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民警王亮的做法有何错误?为什么?

题目

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民警王亮的做法有何错误?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民警王亮的做法有何错误?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医院的太平间里存放了一位刚刚因心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人的尸体,该院心外科的医师刘某知道后,认为这是让实习学生了解心肌梗死死亡病人心脏病变的好机会。但无法联系到死者家属,若是等到第二天,可能尸体会被拉走火化,而且实习学生第二天将返校。因此,当天晚上,刘某召集学生参观了他所作的该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并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将尸体擦洗干净,穿好衣服。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评价,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刘某为了工作晚上加班,非常敬业,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B.刘某进行尸解未获得死者家属的知情同意,违反了医学道德的要求
    C.病人有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因此,刘某的行为不违反医学道德
    D.刘某在尸解结束后,将尸体擦洗干净并穿好衣服,体现了对尸体的尊重,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E.刘某虽未获得死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但事前曾联系家属,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答案:B
    解析:

  • 第2题:

    王某组织某黑社会性质组织,刘某、林某、丁某积极参加。一日,王某、刘某在某酒店就餐,消费3000元。在王某结账时,收银员吴某偷偷调整了POS机上的数额,故意将3000元餐费改成30000元,交给王某结账。王某果然认错,支付了30000元。王某发现多付了钱以后,与刘某去找吴某还钱,吴某拒不返还。王某、刘某恼羞成怒,准备劫持吴某让其还钱。在捆绑吴某过程中,不慎将吴某摔成重伤,因为担心酒店其他人员报警,故放弃挟持,离开酒店。在王某和刘某走出酒店时,在门口被武某等四名保安拦截。王某遂让刘某打电话叫人过来帮忙,刘某给林某、丁某打电话,并私下叫二人带枪过来,林某二人将枪支藏在衣服里,护送王某上了私家车。武某等人见状遂让四人离开。王某上车以后气不过,让刘某“好好教训这个保安”,随即开车离开。刘某随即让林某、丁某二人开枪。林某、丁某二人一人朝武某腿部开枪、一人朝腹部开枪。只有一枪击中武某腹部,导致其死亡,现无法查明是谁击中。

    问题:
    1、关于吴某的行为定性,有几种处理意见?须说明理由。
    2、王某、刘某对吴某构成何罪?须说明理由。
    3、王某、刘某、林某、丁某对武某的死亡构成何罪?(其中王某的行为有几种处理意见)?须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一)对于吴某的行为,有盗窃罪、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三种处理意见。?
    吴某基于非法占有目的,修改刷卡数额,对王某实施了欺骗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涉及到被骗人处分意识的必要认识内容的理解(是否需对财物的数量有认识)。

    观点一:构成盗窃罪。

    理由是:如认为作为诈骗罪构成要素的被骗人的处分意识,不仅要求认识到转移占有的财物的性质,也需认识到财物的数量。则本案中被骗人王某未认识到多支付的钱款数额及其转移占有的事实,对该数额(27000元)的钱款,系在被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转移占有。吴某系盗窃行为,根据刑法第264条,构成盗窃罪。

    观点二:构成诈骗罪。

    理由是:如认为作为诈骗罪构成要素的被骗人的处分意识,只需认识到转移占有的财物的性质,无需认识到财物的数量。则本案中被骗人王某已认识钱款转移占有的事实,有处分财物的行为。吴某利用虚构数字的方式骗取王某实施处分行为,对该数额(27000元)的钱款,依照刑法第266条,构成诈骗罪。

    另可答观点三:信用卡诈骗罪。

    理由是:如欺骗王某结账时在POS机上刷用信用卡,可被认为是利用被害人错误的间接正犯行为,系冒用他人信用卡的间接正犯行为,根据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二)王某、刘某对吴某构成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

    1、王某、刘某对于多付出的钱款,客观上具有合法的求偿权;主观上不具非法占有目的。劫持捆绑吴某的行为,不能构成抢劫罪或绑架罪。

    2、二人劫持吴某让其归还应还钱款,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非法拘禁行为,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构成非法拘禁罪。

    3、在拘禁过程中过失致人重伤,触犯过失致人重伤罪,根据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系结果加重犯,构成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

    (三)关于王某、刘某、林某、丁某对武某的死亡的行为定性

    1、对于正犯林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与丁某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

    (1)林某、丁某一人基于伤害故意、一人基于杀人故意,共同实施了致死行为,根据行为共同说(或部分犯罪共同说),依照刑法第25条第1款,二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正犯。

    (2)虽无法查明何人致死,但系共同正犯行为导致,故二人对于死亡结果,均需共同承担刑事责任。

    (3)林某欲射击武某腿部,主观上具有伤害故意,客观主观统一,根据刑法第234条,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2、对于正犯丁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与林某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构成共同犯罪。

    (1)丁某与林某系共同犯罪,客观上共同对死亡结果负责,系致死行为。

    (2)主观上欲射击武某腹部,主观上具有杀人故意,客观主观统一,根据刑法第232条,构成故意杀人罪。

    3、对于教唆者刘某,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系教唆犯。

    (1)客观上,正犯林某实施了伤害行为,丁某实施了杀人行为;系刘某教唆引起,实施了教唆行为。

    (2)主观上,刘某基于“教训”意图教唆二人,系故意伤害罪的教唆故意,客观主观统一于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根据刑法第29条,构成教唆犯。

    4、对于王某,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故意杀人罪(既遂),涉及集团犯罪首要分子承担责任范围的问题。

    观点一: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系教唆犯。理由同上述刘某。如只考虑其实施的本案具体行为,并认为丁某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是黑社会集团之外的个人行为。因其基于“教训”意图教唆他人,根据刑法第29条,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教唆犯。

    观点二: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因王某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者,属于集团犯罪首要分子。如认为丁某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是黑社会集团范围内的犯罪。根据刑法第26条第3款,需按照黑社会性质组织这种特定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故其应对丁某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既遂)负责。

    (四)此外,王某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刘某、林某、丁某积极参加,根据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规定,王某构成组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刘某、林某、丁某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应当与前述罪名,数罪并罚。

  • 第3题:

    2017年3月15日,派出所民警王某在巡逻执勤中,发现违法嫌疑人刘某在文艺路市场摆地摊算命骗钱,查证后依法对刘某当场处罚100元。根据以下当地收缴罚款流程图,判断民警在执法办案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对违法嫌疑人刘某给予治安处罚100元,并当场收缴
    B.向违法嫌疑人出具了省财政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C.应于3月18日将收缴罚款交其所属公安机关
    D.民警当场收缴罚款直接缴至指定银行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图示可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4条规定:50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的可以当场收缴罚款。故A项错误。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6条规定: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被处罚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被处罚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B选项正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5条规定: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二日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罚款之日起二日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民警王某最迟3月17号将钱交到公安机关,而非直接交到银行。C项、D项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4题:

    某派出所副所长曾某和民警刘某前往某村村委会传唤吸毒违法人员王某时,遭到王某的反抗,曾某的手背被王某用匕首剌伤,王某逃走。当天下午,有群众举报称,在本村的旧石场见到王某在吸毒。接报后,曾某带领民警刘某等人前去抓捕。民警赶到时遭到王某反抗。在朝天鸣枪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刘某开了一枪将王某击倒,王某失去了反抗能力,之后,曾某又上前对着王某连开两枪,致使王某当场死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曾某使用武器是合法的
    • B、应追究曾某的刑事责任
    • C、王某拒捕不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
    • D、曾某和刘某使用武器后,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所属的人民警察机关报告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王某,男,汉族,1976年5月12日生,江西省吉安市人,住江西吉安市龙槐小区,无前科劣迹。叶某,女,汉族,1980年4月2日生,江西省吉安市人,住江西吉安市新区,无前科劣迹。王某怀疑其妻与刘某有不正当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刘某住所。进屋后,王某发现其妻披头散发,正在哭泣, 刘某站在旁边,王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刘发生争吵。王知道刘某有百万家财,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要钱。于是将刘某掳至姘妇叶某的住所(当时叶不在家),对刘某进行殴打、捆绑,反锁屋门将刘拘禁达一天之久。后叶某返回住所,王某以实情相告,叶未加制止,并与王某一起致信刘妻称:刘某系卑鄙小人,现在我等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30万元至某公园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刘妻害怕,将钱放至指定地点。王某让叶某去公园取钱,叶某不敢去。于是王某留下叶某看管刘某,自己去取赃款。在王外出取钱之时,刘某哀求叶某将自己放掉,并称王某心狠手辣,钱到手后,决不会放过叶某。叶某恐惧,将刘某放掉,并和刘某一起去某边防派出所报警,带领民警去公园捉拿王某。民警赶到公园时,王某早已携款逃走。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为什么?


    正确答案: 王某构成绑架罪。王某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刘某,对其实施非法拘禁,并告刘某家人在指定时间、地点交纳钱财,收钱后放人。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王某构成绑架罪。

  • 第6题:

    陈某正在王某家行窃,刚好碰到下班回家的王某。王某见状大声呼喊“抓贼”并报了警。陈某遂夺门而逃,下楼梯时,与放学回来的高三学生小龙撞了个满怀。陈某在逃跑时,迅速将外套换了面穿上,并从口袋中拿出帽子戴上,刚好被小区居民张奶奶看到。此时小区保安也闻声赶来,陈某边跑边喊“抓贼”,并趁机往小区门口跑。张奶奶对保安说:“他就是贼!”几个保安遂上前堵住陈某。陈某从口袋里翻出几张印制品,辩称自己是贴小广告的,不是贼。此时,派出所民警接报后也赶到了现场。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此案,派出所民警可以采取辨认的方法来调查取证
    • B、如果组织辨认的话,辨认前,民警应该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
    • C、辨认时,民警可以组织王某、小龙、张奶奶一直边讨论边辨认
    • D、民警安排了包括王某在内的老中青共7人分别对陈某一个人进行辨认

    正确答案:A,B

  • 第7题:

    花某诈骗王某、张某各2万元,被公安机关抓获。公安机关在刘某的见证下,组织对花某进行辨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侦查人员让王某、张某一同对花某进行辨认
    • B、在两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王某对花某进行辨认。王某向侦查人员询问花某的情况,侦查人员没有回答
    • C、侦查人员将花某放在5名年龄、身高、气质相似、性别相同的辨认陪衬人中,组织王某、张某分别对花某进行辨认
    • D、辨认结束后,制作了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和王某、张某签名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甲区公安机关办理一起寻衅滋事治安案件,办案民警王某决定进行辨认。在办案民警王某和肖某的主持下,未经询问便由李某辨认赵某。其间,李某提出不愿暴露身份。民警王某将赵某的照片与其他性别相同,年龄、发式近似的6张男子照片随机排序打印于白纸之上并标明,交由李某辨认。由于李某未能辨认出赵某,王某和肖某便没有制作辨认笔录。下列公安机关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办案民警未经询问辨认人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即开展辨认活动
    • B、办案民警自行决定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两名办案民警主持对违法嫌疑人进行辨认
    • C、办案民警以照片进行混杂辨认,辨认照片数量6张
    • D、因辨认人未能辨认出被辨认人,办案民警未制作辨认笔录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2011年1月7日晚,刘某酒后与某饮食店老板徐某发生争执,将店内桌椅砸坏,恰逢民警赵某和孙某巡警至此,两人遂将刘某带至当地派出所。在所内,刘某态度恶劣,并大吵大嚷,该所所长王某经过,便踹了刘某一脚,致刘某跌倒,头撞在暖器片上,造成颅内出血死亡。本案中,由刘某扶养的有智力障碍的弟弟无权要求赔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2011年1月7日晚,刘某酒后与某饮食店老板徐某发生争执,将店内桌椅砸坏,恰逢民警赵某和孙某巡警至此,两人遂将刘某带至当地派出所。在所内,刘某态度恶劣,并大吵大嚷,该所所长王某经过,便踹了刘某一脚,致刘某跌倒,头撞在暖器片上,造成颅内出血死亡。本案应当由该派出所赔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问答题
    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民警王亮的做法有何错误?为什么?

    正确答案: 民警王亮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对水中尸体的保护原则是:流动水实施固定,静水维持原状。水库属静水,不应打捞,更不应自行辨认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辨认的程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
    A

    在辨认尸体时,只将李某尸体与另一尸体作为辨认对象

    B

    在2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将赵某混杂在9名具有类似特征的人员中,由王某、张某个别进行辨认

    C

    在对石某进行辨认时,9名被辨认人员中的4名民警因紧急任务离开,在2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将石某混杂在5名人员中,由王某、张某个别进行辨认

    D

    根据王某、张某的要求,辨认在不暴露他们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0条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第251条规定,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5件。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
    A项,在辨认尸体时,陪衬物不受数量的限制。只将李某尸体与另一尸体作为辨认对象是合法的。
    B项,不仅被辨认对象的数量符合规定,而且符合单独辨认原则。
    C项,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7。本题中,仅将石某混杂在5名人员中,不符合被辨认对象的数量规定。
    D项,《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2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 第13题:

    共用题干
    赵某、石某抢劫杀害李某,被路过的王某、张某看见并报案。赵某、石某被抓获后,2名侦查人员负责组织辨认。请回答第92—93题。

    关于辨认的程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辨认尸体时,只将李某尸体与另一尸体作为辨认对象
    B:在2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将赵某混杂在9名具有类似特征的人员中,由王某、张某个别进行辨认
    C:在对石某进行辨认时,9名被辨认人员中的4名民警因紧急任务离开,在2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将石某混杂在5名人员中,由王某、张某个别进行辨认
    D:根据王某、张某的要求,辨认在不暴露他们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答案:A,B,D
    解析:
    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0、251条,本题A项中,在辨认尸体时,只将李某尸体与另一尸体作为辨认对象,这种做法是合法的,故A项正确。B项表述也正确。C项的错误在于,“将石某混杂在5名人员中”,被辨认对象的数量不符合规定。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52条规定,D项正确。


    依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90条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0条规定,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 第14题:

    某派出所民警王某与刘某出警,进入现场后发现甲、乙、丙、丁四名男子正在赌博,经当事人确认共有赌资三千五百元;另外发现一把匕首、多张淫秽光盘以及一支用过的疑似毒品注射器,随即对四人口头传唤。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淫秽光盘是甲的,丁注射过少量海洛因,甲、乙、丁三人均指认匕首是丙的,但丙矢口否认;民警刘某是丙的舅舅,非常生气,对丙拳打脚踢,丙忍受不住只好承认匕首是自己的。查明上述案情后,民警依法对四名当事人做出处理。
    民警刘某对其外甥打脚踢的做法,你的正确判断是:

    A.民警刘某殴打的是自己外甥,故不违反法律规定
    B.民警刘某严格规范执法,值得表扬
    C.民警刘某的行为违反了办案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D.民警刘某所获得的丙承认自己为匕首持有人的陈述可作为定案根据

    答案:C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违法嫌疑人是否违法、违法情节轻重的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违法嫌疑人的陈述和申辩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侵害人陈述、其他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执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故C项正确、D项错误。
    刘某作为民警应当秉公执法,不能对案件当事人使用暴力,故AB项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15题:

    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对水中尸体的现场保护,正确的做法一般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正确的做法是维持原状,加强保护并及时报案。

  • 第16题:

    刘某在超市购物时被怀疑偷了一瓶洗发水,保安金某将刘某带到办公室询问,要搜刘某身体否则不许离开。刘某不允许金某搜身,金某便将办公室反锁,不许刘某离开。僵持2个小时后,刘某报警,民警张某、王某来到现场,未出示工作证件即检查刘某身体,并查看了刘某的手机短信和通话记录,在查看过程中王某不小心将手机掉落地上,造成手机损坏。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金某侵犯了刘某的人身自由,对金某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B、民警检查刘某的身体不符合法律规定
    • C、民警侵犯了刘某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D、刘某有取得赔偿手机损失的权利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某医院的太平间里存放了一位刚刚因心肌梗死而死亡的病人的尸体,该院心外科的医师刘某知道后,认为这是让实习学生了解心肌梗死死亡病人心脏病变的好机会。但无法联系到死者家属,若是等到第二天,可能尸体会被拉走火化,而且实习学生第二天将返校。因此,当天晚上,刘某召集学生参观了他所作的该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并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将尸体擦洗干净,穿好衣服。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评价,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 A、病人有支持医学科学发展的义务,因此,刘某的行为不违反医学道德
    • B、刘某在尸解结束后,将尸体擦洗干净并穿好衣服,体现了对尸体的尊重,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 C、刘某为了工作晚上加班,非常敬业,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 D、刘某虽未获得死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但事前曾联系家属,因此,刘某的行为是道德的
    • E、刘某进行尸解未获得死者家属的知情同意,违反了医学道德的要求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民警王某在审讯犯罪嫌疑人刘某时,将刘某打死,王某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 B、故意杀人罪
    • C、刑讯逼供罪
    • D、徇私枉法罪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2006年6月5日下午,“时代超市”雇用的外地民工沈某在搬运货物时,不慎将顾客刘某的衣服碰脏,两人发生争吵。刘某用购买的衣架砸向沈某,引起群众围观,超市经理齐某欲将双方拉开,刘仍用拳击打沈面部,齐某遂电话报警。派出所民警到现场后,让沈某先去医院看病,第二天与刘某一起到派出所处理。6月6日,沈某与刘某到派出所,沈将县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软组织挫伤)、病历、医疗费单据等交给办案民警,民警称工作忙,改日再作处理。6月7日、8日、9日,沈某多次到派出所要求处理,民警都以工作忙为由推托。7月10日,民警通知双方到派出所调解。沈某不同意,民警称:“不同意调解也行,但医疗费恐怕你一分也拿不到,这事也无法处理。”沈某只好接受调解。调解中,刘某否认拳击沈面部,不同意赔偿沈的医疗费。经民警向齐某及围观群众调查,证实了刘某的违法行为,刘才同意赔偿沈某医疗费等费用共计1000元。沈某即与刘某签订了治安调解协议,但当场没有支付赔偿金。事后沈某多次找刘某追讨赔偿金,刘某以种种理由不履行协议。7月20日,沈某找办案民警要求对刘某进行处罚。民警以已调解,公安机关无法处理,建议沈某去法院起诉刘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指出公安机关处理本案时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公安机关处理本案时存在的问题:
    ①沈某多次到派出所要求处理,办案民警推诿、拖延,案发超过一个月,才通知双方到派出所处理,处理不及时。
    ②行政案件办理期限为30日,本案超过办案期限。
    ③沈某起初不同意调解,办案民警以“不调解拿不到医疗费,案件无法处理”为由,使沈某被迫同意调解,违反调解自愿原则。
    ④当刘某对打人事实提出异议时,公安机关才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属于取证不及时,应在案发后及时调查取证。
    ⑤达成调解协议,刘某不履行,公安机关应对刘某依法进行处罚。

  • 第20题:

    在某非法集会的现场,刘某、邓某等人殴打维持秩序的民警王某,尚未危及王某生命安全。经警告无效的,民警王某()。

    • A、可以使用警棍
    • B、可以使用武器
    • C、可以使用手铐
    • D、应当等事件平息后再处理刘某、邓某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陈某正在王某家行窃,刚好碰到下班回家的王某。王某见状大声呼喊“抓贼”并报了警。陈某遂夺门而逃,下楼梯时,与放学回来的高三学生小龙撞了个满怀。陈某在逃跑时,迅速将外套换了个面穿上,并从口袋中拿出帽子戴上,刚好被小区居民张奶奶看到。此时小区保安也闻声赶来,陈某边跑边喊“抓贼”,并趁机往小区门口跑。张奶奶对保安说:“他就是贼!”,几个保安遂上前堵住陈某。陈某从口袋里翻出几张印刷品,辩称自己是贴小广告的,不是贼。此时,派出所民警接报后也赶到了现场。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对此案,派出所民警可以采取辨认的方法来调查取证
    • B、如果组织辨认,在辨认前,民警应该向辨认人详细询问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
    • C、辨认时,民警可以组织王某、小龙、张奶奶三人一起边讨论边辨认
    • D、民警安排了包括王某在内的老中青共7个辨认人分别对陈某一个人进行辨认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据报载,某市新婚夫妇刘某、王某一天中午在家观看婚姻登记机关所发的有关婚姻家庭及夫妻生活的录像时,当地公安派出所民警带领几名保安员到刘某家中,将刘某、王某抓获,并予以治安处罚。刘某、王某观看这些录像的行为属于()。

    • A、正常生活行为
    • B、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C、传播淫秽音像制品行为
    • D、观看淫秽音像制品行为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问答题
    2002年3月2日,某地一水库发现一无名尸体,派出所民警王亮到现场后即组织人将尸体打捞上岸,并组织当地群众辨认,经辨认死者是外地打工妹刘静,王亮随即叫刘静的胞兄刘沃自行将尸体领回去处理。对水中尸体的现场保护,正确的做法一般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正确的做法是维持原状,加强保护并及时报案。
    解析: 暂无解析