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缓冲区的作用是什么?试述UNIX为块设备设置多缓冲的目的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μs。

    A.100 B.107 C.152 D.170A.100 B.107 C.152 D.170


    正确答案:C,B

  • 第2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0μs,缓冲区送入用户区的时间是60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捃的处理时间为50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File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51)μs:采用双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52)μs。

    A.1000

    B.1110

    C.1650

    D.2100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5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在用户区内系统对每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______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μs。

    A.150
    B.151
    C.156
    D.201

    答案:C
    解析:
    因为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下图所示。



    单缓冲工作过程图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1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依次类推,如下图所示。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 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5+5=20,Doc1文件的处理时间为20×10+1。



    单缓冲并行工作示意图双缓冲工作方式基本方法是在设备输入时,先将数据输入到缓冲区1,装满后便转向缓冲区2。此时系统可以从缓冲区1中提取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最后由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



    双缓冲工作过程图双缓冲可以实现对缓冲区中数据的输入T和提取M,与CPU的计算C,三者并行工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双缓冲进一步加快了I/O的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双缓冲时,系统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可以粗略地认为是Max(C, T)。如果C<T,可使块设备连续输入;如果C>T,则可使系统不必等待设备输入。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采用双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15×10+5+1=156。



    双缓冲并行工作示意图

  • 第4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6u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us,在用户区内系统对每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u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u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us.

    A.160
    B.161
    C.166
    D.211

    答案:C
    解析:
    这是一个简单的缓冲区的问题。由于缓冲区的访问是互斥的,所以对单一缓冲区,从磁盘写入和读出到用户区的操作必须串行执行,也就是要保证互斥操作。而CPU对数据的分析与从用户区读数据也是需要互斥操作,但是CPU分析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操作可以并行。从本题看,由于分析所用的时间小于从磁盘写入缓冲区的时间,因此,CPU会空闲。单缓冲区的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缓冲区读出时间)×10+CPU处理最后一块数据的时间=(16+5)×10+1=211μs。当采用双缓冲区时,每块缓冲区的操作也必须满足互斥操作,但是,对两块缓冲区的操作却可以并行,所以,当第一个缓冲区写满以后,磁盘紧接着写另一个缓冲区,同时,前一个已经满了的缓冲区被读出到用户区,并立即进行CPU的数据分析。读出操作和数据分析必须互斥进行,故,从时间上看,当数据被读出并分析后,恰好另一个缓冲区也写满了,可以立即进行读出数据到用户区并进行数据分析。两块缓冲区交替进行读写,直到数据分析完毕,因此,总时间=(磁盘写入缓冲区时间)×10+读出最后一块数据时间+CPU分析最后一块数据时间=(16)×10+5+1=166s。

  • 第5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时间为(25)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26)μs。

    A.100
    B.107
    C.152
    D.170

    答案:C
    解析:
    单缓冲区:(10+5)×10+2=152

  • 第6题:

    DM日志缓冲区的作用()。

    • A、存储数据块
    • B、解决内存的申请与释放
    • C、用于存放重做日志的内存缓冲区
    • D、用于存放回滚日志的内容缓冲区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深度缓冲区(Z buffer)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Dr.Edwin Catmull在1974年提出的算法,它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隐藏面消除”技术。实际上,深度缓冲区是利用一块分辨率与显示画面相同的区域来记算图后每一点的深度,也就是Z轴的值。

  • 第8题:

    试说明盘块缓冲区的组成和盘块缓冲池的构成。


    正确答案: UNIX系统的每一个盘块缓冲区均有两部分:一是用于存放数据的数据缓冲区;另一部分是缓冲控制块,用于存放对应缓冲区的管理信息。
    盘块缓冲池结构:
    (1)空闲链表
    (2)散列队列。

  • 第9题:

    什么叫显示缓冲区?显示缓冲区一般放在哪里?显示缓冲区中通常存放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显示缓冲区是存放被显示字符的一段存储区域;
    它一般放在内部RAM中;
    通常存放被显示字符在字形码表中的地址偏移量。

  • 第10题:

    问答题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缓冲区溢出攻击指的是一种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缓冲区溢出攻击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某个特殊程序的缓冲区溢出转而执行一个Shell,通过Shell的权限可以执行高级的命令。如果这个特殊程序具有System权限,攻击成功者就能获得一个具有Shell权限的Shell,就可以对系统为所欲为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缓冲区的作用是什么?试述UNIX为块设备设置多缓冲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缓冲区的作用是:
    (1)缓和CPU和I/O设备之间速率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3)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UNIX为块设备设置多缓冲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基本速率相差比较大的块设备之间的吞吐量,并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引入缓冲技术?设置缓冲区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引入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
    ⑴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⑵提高它们之间的并行性。
    ⑶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放宽CPU对中断响应时间的要求。
    设置缓冲区的原则是:如果数据到达率与离去率相差很大,则可采用单缓冲方式;如果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速率相同(或者相差不大)时,则可用双缓冲区;对于阵发性的输入/输出,可以设立多个缓冲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

    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

    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

    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25)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26)μs。

    A.100

    B.107

    C.152

    D.170


    正确答案:C
    试题(25)的正确的答案为C。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图(a)所示。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I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如图(b)所示,依次类推。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5=15,Docl文件的处理时间为15*10+2。

  • 第14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______μs。

    A.100
    B.107
    C.152
    D.170

    答案:C
    解析:
    在块设备输入时,假定从磁盘把一块数据输入到缓冲区的时间为T,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M,而系统处理(计算)的时间为C,如下图所示。



    当第一块数据送入用户工作区后,缓冲区是空闲的可以传送第二块数据。这样第一块数据的处理C1与第二块数据的输入T2是可以并行的,依次类推,如下图所示。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Max(C,T)+M。因为,当T>C时,处理时间为M+T;当T<C时,处理时间为M+C。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5=15,Doc1文件的处理时间为15*10+2。

  • 第15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0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系统对每个磁盘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2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l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μs;采用双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请作答此空)μs。

    A.100
    B.107
    C.152
    D.170

    答案:B
    解析:
    本题的正确的答案为B。双缓冲工作方式基本方法是在设备输入时,先将数据输入到缓冲区1,装满后便转向缓冲区2。此时系统可以从缓冲区1中提取数据传送到用户区,最后由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下图(c)所示:



    双缓冲可以实现对缓冲区中数据的输入T和提取M,与CPU的计算C,三者并行工作。所以双缓冲进一步加快了I/O的速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双缓冲时,系统处理一块数据的时间可以粗略地认为是Max(C,T)。如果C<T,可使块设备连续输入;如果C>T,则可使系统不必等待设备输入。本题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0,采用双缓冲需要花费的时间为10*10+5+2=107,如图(d)所示。

  • 第16题:

    假设磁盘块与缓冲区大小相同,每个盘块读入缓冲区的时间为15μs,由缓冲区送至用户区的时间是5μs,在用户区内系统对每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1μs,若用户需要将大小为10个磁盘块的Doc1文件逐块从磁盘读入缓冲区,并送至用户区进行处理,那么采用单缓冲区需要花费的时间为( )μs

    A.150
    B.151
    C.156
    D.201

    答案:D
    解析:

  • 第17题:

    ()是Direct3D用来存储绘制到屏幕上每个像素深度信息的一块内存缓冲区。

    • A、蒙版缓冲区
    • B、帧缓冲区
    • C、深度缓冲区
    • D、位置缓冲区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缓冲区溢出攻击指的是一种系统攻击的手段,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
    缓冲区溢出攻击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某个特殊程序的缓冲区溢出转而执行一个Shell,通过Shell的权限可以执行高级的命令。如果这个特殊程序具有System权限,攻击成功者就能获得一个具有Shell权限的Shell,就可以对系统为所欲为了。

  • 第19题:

    橡胶缓冲块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限制弹簧的最大变形,防止弹簧直接撞击车架。

  • 第20题:

    为什么要引入缓冲技术?设置缓冲区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引入缓冲区的主要目的是:
    ⑴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⑵提高它们之间的并行性。
    ⑶减少对CPU的中断次数,放宽CPU对中断响应时间的要求。
    设置缓冲区的原则是:如果数据到达率与离去率相差很大,则可采用单缓冲方式;如果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速率相同(或者相差不大)时,则可用双缓冲区;对于阵发性的输入/输出,可以设立多个缓冲区。

  • 第21题:

    试述常用限压阀的构造及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常用限压阀为柱塞式限压机构,它由限压阀套、限压阀、弹簧、“O”形圈等组成。常用限压阀是常用制动时,保持作用风缸不超过350Kpa,以达到限制制动缸的目的。

  • 第22题:

    问答题
    橡胶缓冲块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 限制弹簧的最大变形,防止弹簧直接撞击车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深度缓冲区(Z buffer)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由Dr.Edwin Catmull在1974年提出的算法,它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隐藏面消除”技术。实际上,深度缓冲区是利用一块分辨率与显示画面相同的区域来记算图后每一点的深度,也就是Z轴的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