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主义
第1题:
折衷主义(集仿主义)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为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将历史上不同的风格要素自由的组合到一栋建筑上。,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复活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对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一次沉重打击。
第2题:
评价近代中国的西方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
①首先,西方折衷主义建筑本身充满矛盾。它通过灵活模仿和自由组合历史上的各种风格,取得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为解决社会需求与拘泥于固有法式之间的矛盾的探索,但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建筑新空间、新体量和不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没有创造出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在宏伟的、豪华的建筑外表的背后,常常隐伏着功能粗率、结构扭曲、浪费巨大等弊病。这个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生活的快步深进显得日益尖锐。
②显然,这种状态的西方折衷主义建筑进入近代中国,必然增深矛盾。一方面,这种折 衷主义建筑是近代中国样式建筑的主要构成,与它相联系得是一整套产生于资本主义社 会的新建筑类型和新技术体系。它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传统建筑体系相比,无疑 是一种进步,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建筑体系得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种西方折衷主义 建筑的传入,除了一部分是中国自主和中国建筑师主动引进外,很大部分是在外国殖民地侵略背景下输入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是相悖的。而从建筑历史演进的历史坐标上来看,正是世界历史从近代向现代过渡时期,从新建筑运动到包豪斯的建立,已经孕育和萌发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建筑。因此,近代中国折衷主义建筑的兴旺,从中国历史坐标来看,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中新体系建筑的盛期发展,是新事物。从世界历史坐标看,却是面临淘汰的旧体系、旧事物,一定程度上推迟了中国接受现代建筑的时间表。
③时至今日,这些西方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成为城市重要的建筑文脉,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文化的融合与吸附,这种建筑已转化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我们应以开放的意识来看待这份近代建筑遗产,既看清它在近代时期能交流的矛盾,也应明确它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历史价值。
第3题:
第4题:
皮浪学派又叫()
第5题:
关于法的对象效力范围,我国采用的是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
第6题: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 三种建筑复古思潮,即()、()、折衷主义。
第7题:
美国国会大厦与英国国会大厦分别是哪种风格的建筑作品()
第8题: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什么叫折衷主义
第13题:
第14题:
简述折衷主义建筑的特点。
第15题:
在折衷主义准则中,乐观系数α的确定与决策者对风险的偏好有关。()
第16题:
简述折衷主义。
第17题:
荷兰的现代设计具有明显的()特征。
第18题:
19世纪后半叶复古主义走向折衷主义,以下在设计形式上是折衷主义建筑设计代表的是()。
第19题:
柏林歌剧院
英国国会大厦
曼彻斯特市政厅
巴黎歌剧院
第20题:
第21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