的控制;
    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第三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知识管理。这就是著名的“四阶段说”。

  • 第7题:

    简述信息评价概述。


    正确答案: 信息评价分为信息收集评价、信息分析评价和分析成果评价3个环节。
    信息搜集评价的目的在于求“真”、求“实”和求“效”。这个环节可以细分为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搜索方案和选择评价信息源两步。
    选择评价信息源可采用直接评价或间接评价方式。
    成果评价是对信息分析和预测产品的评估,一般有:1、专家评价法:重点是考察程序完备度和内容先进性。(1)形式审查(2)内容评价。2、用户评价法:强调“利”和“用”,因此主要看适用性、可用度和利用环节。

  • 第8题:

    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有()。

    • A、传统管理阶段
    • B、技术管理阶段
    • C、资源管理阶段
    • D、知识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问答题
    概述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内容。

    正确答案: 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可分两阶段: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从空间分布性来看,信息系统资源管理要完成对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五种组成要素的管理。
    把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分布性结合起来考虑,就构成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包括了开发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对完成对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的所有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关于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现在普遍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文献信息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当代信息资源管理。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正确答案: (1)创建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①吸引和获取关键人才;②制定激励措施和办法;③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
    (2)成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①制定人力资源规划;②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③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成熟阶段。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是:①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②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
    (4)衰退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重点:①妥善裁减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②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除了传统信息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以外,还包括()
    A

    数据管理阶段

    B

    知识管理阶段

    C

    战略管理阶段

    D

    战术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后期,是西方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时期。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转换期。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在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第14题:

    试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从管理内容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⑴现场事务管理阶段。现场事务管理一般指管理者一般在现场以保证工作任务完成为目的进行的人为资源管理。它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与工作人员,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处理人事矛盾、人员调配与劳动监督。
    ⑵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业务管理,一般指在办公室而非现场进行的一种间接性人力资源管理。这种管理有专门的办公室与专业工作人员,管理的内容是比较专业化的人员招聘、甄选、配置、培训、考评、薪酬等。
    ⑶指导协调管理。指导协调管理属于一种专家型的咨询指导式管理。在这种管理方式中,人力资源部所有的人员都是专家,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与技术的研究与制订;负责对政策与制度执行的督促与检查;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案的咨询与指导;负责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咨询与贯彻,当组织领导的高参。

  • 第15题:

    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除了传统信息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以外,还包括()

    • A、数据管理阶段
    • B、知识管理阶段
    • C、战略管理阶段
    • D、战术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概述明代心学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主要流派。


    正确答案: 明初在意识形态中,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到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出现了王守仁的“心学”。王守仁即王阳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带兵镇压过农民起义,并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著名论断。在哲学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认为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反对程朱理学理在心外的命题。此外,他还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在王守仁之后,各地王门学者一时俱起,其中以王艮及泰州学派最为著名。王氏长期在小生产者中讲学,宣传王阳明的学说,并提出了“明哲保身论”。另一位著名的王门学者是李贽。李贽号卓吾,著有《焚书》、《藏书》等,在哲学上基本上与王阳明保持一致,但他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王学在明代盛极一时,但由于“王学异端”的出现,使它失去了统治者的宠爱,到了清代,程朱理学重新抬头,形成所谓“宋学”。虽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理学名臣”,并重刊了《性理大全》,但理学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反理学的思想相当活跃。

  • 第17题:

    关于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现在普遍认为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文献信息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当代信息资源管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概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马钱德和克雷斯莱因的“四阶段说”。物的控制1900-1960纸张、打字机。自动化技术1960-1970二、三代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1970-1990分布式数据理、PC机。知识管理1990-至今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 第19题:

    概述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内容。


    正确答案: 从系统生命周期的角度,信息系统资源管理可分两阶段: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从空间分布性来看,信息系统资源管理要完成对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五种组成要素的管理。
    把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分布性结合起来考虑,就构成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全部内容,包括了开发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对完成对人、硬件、软件、数据和处理规程的所有管理。

  • 第20题:

    问答题
    概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物的控制阶段(1900年-1960年)
    (2)自动化技术阶段(1960年-1970年)
    (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1970年-1990年)
    (4)知识管理阶段(1990年-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如下:
    1)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后期,是西方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时期。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步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转换期。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在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概述信息资源的形成领域和信息资源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1、政府文书管理:政府的文书管理、行政管理等是IRM的发源领域。在文书管理工作中,人们为了解决日益膨胀的记录信息,开始考虑利用政策手段控制信息量,实现信息共享,以达到减轻组织的文书工作负担的目的。
    2、企业信息管理: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输是企业内部工作保持正常、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而外部环境信息,则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养料”。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50年左右),物的控制;
    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
    第三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知识管理。这就是著名的“四阶段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所经历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概述明代心学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主要流派。

    正确答案: 明初在意识形态中,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到明代中叶,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出现了王守仁的“心学”。王守仁即王阳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带兵镇压过农民起义,并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著名论断。在哲学方面,他继承并发展了南宋陆九渊“心即理”的学说,认为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反对程朱理学理在心外的命题。此外,他还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张。在王守仁之后,各地王门学者一时俱起,其中以王艮及泰州学派最为著名。王氏长期在小生产者中讲学,宣传王阳明的学说,并提出了“明哲保身论”。另一位著名的王门学者是李贽。李贽号卓吾,著有《焚书》、《藏书》等,在哲学上基本上与王阳明保持一致,但他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反对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王学在明代盛极一时,但由于“王学异端”的出现,使它失去了统治者的宠爱,到了清代,程朱理学重新抬头,形成所谓“宋学”。虽然当时也出现了一些“理学名臣”,并重刊了《性理大全》,但理学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反理学的思想相当活跃。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