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哈斯效应”相关问题
  • 第1题: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达到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

    A.哈斯效应
    B.多普勒效应
    C.掩蔽效应
    D.人耳听觉的非线性

    答案:A
    解析: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入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的声音,也就是说,人的听觉对延时声音的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延迟效应,也称之为“哈斯效应”。

  • 第2题:

    何为哈斯效应?在电声系统中有何实际意义?


    正确答案:哈斯(Haas)通过实验表明:两个同声源的声波若到达听音者的时间差Δt在5~35ms以内,人无法区分两个声源,给人以方位听感的只是前导声(超前的声源),滞后声好似并不存在;若延迟时间Δt在35~50ms时,人耳开始感知滞后声源的存在,但听感所辨别的方位仍是前导声源;若时间差Δt>50ms时,人耳便能分辨出前导声与滞后声源的方位,即通常能听到清晰的回声.哈斯对双声源的不同延时给人耳听感反映的这一描述,称为哈斯效应.这种效应有助于建立立体声的听觉环境.

  • 第3题:

    什么是哈斯效应。


    正确答案: 当两个强度相等而其中一个经过延迟的声音同时到聆听者耳中时,如果延迟在30ms以内,听觉上将感到声音好像只来自未延迟的声源,并不感到经延迟的声源存在。当延迟时间超过30ms而未达到50ms时,则听觉上可以识别出已延迟的声源存在,但仍感到声音来自未经延迟的声源。只有当延迟时间超过50ms以后,听觉上才感到延迟声成为一个清晰的回声。这种现象称为哈斯效应,有时也称为优先效应。

  • 第4题:

    在噪声很大的场合,人们照样可以听清楚其中某个人讲话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

    • A、双耳效应
    • B、哈斯效应
    • C、鸡尾酒会效应
    • D、掩蔽效应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单选题
    在生活环境中,视觉看不到音源,而听觉却能听到声音,这种现象是声波传播过程中经特殊反射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是:()。
    A

    鸡尾酒会效应

    B

    多普勒效应

    C

    哈斯效应

    D

    回音壁效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哈斯效应”。

    正确答案: 两个同声源的声波若到达听音者的时间差在5-35MS以内,人无法区分两个声源,给人以方位听感的只是前导声,滞后声好似不存在。
    若延迟时间在35-50MS之间,人耳开始感知滞后声的存在,但听感所辨别的方位仍以前导声声源。
    若时间差在50MS以上。人耳便能分辨出前导声与滞后声的方位。哈斯对双生源的不同延时给人耳听感的之一描述,称为哈斯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哈斯效应及其在室内音质设计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当同一声音的反射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迟于直达声的时间在50ms之内时,人耳分辨不出是两次声音,反射声对直达声音有加强作用,且人耳感到声音方向与直达声相同,不会有声音漂移感。而当前后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差超过50ms后,人耳就有近似回声感;当时间差超过80ms后,有明显的回声感,这种效应称为哈斯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在厅堂扩声中怎样利用哈斯效应拉低声像?

    正确答案: 在舞台台唇的位置安装台唇扬声器,并利用延时器把舞台台口上方主扬声器的信号作适当延时,利用哈斯效应使人感觉到声源的位置在舞台下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如果音源移近观察者或者观察者移近音源,使二者距离相近,这时人听到的声音比实际音源发现的声音频率升高;相反,音源与观察者二者距离增大时,则表面音高低于实际音源的音高,这种现象是:()。
    A

    鸡尾酒会效应

    B

    多普勒效应

    C

    哈斯效应

    D

    回音壁效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电声系统中的立体声的主要依据是()

    • A、双耳听闻效应
    • B、掩蔽效应
    • C、哈斯效应
    • D、单耳效应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简述“哈斯效应”。


    正确答案: 两个同声源的声波若到达听音者的时间差在5-35MS以内,人无法区分两个声源,给人以方位听感的只是前导声,滞后声好似不存在。
    若延迟时间在35-50MS之间,人耳开始感知滞后声的存在,但听感所辨别的方位仍以前导声声源。
    若时间差在50MS以上。人耳便能分辨出前导声与滞后声的方位。哈斯对双生源的不同延时给人耳听感的之一描述,称为哈斯效应。

  • 第12题:

    人耳能够判断声音的远近和方向,是由()得到的

    • A、时差效应
    • B、哈斯效应
    • C、双耳听闻
    • D、掩蔽效应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同时存在时,其中一个声音在听觉上会掩盖另一个声音的现象称为()。

    • A、双耳效应
    • B、鸡尾洒会效应
    • C、掩蔽效应
    • D、哈斯效应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哈斯效应?

    正确答案: 人的听觉对延时声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即当几个内容相同的声音信号相继来到听者处,听者不一定能分辨出是几个先后来到(延迟)的声音,这就是人类听觉的延时效应引起的。以两个声音为例,经大量的测量统计发现,若延迟声不比先到的声音的声压级高,不管延迟声是从那个方向传来的,当延迟声滞后时间不超过17毫秒时,人们是不会发现实际上是两个声音的。人的听觉对延迟声的这种特有的反映称为“延迟效应”,又称为哈斯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由哈斯效应可知,若反射声延迟时间在30ms以下,声音的定向决定于().
    A

    直达声

    B

    近次反射声

    C

    混响声

    D

    噪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人耳能够判断声音的远近和方向,是由()得到的
    A

    时差效应

    B

    哈斯效应

    C

    双耳听闻

    D

    掩蔽效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什么是哈斯效应。

    正确答案: 当两个强度相等而其中一个经过延迟的声音同时到聆听者耳中时,如果延迟在30ms以内,听觉上将感到声音好像只来自未延迟的声源,并不感到经延迟的声源存在。当延迟时间超过30ms而未达到50ms时,则听觉上可以识别出已延迟的声源存在,但仍感到声音来自未经延迟的声源。只有当延迟时间超过50ms以后,听觉上才感到延迟声成为一个清晰的回声。这种现象称为哈斯效应,有时也称为优先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电声系统中的立体声的主要依据是()
    A

    双耳听闻效应

    B

    掩蔽效应

    C

    哈斯效应

    D

    单耳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