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劳动力转换”相关问题
  • 第1题: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


    答案:对
    解析:

  • 第2题:

    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这些都属于( )。

    A.自然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非自愿性失业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我国在发展初期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但现在劳动力优势已经递减,因此要转换比较优势,形成新的优势或者综合的竞争优势,提高()。

    • A、社会地位
    • B、国内生产力
    • C、国际竞争力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从事就业体制的转换准入职业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的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正确答案:1-3年

  • 第5题:

    一个国家发生贫穷化增长的条件是()。

    • A、转换曲线扩张的收益大于贸易条件恶化的消极影响
    • B、资本品耗尽时不进行更换,转换曲线内移
    • C、贸易条件增长快于劳动力增长
    • D、尽管理论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经常发生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在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中,严重妨碍我国农民身份的转换的最大因素是()

    • A、农村劳动力对其身份的留恋
    • B、户籍制度
    • C、当前农村取得极大的发展
    • D、建设新农村的提出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劳动力转换

    正确答案: 在我国,劳动力转移实际上是指农村力由龙村向城市或城镇进行的转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这些都属于()。
    A

    自然失业

    B

    摩擦性失业

    C

    自愿性失业

    D

    非自愿性失业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  )是指从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转换过程。
    A

    作业

    B

    生产

    C

    进度

    D

    制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因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失业属于:
    A

    结构性失业

    B

    非自愿失业

    C

    摩擦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结合实际,讨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正确答案: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
    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超量存在和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内部就业条件相对不足。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然而,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最重要根源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维系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因素——“户籍制度”以及“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住宅制度”“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排除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剥夺了农民在城市定居和就业的权力,农民被禁锢在土地上,农村人口城市化被阻止;中国特色的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工业部门的人均资本拥有量迅速上升,而同量资本吸纳的劳动就业人数越来越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转移,进入农村工业;二是转移到城镇就业。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缓解。
    (3)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对策
    ①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过程,而且也是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突变和提升的过程。
    ②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③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④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力在城市的优胜劣汰而不是人为设置转移障碍,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城市准入资格,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统一为“居民户口”,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转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运作过程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在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A

    原材料和零部件

    B

    信息、设备、资金

    C

    劳动力

    D

    资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图为劳动力人口结构情况,结合表中信息可判断A、B、C、D分别代表:


    A.男性劳动力、20~24岁女性劳动力、35~44岁女性劳动力、55~64岁女性劳动力
    B.男性劳动力、20~24岁女性劳动力、55~64岁女性劳动力、25~34岁女性劳动力
    C.男性劳动力、65岁及以上女性劳动力、16~19岁女性劳动力、35~44岁女性劳动力
    D.女性劳动力、20~24岁男性劳动力、55~64岁男性劳动力、16~19岁男性劳动力

    答案:A
    解析:
    根据选项,男性劳动力(4968)大于女性劳动力(4509),故A区域代表的是男性劳动力,排除D项。故第二个扇形图是对女性劳动力各年龄段的分类,将其人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B、C、D区域的人数分别居3、5、4名,从表格数据中即可判断对应的年龄段人群,对应的就是A项。

  • 第14题:

    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这些都属于()。

    A:自然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自愿性失业
    D:非自愿性失业

    答案:B
    解析: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因此,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所引致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

  • 第15题: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先转换的是()

    • A、地域的转换
    • B、职业的转换
    • C、身份的转换
    • D、户籍的转换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结合实际,讨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正确答案: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
    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超量存在和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内部就业条件相对不足等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重要原因。然而,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最重要根源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维系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因素排除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剥夺了农民在城市定居和就业的权力;中国特色的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工业部门人均资本拥有量迅速上升,而同量资本吸纳的劳动就业人员越来越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转移,进入农村工业;而是转移到城镇就业。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缓解。
    3.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对策:
    一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人口所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过程,而且也是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突变和提升的过程。
    二是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是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四是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力在城市的优胜劣汰而不是人为设置转移障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 第17题:

    生产运作的过程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在转换过程中增值。

    • A、原材料和零部件
    • B、信息、设备
    • C、劳动力
    • D、资源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劳动力供给等于()。

    • A、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
    • B、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效率
    • C、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 D、劳动力数量+劳动力的时间+劳动力的效率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填空题
    从事就业体制的转换准入职业的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必须经过()的职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正确答案: 1-3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先转换的是()
    A

    地域的转换

    B

    职业的转换

    C

    身份的转换

    D

    户籍的转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如果没有发生贸易,一国将通过()实现经济独立均衡。
    A

    根据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

    B

    生产等量的小麦和汽车

    C

    使用一半劳动力进行小麦生产,另一半劳动力进行汽车生产

    D

    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转换曲线的切点上进行生产和消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中,严重妨碍我国农民身份的转换的最大因素是()
    A

    农村劳动力对其身份的留恋

    B

    户籍制度

    C

    当前农村取得极大的发展

    D

    建设新农村的提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个国家发生贫穷化增长的条件是()。
    A

    转换曲线扩张的收益大于贸易条件恶化的消极影响

    B

    资本品耗尽时不进行更换,转换曲线内移

    C

    贸易条件增长快于劳动力增长

    D

    尽管理论还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经常发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